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96
字型:
▓撰文:洪家龍
從古代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到羅馬競技場開始,人們為了共同目標或興趣一起集會討論或競賽,似乎成了人類的天性,最近從美國超級盃到世界足球盃,從世界博覽會到各樣產品的會展、從人力徵才會展到農業推廣展覽,這些活動對於人類發展具有正面切磋、彼此較勁學習的意涵。然而到了21世紀以後,這樣龐大的人員集合對於現今的生態環境卻造成傷害,通常這樣的會展或是國際大型活動,參加的人員都是必須經由旅行來參加,加上會場的活動所造成碳排放相當大,因此,每一次具規模的國際大型活動都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
從北京奧運看「碳中和」
首先,以2008年的北京奧運來看「碳中和」議題,由於此次賽會已經把碳排放的問題考量進去,一般認為主辦單位應該會盡全力達到碳中和。到底北京奧運排放了多少碳呢?依照舉行前的官方預估,奧運場館、服務設施、交通運輸,運動員、官員和普通觀眾的活動,以及奧運委員活動和火炬傳遞等過程,根據初步估算結果,北京奧運會將排放大約118萬噸的二氧化碳。其中普通觀眾的活動排放約98萬噸,約占83%;場館建設和使用排放約10萬噸,運動員和官員的交通運輸約排放2萬噸,火炬傳遞排放約8萬噸。
中國大陸政府為了實現所謂「科技奧運」,以清潔能源交通、再生能源利用、綠色照明等環境友好技術來實現「綠色奧運」理念,交通運輸上大量採用環保新能源車。在奧林匹克中心區,由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等各類新型電動汽車組成的綠色車隊;在周邊區使用油電混合車和燃料電池車。並且廣泛應用新能源及高效節能技術。國家體育館、五棵鬆籃球館、奧運村等7個場館建成大功率太陽能並網發電系統,為奧運場館及周邊80~90%的路燈或草坪燈提供綠色電力;在北京及周邊地區建成了56個風力發電廠,實現奧運場館空調系統綠色能源利用比例達26%的目標。當然也有水資源回收和森林綠化的計畫。
然而,中國財經網(Caijing Magazine)的記者曾經發表一篇題目為「Beijing Olympic Carbon Balanced?」文章,提及中國大陸政府與聯合國環境組織曾經於賽會前做了是否達成碳中和的調查,該組織表示官方並沒有完全採取所有的建議;然而聯合國環境組織則表示賽事以後中國大陸官方的計算,與聯合國環境組織計算的基礎有所不同,但是北京市表示已經盡全力來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但是中國財經網記者則表示懷疑的態度,畢竟這是一個全新的科學評估,每一個定義與參數的採用將對於結果有很大的差異。不過整個運作及各方的對話可以讓全球對於碳排放、碳中和帶來新的學習與新觀念。
南非世足賽產生275萬噸的碳排放
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足球賽則是另一個課題,根據挪威與南非兩國政府公布一項研究指出,2010年南非世界盃足球賽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總和,可能是2006年德國世界盃的9倍,北京奧運的2倍。該研究指出,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在南非舉行的世界盃足球賽,製造275萬噸的碳排放,其中最大的黑手應是載運各國代表隊、觀光客和記者前往南非的國際旅遊,而這也是環保團體最擔心的一點。即便不算國際航程,南非國內也將釋出90萬噸碳排放量,部分原因是球迷必須在距離遙遠的數個主辦城市之間趕場,且南非主要依靠煤來發電。由於南非各都市並沒有方便的捷運系統來運送往來球場的觀眾以及順道來觀光的旅客,出動各式各樣的汽車使得碳排放更加的惡化。
當然南非政府也提出各種減碳的計畫,所有賽事新建的體育館均符合所有最高環保規格:能自然通風、儲存雨水,具有能源效率。南非的約翰尼斯堡、開普敦和德班更種上數千棵樹,用以吸收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
然而Somar(Energy Saving News)2010年1月的報導表示,會造成這些無法中和的大量碳排放的罪魁禍首是國際足球聯盟(FIFA),他們把主辦權交給無法完全提供大眾運輸減碳設施的國家。不過就筆者觀點,這樣的評論也有失公平,國際足球聯盟(FIFA)每4年選擇不同的國家舉辦世足賽,尤其以開發中國家為主,主要是希望藉著國際大型活動的舉辦振興該國的經濟、加強其公共交通建設,其實開發中國家從經濟史來看,其碳排放遠比已開發國家少,不能因為一次的國際賽事無法做到碳中和,就剝奪其主辦的權利。
2012倫敦奧運宣示達到碳中和
至於2012年的英國倫敦奧運,籌委會已經提出興建設計,保證將讓2012年的奧運成為史上最環保的世界級運動會,計畫包括:奧運選手村節約能源效率將增加25%;整體運動設施興建計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50%;使用新能源,包括120公尺長的送風管,將提供奧林匹克公園以及選手村20%的能源。選手村將減少使用20%的水;20%的興建工程材料將被回收使用;90%被拆除的建築物也將被回收;將在奧林匹克公園四周興建長達50公里步行與單車專用道,2012奧運是否達到碳中和,值得觀察。
結語
綜觀以上,似乎人們乖乖的在家裡,不要出門是減少碳排放最好的對策,然而這樣違反人類的天性,如何在國際大型活動中,達到「碳中和」才是首要追求的目標,義大利的會展業者 Green-Meeting@EURAC 對於他們承接的國際會展活動案件,就提出建議:一、國際大型活動地點應該多使用大眾交通工具。二、與會者的住宿應該在步行範圍。三、大會要提供通訊數位會議設備。四、餐飲設備可再利用。這些簡單的策略來達到無論大小的國際會展活動都能作到減碳的效果;至於個人參加國際大型活動的習慣也要依循節能減碳的規定,遵守國際大型活動的各樣措施,讓國際大型活動能夠成為世界前進的動力,且不會破壞環境生態。(作者任職於台北科技大學╱參考資料:財經網Caijing Magazine、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World Cup:Blame FIFA, not South Africa. Somar energy saving news 01, Jun.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