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減碳鴻溝再擴大!來自《排放差距報告》的警鐘

2018/12/27 |撰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點閱人次: 1223

字型:


影片來源/Youtube

自從川普在一片驚嘆聲中當選美國總統,過去兩年的全球氣候行動急轉直下,之後幾個國家也選出質疑氣候變遷真實性的領導人,權威機構蒐集的觀測數據也不時釋放壞消息,聯合國環境署(UNEP)甫公開的《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8),即是一例。


"Mind the gap!" 這不是提醒旅客別掉下月台的車站廣播,而是第9次發表的《排放差距報告》醒目標題,告知世人溫室氣體上升幅度仍未減緩,距《巴黎協定》設定的減碳目標還有著極大差距(gap)。

不減反增!2017排放締造歷史新高

「假如之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代表火警通知,那這份報告就是一起真實的縱火案!」UNEP副執行主任Joyce Msuya說得直白。

《排放差距報告》開門見山指出,經過3年(2014~2017)持平發展,全球排碳量在2017年再度攀高,來到破記錄的492億噸(包含土地利用則為535億噸),比前年上升1.1%。除了經濟復甦(過去3年GDP平均成長3.7%),能源、工業、水泥等排放大戶的帶頭增加,也是主因之一。

左: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曲線上升幅度不見趨緩,2017年締造歷史新高紀錄;右:前幾大排放源漲跌互見,以中國大陸(紅)、印度(黃)兩國的漲勢最凶
圖片來源/CarbonBrief

這般劇情走向,與《巴黎協定》設定的劇本「排放量先在2020年達到『峰值』(peak),然後一路下滑」,可謂大相逕庭。按照目前趨勢,全球排放曲線到了2030年還掉不下來,即便各國都履行自提的國家自主貢獻減碳計畫(NDCs),地球仍可能在本世紀末上升超過3℃!

此刻,全世界只有49國(占全球36%排放量)在2010年前達到排放峰值。到了2030年,也只有57國(占全球6成)能達峰值。《排放差距報告》警告,倘若2030年無法降足25%排放量,《巴黎協定》的溫控2℃目標便形同失敗。

到底差距有多大呢?以2030年為時間點計算,要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內,全世界必須多減130~150億噸二氧化碳,欲挑戰更難的溫控目標1.5℃,得多減碳290~320億噸,上述兩組排放差距數字皆創下歷史新高。


民間接力!「非國家」行為者崛起

眼看國際氣候談判屢屢陷入僵局,以國家為主體的氣候行動不再值得信賴,最後一絲曙光或許來自意想不到之處:「非國家行為者」(non-state actors)。

聯合國第9次發表的《排放差距報告》,兩組溫控目標的減碳差距幅度皆創歷史新高
圖片來源/UNEP

《排放差距報告》統計,此刻已有7,000多個城市、245個地區、合計營收逾36兆美元的6,000多家企業,都自發性的提出氣候計畫。從州政府、城市、到企業、投資機構、教育單位,愈來愈多的地方及民間組織主動起而行之,取代包袱沉重、舉步維艱的各國中央政府,提出更具企圖心的減碳行動,一一落實建設再生能源、應用節能電器和低碳交通運具、擴大綠色金融商品、實施碳定價等減碳構想。

比方,目前上路的51種碳定價相關制度,已涵蓋全球15%排放量。UNEP首席科學家劉健指出,「人們逐漸瞭解綠色財政措施的潛力,當碳價來到每噸70美元水平,在某些國家可以創造減碳40%的效果,」一旦政府降低對化石燃料的補貼資源,不但可帶動能源部門的綠色轉型,更能順勢減少國家排放量,一舉兩得。

若將抵禦氣候變遷當成一場必須鏖戰多年的馬拉松競賽,現在我們已被拋開一段距離,快要看不到對手的車尾燈了。假如不想輸掉這場生存之戰,該是加速衝刺的時候了。



關鍵字:排放差距報告,Mind the gap,巴黎協定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