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採訪撰文:謝惠子、鍾嘉雯
點閱人次:
3570
字型: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
「白皮書預備會議」在中區聚焦於減煤、在北區則是熱議政策評估,充分展現民間團體從街頭走入會場進行互動交流的善意。更重要的是,第二階段工作小組討論也即將展開~
減煤、降空污、人才培育,中區能源轉型不「碳」氣
中區會場近百人的公民參與規模,大家急切地拋出減煤路徑、漁風整合、拉高能源自給率、空污處理及節能訊息即時推播等議題,為在地熱烈發聲。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
中區的天空是什麼顏色?「減煤路徑」成訴求重點
台灣的天空因區域性而有差異的面貌。對於彰化、雲林等中部居民來說,PM2.5的空污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在地鄉親,確立減煤路徑自然成為中區會場的訴求重點。
包括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彰化環盟、雲林反空污聯盟、台灣健康聯盟、彰化醫療界聯盟等團體,對於燃煤發電量占比到2025年要降至30%,不約而同地提到,對於減煤的期程表、燃煤電廠的除役時間表、將民營電廠也納入減煤減碳名單中,甚至是擬定大電廠的綠電使用比例等都提出意見,也指出似乎尚未看到確切的「減煤路徑圖」;由此也再聚焦到空污防制及環境監測議題,他們在會中建請台電或台塑燃煤電廠執行預防性空污電力降載計畫,加速落實友善環境及能源正義。
環保署回應,對燃煤、燃油、天然氣等能源使用早已訂有排放標準進行管制,並調高每年第4季與第1季的空污費率,藉此增加秋冬空污防制效率以減少排放量;能源局李君禮副局長亦補充,目前台電配合台中市要求,已進行多達百次的預防性空污降載,之後會與台電討論是否可公開燃煤電廠降載計畫、周知全國。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
2025年是太慢的期程?
關於政府力推的綠能項目,當然也是熱議焦點。
國際銅業協會提議,彰化的在地漁業應與風力發電整合,發揮最大產值;媽祖魚保育聯盟則籲請不要在媽祖魚洄游海域內開發離岸風電;鹽寮反核自救會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地熱探勘及開發;台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主張應該發展在地化能源,例如生質能或沼氣發電等等;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建議降低能源進口占比、提高我國能源自主率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則是認為綠電應融入社區營造中,並自發自用。
此外,時代力量苗栗辦公室也呼應,可參照丹麥、日本等國經驗,建置綠電社群,擴大公民參與能量,同時加快綠能產業國產國造的深耕腳步,特別是有關新能源人才培育與技術檢定的辦理規劃。
同樣地,電價議題仍舊是各界關注項目。除了忠實反應電價成本的訴求外,其他取消高耗能產業補貼及大用戶要有節能比例、尖峰用電或節電訊息透過手機即時推播、增加饋線設置、落實用電零成長等訴求。另外,也有與會者提出相關能源轉型政策期程(2025年)太慢,應否再提前,以及能源轉型白皮書後續階段如何進行等看法。
工業局回應說明,並未對特定用戶進行電費補貼,而是以研發項目做為抵減補貼。能源局翁素真組長說明,於4場預備會議結束後將綜整與歸納多方意見,然後進行工作小組討論,期望今年底可完成能源轉型白皮書草案,並於2018年第1季陳交行政院核定。
能源局李副局長綜整回覆,再生能源家族龐大,受補貼的項目都經過審慎評估,由於地熱受鑽井探勘成功率仍待提升、而影響整體發展,所以目前仍以風力、陽光為主。其中,希望離岸風電可以與當地產業鏈結,因此特別認同綠能產業教育及技術人員檢定的必要性;此外,大用戶節能則訂定有每年節電1%的目標。對於2025年的期程訂定,李副局長進一步指出,目前的風光推動計畫都是現在政府第1期任內就要完成的工作,因此能源轉型白皮書的擬定更形重要,期待與民間協作的第1回合作業能夠順利推進。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
北區聚焦政策評估 2025年能源配比細緻討論
8月9日最後一場的能源轉型白皮書預備會議吸引了近300人的參與,地點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的蘇格拉底廳換到較寬大的國際會議廳,就是希望海納百川、讓參與者各抒己見。北區意見大多集中在能源整體政策面的評估與調整,也對電力供應政策和新能源的發展提出不少建言,希望納入第2階段的工作小組會議。
在場許多工商團體先後表示,希望2025年「20-30-50」的能源發電配比進行更具體的政策評估;臺灣造紙工會希望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可提供具體目標、期程供業界參考,以避免產業和GDP的衝擊;綠色和平基金會則認為能源轉型不一定跟GDP牽絆,應找出適合在地的執行方法,並對檢討機制5年一期是否過久、不能與技術發展俱進提出疑慮;台電公司燃料處希望政府除發電配比的目標外,也應訂定裝置容量配比,並納入燃料的成本價格考量;大台北區瓦斯股份有限公司則說明,能源價格的議題會涉及業者是否願意投入低碳能源的投資,期望政府能多進行評估。
