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40
字型:
▓撰文:林常平、陳貽評
台灣2.3萬的(特)高壓用戶占總用電量的58%,目前台電公司積極規劃在2012年完成布建高壓智慧電表,能監控這少數的2.3萬的工業用戶等於掌握近6成的用電訊息,這將是近期台灣最大規模布建智慧電表的實例。另一方面,在低壓1,200多萬戶的住宅用電與營業用電,目前台電在2011至2012年預計先選定1萬戶換裝智慧電表,將先評估效果後再檢討2013到2015年規劃建置100萬具之可行性,2016年後再以500萬具為目標,布建率將達成50%。在此未來大量布建的規劃行程下,本文以國內外安裝智慧電表可能面臨的問題與考量,在此做簡略說明。
所謂的智慧電表係指含有量測功能、通訊功能與控制功能等3大部分所組成,除傳統的基本量測功能用以記錄消費者用電量之外,智慧電表的通訊功能可透過網路傳送用電資訊到電力公司和用戶端,減省電力公司人工抄表人力,用戶端也可隨時知曉用電狀況;而控制功能是藉由通訊方式控管負載設備與實現遠端斷電復電等功能。智慧電表雖然功能龐大,但目前仍面臨許多問題,分述如下。
民眾對於計費的疑慮
美國德州、加州與馬里蘭州在智慧電表的導入後,引起許多民眾的質疑與反對,主因是政府與電力公司並未事前有效宣導與說明。智慧電表安裝後所採行的時間電價,在用電尖峰時段電價較高,但用戶並無意識到搭配時間電價去改變用電行為,許多用電時機暴露在尖峰時段,導致電費暴漲現象。民眾對電力公司投資換裝智慧電表,是否有變相收費產生疑慮。因此部分電力公司為消弭用戶疑慮,實施過往的單一費率模式,讓安裝智慧電表的美意大打折扣。
節省電費疑問
智慧電表所附帶的節能效益必須搭配家庭顯示看板(In-home Display, IHD)和住宅能源管理系統(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HEMS),否則盲目地置換智慧電表,僅能讓計費更加精準(智慧電表誤差要求比機械電表小),消費者無即時資訊可供參考,就無警惕效果,更難達到減省電費的目的。民眾常因認知不足,誤以為換裝智慧電表即可達到節省電費效果,殊不知搭配時間電價改變用電行為,盡量避免尖峰時段不必要的用電,與適當地轉移用電時機才是節省電費的方法。
資通安全性與隱私權的質疑
智慧電表透過通訊方式將用電資料傳送至電力公司,其傳輸過程存在著先天的不安全性,可能受到有心人士竄改用電資料,部分民眾亦擔心個人隱私外洩的憂慮,資訊外流可能會成為第三者的犯罪工具,例如從用電狀況可判斷家中是否有人,成為闖空門竊盜的依據。許多電力公司與相關電表和通訊廠商已逐漸重視這問題。
不利低收入戶與老人
對於低收入戶與仰賴老人年金生活的人們無法負擔家庭顯示看板或住宅能源管理系統,同時也因白天在家用電機會較高,常處於電費尖峰時段而不利於節省電費,國外部分電力公司現今已有規劃免費提供IHD或HEMS,甚至在電費計價給予額外優惠。
用電資料所有權問題
政府或電力公司投資資金更換智慧電表,消費者藉由用電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電表記錄用戶的用電行為並依此計算電費,同時監控電力品質,再傳送相關資料至電力公司。由於電表量測並記錄許多資訊,不單僅是消費者所欲知的用電量與電費,其資料所有權是全數屬於投資方的電力公司,或者部分應屬於用電端的消費者,目前仍有許多探討空間。
精確度較高問題
傳統機械電表是利用感應方式讓圓盤隨著用電量旋轉,時間一久,軸承支撐圓盤會逐漸老化,導致摩擦阻力增加,旋轉速度變慢,記錄的用電量也會隨之減少。但由於智慧電表要求的精確度較佳且較為敏感,能偵測微小電流的用電量,故換裝結果是電費可能微小幅度上漲,易使民眾產生疑慮。
以台灣為例,機械電表精確度為2.0%,最小啟動電流為2%的基本電流;而智慧電表精確度為0.5%,啟動電流為0.4%的基本電流,亦即在電壓110伏特與基本電流為30A設計下,機械電表需66瓦才能使軸承轉動計費,而智慧電表能偵測到13.2瓦的微小用電量。
初期安裝問題多
依據美國PG&E電力公司的統計資料顯示,初期安裝智慧電表約有1%的失誤,由於不再是採行人工親自抄表方式,智慧電表依靠通訊將資料送回,電表的識別可能並非對應到正確的用電者,易使民眾對於電費產生疑慮。再者安裝人員雖熟諳於電力行業,但對通訊技術可能毫無經驗,不利於初期安裝。
結語
電表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量測並記錄用電量,而電力公司依據用電量多寡向用戶收取電費,智慧化的電表可協助消費者瞭解自身的用電情形,隨時監控用電狀況,但電表本身並非是節能設備,用戶需改變用電行為才能節省電費。(作者任職於大同公司新能源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