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361
字型:
■撰文/圖片提供:鄭慶鴻
民國49年深澳發電廠第1部機商轉後,直到96年10月3部舊機組除役,已運轉47年,曾經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廠,是台電公司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燃煤電廠。台電公司原擬於除役後即積極進行更新擴建新機組的計畫,讓電廠早日再現新風華,然卻遭到基隆地區部分民代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反對該計畫重要項目--興建卸煤碼頭,全案自97年初即由行政院進行協調,迄今尚未實質動工。
順應地方民意,更新擴建老舊機組
深澳發電廠舊有3部燃煤發電機組,分別於49、50、55年商轉,總裝置容量約40萬瓩,為台灣以往的經濟奇蹟帶來莫大貢獻。在第1部機運轉了40年之後,電廠所在地的瑞濱里於89年里民大會中提案,希望能將電廠更新擴建嘉惠地方。
台電公司順應地方民意,在92年底正式起動「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可行性研究」,擬將舊有機組汰換為2部各80萬瓩的高效率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商轉目標分別為101年7月及102年1月。雖然新廠裝置容量為舊廠的4倍,然而規劃了高效率的環保設備,各項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反而可較舊廠減量70%以上。
更新後每年用煤量約為舊廠的3.5倍,為免除陸上轉運煤炭對沿線環境及居民所造成影響,更新計畫規劃於電廠附近之蕃子澳西側海域(以下簡稱蕃子澳灣)興建專用卸煤碼頭,可以直接進口燃煤。
電廠所在居民支持,行政程序完備
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在94年奉行政院核定,95年又奉行政院核定為重大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評估也在95年獲環保署第142次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審查通過,環境影響說明書在95年10月奉行政院環保署同意備查。當時民調結果顯示有約69%之支持率,許多當地民眾在環評審查會議時也赴會表達支持。
基隆部分反對聲浪致計畫推動受阻
環評通過後,基隆地區部分民意代表認為蕃子澳卸煤碼頭對海洋生態、景觀及地方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也將影響籌建中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科館),因而表達了反對意見。台電公司雖積極回應並於各項公聽會及地方有線電視頻道向相關民意代表及民眾說明,但未獲接受,自此風波不斷。該計畫迄今僅完成部分前置作業,遲遲無法動工,目前推估2部機的商轉時程需分別延後至107、108年,若卸煤碼頭無法及早定案,商轉時間將再受到延宕。
政府指示加強溝通,積極辦理替代方案評估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為謀求該計畫與海科館計畫能獲致雙贏局面,於96年間共召開5次正式協商會議,除積極評估替代方案之外,亦構思如何促使兩者相輔相成。然而經評估各項替代方案都有技術上窒礙難行之處。
之後,海科館不接受經濟部之協調結果,於是在96年底透過教育部正式向行政院提請協調。行政院除了決議請台電公司再增加評估利用蘇澳港卸煤再以鐵路或公路轉運煤炭至電廠之替代方案。
依據專業顧問公司評估結果顯示,蘇澳港卸煤雖可行,但以鐵路或公路轉運對沿線環境及居民將造成更嚴重之衝擊,且蘇澳鎮公所及瑞芳鎮榮興社區居民皆正式表達反對鐵路運煤之意見,故該替代方案之可行性亦不高。97年6月至8月間,行政院經建會亦召開3次協調會議,建議台電公司請專業學術單位再次評估各項研究報告,並且加強溝通。
依經建會的指示,台電公司邀請國內海洋工程界權威之成功大學,邀請中山大學及逢甲大學的專家學者組成研究團隊,重新檢視台電公司先前之評估報告。同時台電公司亦於卸煤碼頭預定地及基隆協和電廠現有防波堤處進行海底攝影。綜合評估結果,各項供煤替代方案均需付出更大的社會成本,仍以原規劃的蕃子澳卸煤碼頭方案較為可行。另外,有關外界對於防波堤影響生態的疑慮,經過海底攝影結果及日本那霸港的珊瑚礁復育經驗顯示,防波堤是良好的人工魚礁,聚魚效果良好,並非外界所稱的生態殺手。
此外,台電公司也完成「蕃子澳灣風貌營造計畫」的規劃,擬將寬達40公尺之防波堤活化為深澳觀光漁人碼頭,堤上將設有釣魚平台、水舞廣場、展示中心及開放空間。遊客可在防波堤的保護下,於堤上或灣內進行各項親水活動。此項規劃可與海科館計畫相結合,並串連金瓜石、九份及基隆之景觀,將可為地方觀光帶來極大助益。
台電公司自97年11月起已辦理與電廠鄰近地區居民、相關團體、民意代表等溝通說明會計20場及小型說明會約計400場次以上,該項規劃深獲地方好評,迄今已獲得5萬人以上之連署支持。
重新奉行政院指示辦理,期能順利推動計畫
行政院於接獲台電公司評估成果後,考量海科館及基隆部分民代之反對聲浪仍大,認為基隆地區之溝通仍有可再努力空間且應有其他可能卸煤碼頭替代方案,故於98年4月指示台電公司再加強溝通,亦需以創新及寬廣思維進行替代方案之評估。爰此,台電公司積極奉行政院指示再次辦理相關評估,並加強地方溝通,目前全案已於100年1月再次陳報行政院核處,期能早日獲行政院同意依原定規劃執行,以因應未來之用電需求。(作者任職於台電公司電源開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