減煤的議題延燒到北區,主婦聯盟提及北部的林口電廠和更新擴建的深澳電廠,對雙北地區的空氣品質有影響,希望第2階段工作小組可納入規劃。野薑花公民協會則提出減污比減煤更重要,2025年燃煤發電占比仍有30%,應努力發展淨煤技術。
能源局林全能局長回應,2025年的「20-30-50」能源發電配比著眼於基載電力的供應,煤、氣合併80%的基載電力供應,也是再生能源供電的基礎,再搭配15%備用容量來維持能源供應安全。在空污和溫室氣體減量的部分,則仰賴再生能源和較低碳的天然氣來達成承諾。
關注跨部會協調 能源安全、創能發展持續發燒
關於能源政策的跨部會協調,許多團體都十分關注,包括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談減碳政策、台大針對離岸風電、能源效率的目標,還有燃料稅、溫室氣體減量和能源價格的外部成本內部化等議題,不只限於能源轉型,更牽涉政府各部會、甚至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橫向溝通治理能力,如何建立跨部會、跨層級的溝通平台,讓能源相關的各部會進行協調,都是極大的挑戰。
在場政府部門代表皆做出初步回應,能源局林局長說明和農委會等單位共同討論離岸風電和環境共存共榮的情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楊鏡堂執行長則表示,辦公室成立年餘,每週都召開多次會議協調部會溝通,和地方政府間也是緊鑼密鼓在溝通,若有機會希望再加強中央和地方、公民團體與民眾間的溝通交流。不過台大風險與政策研究中心認為要更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主流化,不能只是靠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來協調整合。
北區預備會議召開前,適逢花蓮和平電廠電塔倒塌,電網如何保持穩定供電、極端氣候對電力供應系統的影響等議題也是焦點所在,尤其是再生能源的發展策略:「是否優先自發自用、餘電再出售?公民電廠的定義有無包括在地化、分散式以避免集中式電網的風險?政策如何鼓勵北部提高再生能源申購?如何讓用電大戶多設置太陽能發電以降低尖峰負載?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如何減輕天候對電力供應的衝擊?」等等。
對於個別的再生能源,太陽光電理事長提出14項光電發展的建議,包括申請流程簡化、電網效率提升和法規修正等;能源與節能工作坊認為風力發電的效用較光電為佳,應更強化風電發展;海洋大學教授、宜蘭大學教授、鹽寮反核自救會和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都十分關注地熱發電,期望白皮書能納入考慮,投注資源進行開發和技術研究;台灣環境公義協會除地熱外,也期望川流式的小水力發電、抽蓄水力和儲能電池可提供獎勵推廣;貢寮居民則希望廢核四、大力發展綠能,核廢料的處置若無法解決,就不應重啟核電。
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楊執行長說明,關於能源轉型的綠能發展,目前政策是以國內技術成熟、有益產業發展的先行,如光電產業較成熟,風電的本土產業尚待開發;至於地熱發電的探勘開發,過去已投入兩億多做先期探勘,相關研發並未棄守,仍在審慎進行中。林子倫副執行長則補充公民電廠將納入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的方案。能源局林局長另說明可以將躉購費率做為鼓勵新能源的方式。
建築節能和低碳交通的議題,每場皆有民眾發聲,此外,能源教育、生質柴油政策、資訊開放、節能補助和電價級距等議題也在討論之列,但現場亦有擔心政策失焦的意見回饋,例如核能流言終結者提及現場意見眾多,白皮書若全包反而失去具體的政策方向;中經院認為政策需有優先順序,如果沒有總預算的概念,集中資源在主要方案,可能會產生什麼都做但都做不好的結果。
內政部回應,新建物有強制性的「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專章進行規範,不過占比97%的既有建物節能較為欠缺,關於再生能源與建築物的結合(屋頂太陽能設置)將修訂法規,也授權地方政府訂定自治法規進行推廣。交通部則重申能源轉型、節能減碳不缺席的決心,如雙軌電氣化、電動車推廣等低碳交通的部分都會持續配合政策推廣。
能源局林局長最後說明能源轉型白皮書的總體藍圖:「整部能源轉型白皮書,從大的政策面向到細部執行計畫,創造創能、節能跟儲能三面向的總體藍圖。「20-30-50」就是創能的目標;節能目標則是2025年要比2005年能源密集度減少50%等;儲能在前瞻基礎計畫中每年投入近2億元來執行區域性儲能以穩定電網。除此之外,投入提升能效、減碳的技術、發展再生能源,也都有編列預算,但不是所有的議題都納入能源轉型白皮書,如溫室氣體減量在環保署既有平台執行,不同平台間會進行連結。」
白皮書北區預備會議結束後,能源轉型第1階段作業也告一段落,所有資料將上網公布。預備會議的功能是蒐集眾人意見進入第2階段,第2階段的工作小組如何分流、納入意見、遴選成員與討論過程,都需要所有公民持續監督。能源轉型是全體國人的功課,讓我們一起關注下一階段的能源轉型變身!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
關鍵字:能源轉型白皮書,減煤路徑,空污,政策評估,再生能源,跨部會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