2019/11/18
|撰文:吳澄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點閱人次:
1442
字型:
圖片提供╱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NGO團體和公部門「公私協力」~
縣市評比不單單提升地方政府的能源治理能量,
正是公私協力走入能源轉型之路!
2015年起,全台30多個環保團體組成民間「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定期舉辦地方能源政策評比,希望可以藉此與地方能源的承辦局處接觸,建立民間團體與地方政府的良好互動,也把近年民間累積的能源轉型經驗分享給公部門。
聯盟評比並不單從節電率這類的量化數字來評估縣市政府的努力,更是從縣市是否有好的治理架構與政策為評比主軸。至今聯盟已經舉辦了兩屆評比,對於民間團體來說,除了能真正理解公部門遇到的阻礙以外,也開啟更多公私協力的可能。
聯盟在拜訪各地縣市政府的過程中,接觸了不同層級的公務員,發覺和一般民間對公務員的刻板印象「工作輕鬆穩定」不同,甚至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部門與層級,重新認識了願意嘗新、勇敢做出突破的公部門夥伴,並且有不少承辦能源業務的公務人員,利用假日或休息時間,參與民間環團舉辦的講座與討論會,互相交流新知;這些過程,讓NGO與公部門能透過互相理解與溝通,共同創造出能源轉型的更多可能。
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六都城市裡,由於經費與資源比較多,能推動的政策也比較多元;而非六都的地方政府,或許沒有擁有較多的資源、或許不是太陽光電效率最好的地方,但是因為精準掌握自己的轄區特性與需求,仍舊可以制定適合在地的能源治理藍圖,試圖讓再生能源在轄區中遍地開花!本文列舉筆者參與之宜蘭縣和嘉義市縣市評比的觀察,與大家分享。
宜蘭縣:讓陽光綠「益」照進社區
宜蘭縣在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第1屆的地方能源政策評比中,獲得了第4名的好成績,僅次於新北市、台北市和屏東縣。宜蘭的能源政策主要展現於結合在地社區網絡及各教育機構。像是去(2018)年夏天,宜蘭展開了「畢旅基金大作戰」的計畫,若要影響到每個家戶的用電行為,必須從學校著手,讓節電知識由學童傳遞到家戶中,如同以前國內實施資源回收等新的環保行動時,也是將這樣的新觀念由學校教育擴散到家庭中。因此宜蘭縣府透過中學、小學的教育管道,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節電,讓節電的獎勵回饋能累積成為畢業旅行的公基金。由於成效卓著,活動在今年還擴大辦理,扎深節電作為。(延伸閱讀:組隊打「耗能怪」!宜蘭夏月節電推動「源」夢大作戰)
另外,宜蘭縣也從創造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讓資源較少的社會福利團體,有機會透過裝設太陽光電系統,將售電的經費回饋到社福活動的使用。因此在宜蘭縣轄內的社會福利機構或基金會(例如關注兒少福利、老人福利、身心障礙者權益等單位),可參與宜蘭縣政府訂定的「陽光綠益、光點社區計畫」,藉由太陽光電的收益,提升社會福利機構之資金。
圖片提供╱陽光伏特家
嘉義市:千屋計畫,從屋頂發光
另外一個讓聯盟在訪談中印象深刻的縣市是嘉義市。
嘉義市在2015年的能源政策評比分數並不理想,屬於後段班,但是在2018年的評比一舉衝到非六都的第3名,因為嘉義市的政策主軸與目的明確,也是少數在各縣市政府中,強調要「提高縣市能源自給率」的範例。
在訪談嘉義市的過程中,嘉義市環保局表示,嘉義市轄區小,多半為住商用電,因此市政府可以快速分析市區內各部門的建築特性、用電量,更能針對在地民眾設計適合的能源政策。因為這項特性,嘉義市從2017年啟動了「千屋計畫」,希望可以率先在嘉義1千戶家屋上裝設太陽光電,並搭配節能、提升能效等措施多管齊下,打造節能、創能並行的住屋。嘉義市政府正視節能、綠能其實是能源政策的一體兩面,必須綜合思考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市府把節能、綠能的窗口合併為「綠能服務管理中心」,整合居家節能改造與家戶太陽能板裝設等顧問與服務,讓民眾一通電話就能獲得全方位的能源服務。
除此之外,嘉義市政府還組成了能源管理師團隊,由市府培訓組成專業節能與綠能顧問人員,透過專業人員協助,為家戶提供改善能源使用、裝設光電的輔導。嘉義市環保局向聯盟透露,在用電高峰的夏季,嘉義一戶裝置光電透天厝1天的發電量約為15度,但是家戶在夏季1天的用電量約為12度,換句話說,還能有餘電可以躉售。而嘉義市有7成的建築為透天厝,若未來能在透天厝普遍裝設太陽光電系統,即能大幅提升嘉義市的能源自給率,也讓嘉義市消耗的電量都能來自乾淨永續的再生能源,達到能源自主、環境正義的理念。(延伸閱讀:服務到「嘉」 能源管理師是你綠能節電好幫手!)
圖片提供╱能源報導編輯部
從2015年至今過了4年,「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觀察到,除了新北、屏東等縣市耕耘已久,已有全面的政策突破外,其他縣市也陸續跟上,願意打破既有思維,嘗試新的政策與活動,讓民間團體感到十分振奮!「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也期待未來能協助更多縣市政府,讓地方能源治理及能源政策的推動,更加穩定與永續。
關鍵字:地方治理,能源轉型,縣市評比,民間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