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心靈經濟--另類的經濟成長

2012/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70

字型:


■撰文:廖惠珠

發展心靈經濟除了能夠極小化對於物質的追求,更可投入越多的市場人力,增加就業機會,幫助心靈成長。

日前筆者到日本京都參加第3屆亞太能源經濟學會。大會第1天的晚宴,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京都大學校長松本紘(Hiroshi Matsumoto)進行演講。校長指出,現在地球每秒鐘就有5個人出生,人口迅速擴增而衍生能源與資源的短缺現象。他的講題起自電力短缺而至外太空的太陽能,最後則呼籲人們應知福、惜福與造福,要節約、克制,盡量減少能源的使用。

松本紘校長這樣的論點起因於日本去(2011)年311大地震的衝擊,該地震所引發的海嘯與核災,至今雖已滿1年,但多數核能電廠停機檢查所造成的缺電現象仍影響人們的生活步調。筆者在日本才短短4天,就已經感受到一些明顯有別於過去的不便利,例如關西機場到京都的高鐵減少班次,而讓我們多等半個小時;又例如開會會場廁所烘乾機停擺,筆者用手帕擦乾手後,猛用兩手搓來搓去,才可讓冰冷的雙手恢復溫暖。另外京都街上也異常冷清,比起印象中十分熱絡繁忙的街景,明顯有別。松本紘的演講,與上述這些現象的觀察,讓筆者更深刻體會能源的重要性,忍不住要舊調重彈,再次呼籲節能減碳的重要性,並提出一個另類經濟發展的思維,來檢討人們應發展的方向。

經濟成長的迷思

這幾年因全球大型災變的頻傳,使得溫室氣體所引發的氣候變遷議題變成當紅炸子雞,特別熱絡。只不過經濟成長的議題仍然是各國優先考量的首項。2008年底所開始的金融風暴至今仍讓全球瀰漫著經濟衰退的陰影。雖然2010年的各項經濟指標有復甦的跡象,但在各國政府銀彈日益枯竭、歐債問題,以及美國景氣欠佳,使得世界各國無不以經濟掛帥,先追求經濟成長,再討論溫室氣體。經濟成長再度壓抑環保議題,擠在中間的「能源」只好被「經濟」牽著走,先多多燃燒溫室氣體排放較多的煤炭。反正,近來國際碳權價格超低,價格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怎麼估算,目前燒煤都是比較划算。至於相當多數尚未規範溫室氣體減量辦法的國家,當然是選擇最便宜的燃煤電廠以追求低電價所帶來的蓬勃經濟。這樣的現象,雖然還不到飲鴆止渴的地步,但看著節節不斷上升的溫室氣體,以及不知何時還會發生的災變,真的讓人憂心忡忡。

環顧現有國際經濟的發展,絕大多數國家的糧食都足夠溫飽,能源與資源的短缺主要起因於人們追求過多的時尚與奢靡生活方式。試問多少人擁有超過5雙的鞋子?多少人擁有超過百件的服飾?多少家庭擁用2~3台的電視機、電冰箱或電腦?也因此產生多少垃圾!現今富裕國家多數人的生活早已不是追求基本的生活溫飽,而是不斷擴充各式各樣的物質慾望。製造業為了追求自身的利潤,不斷製造出許多新穎吸引人的商品,在同儕的競比下,人們趨之若鶩的瘋狂採購,而一味的物質追求,讓地球的能源與各種資源更加快速耗竭。遺憾的是,民主體制的運作讓執政當局不敢觸犯眾怒,任憑此一不良風氣持續蔓延,繼續追求物質的製造、消費與成長,也因而持續惡化能源與資源短缺與氣候變遷問題。

70億人口的警訊

聯合國在2011年10月31日發布第70億人口出生於菲律賓的同時,所抱持的態度不是欣悅而是擔憂,因為地球的資源很難滿足這麼多人口的需求,更不可能讓人人都過著富足的生活。

短缺的資源與更趨惡劣的環境,不僅會帶來戰爭,更會強化許多自然災變。近年中國大陸與南亞諸國的搶水爭議、伊朗因擬發展核電所帶來的核武威脅、過多溫室氣體引發氣候變遷而帶來各種災變,都在在的提醒,人們真的該開始思考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再的以耗費各種能源與資源的方式,拼命生產,拼命追求經濟成長。

心靈經濟的發展

其實與筆者一樣憂心忡忡的人不算少。筆者每次遇到擔憂國際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時,總要問問他們有無因應的對策,令人訝異的是,有多位專家學者均指出類似的發展路徑,亦即發展心靈而極小化物質的追求。因為追求心靈所需投入的資源,絕大多數是人力而非物質與能源。例如舉辦一場露天音樂會,只需一些樂器、擴音機及少數設備,就能為當紅藝人創造好幾億元的收入。當然,我們也可以將活動辦得更質樸一些,少點奢靡的服飾排場,多點技藝性的產出(琴技與美妙歌聲),那麼物質的投入更少,心靈的饗宴就會更豐富。另外,讀書會、關愛老人活動、濕地之旅與健行等許多活動,都是不太需要物質的投入,但都可相當滿足心靈成長的活動。其實人們只要擁有基本的物質需求,其他就可以努力追求心靈活動,創造經濟成長,尤其是心靈經濟幾乎都需要相當的人力投入,自然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自利心」的魅力

知易行難,心靈經濟說來容易,真的要推動也非一時就能達成。筆者去年在中國武漢的一場研討會提出一個雙價格制的點子,要求買賣雙方進行商品交易時,買方還要再支付一個碳足跡的代價。筆者主要的理念是善用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自利心」,將地球碳排放的議題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讓碳排放所間接產生的氣候變遷問題變成每個人的切身問題。只要每個人都會因為消費高碳足跡的商品而付出代價,那麼在自利心的驅使之下,人人就會選擇較少碳足跡的商品,並且製造一些低碳商品,甚至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國際碳稅或碳交易的施行對象,都只集中於大生產用戶,一般人多未直接參與,因此效果並不顯著。若能思考一個充分發揮每個人自利心的點子,應可因勢利導,將人們導引到低碳的心靈經濟發展方向。

結語

現今社會存在許多矛盾現象,最典型的實例是明明能源短缺,人力充沛,但是各國的經濟社會仍是不斷的推動自動化,讓大量耗費能源的機器設備取代人力,而讓一堆人找不到工作,導致失業率節節上升。為了降低失業率,各國政府都將經濟成長列為首要的施政要務。雖然各國也都體會環保問題,而推動有利環境保護的綠色經濟成長,只是所採取刺激經濟景氣的方式仍都延續著傳統經濟活動的思維,而有破壞環境的現象。例如綠色經濟發展重點工作的風機與太陽光電的發展仍會造成一些環保問題。相形之下,心靈經濟可扮演的角色多被忽略。希望本文的提出,可刺激更多人重視心靈經濟的發展,多多發展一些「極小化物質,多點心靈層次」的活動。另外,也希望政府多推動一些可讓人們在自利心的驅使下會自動進行節能減碳的方法,以解決當前能源短缺與環境惡化的問題。(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

目前國際碳稅或碳交易的施行對象,都只集中於大生產用戶,一般人多未直接參與,因此效果不顯著。若能善用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自利心」點子,或可因勢利導,將人們導引到低碳的心靈經濟發展方向。

現今社會存在許多矛盾現象,最典型的實例是明明能源短缺,人力充沛,但是各國的經濟社會仍是不斷的推動自動化,讓大量耗費能源的機器設備取代人力。


關鍵字:節能減碳,經濟成長,心靈經濟,碳足跡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