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2018最重要暖化科學文本: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

2018/12/27 |撰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點閱人次: 2127

字型:


《Global Warming of 1.5℃》封面以藝術手法傳達全球升溫趨勢
圖片來源/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網站

2018年 10月上旬,成立30週年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隆重推出《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闡述地表均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攝氏1.5℃後的可能衝擊,不僅引發廣大迴響,更成為12月在波蘭召開的COP24氣候會議上,最常被引用的科學文本。


1.5℃失守,環境「蝴蝶效應」接踵而至

為何要有這份報告?可追溯至2015年誕生的《巴黎協定》,當時關於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目標設定在哪的爭執頗多,因此最後寫道:「應控制在2℃內,但可朝1.5℃努力。」可是,對處於極端氣候最前線的島嶼國家和脆弱地區來說,1.5℃才是足以活命的底線。如今,事隔3年問世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即是為回應此一需求而來,也被視為施壓各國強化減碳行動的強力說帖。

報告說明,當均溫上升1.5℃的時間點可能發生於2030至2052年之間。當升溫達1.5℃,中緯度地區的極端熱浪會比目前的高溫再高3℃。北極海本世紀就會出現「夏月無冰」情況;一旦跨越2℃,每10年就會出現一次無冰狀態。海洋生態方面,升溫1.5℃將使現存70~90%珊瑚礁消失;假使跨越2℃,99%的珊瑚礁都將滅絕。水資源部分,1.5℃情境會有1億多人面臨用水危機;2℃的話,前述數據會提高將近1倍。升溫將陸續引發生態系統破壞(小麥減產7%)、島國和低窪區遭淹沒(海平面上升10公分以上)、氣候出現難以預期的變化(強降雨發生率提高2%)等諸多後果,全球災害損失也將由54兆美元(1.5℃)激增到69兆美元(2℃)。IPCC第二工作小組聯合主席Hans-Otto Pörtner擔憂地說:「一旦升溫超過1.5℃,就會對生態系統帶來無法回復的改變,某些生態系甚至會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彙整的升溫1.5°C與2°C兩種情境比較圖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彙整的升溫1.5°C與2°C兩種情境比較圖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刻不容緩!強化減碳力道勢在必行

到底我們還剩多少時間呢?儘管不少媒體都以預測時間極端值的「2030年」(只剩12年)做為聳動標題,但從報告中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篇章來看,距離突破1.5℃防線只剩4,200~5,800億噸,以近年全球平均排放約420億噸的進度來算,所剩的搶救時間愈來愈短了。

事實上,方法不是沒有,只是需要非常大的推廣力度和實踐決心。許多以溫控2℃為目標的研究,都把全球零排碳的時間點設定在2075年左右,但《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建議的時間點一舉提早到本世紀中期(2050年),屆時從增設再生能源、提高建築能源效率、加速電動車普及,甚至是過去較少提及的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集合土地管理概念的生質作物和大規模造林等各種減碳方案、各國官員避之唯恐不及的課徵碳稅等,都得以前所未有的力道積極推動,才可能止住地球的發燒。

「在化學與物理定律下,限制升溫1.5℃內是可行的,不過這需要空前的轉變!」IPCC第三工作小組聯合主席Jim Skea提醒。另一位聯合主席Debra Roberts更強調:「未來這幾年,將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關鍵!」

按目前排放趨勢,世紀末升溫幅度恐超過3℃,要控制在1.5℃得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


關鍵字: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IPCC,氣候變遷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