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解讀《2013 世界能源展望報告》

2014/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20

字型:


撰文╱張四立 (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圖片提供╱張四立

國際能源總署(IEA)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Outlook,以下簡稱WEO)的發布,是每年時序進入11 月份時,全球能源領域專業人士引頸盼望的大事,包括政界、產業界及學術界人士,無不希望一探IEA 對於未來國際能源議題發展趨勢的專業分析,此一分析方向綜合了截至當年度為止的關鍵性能源相關政策、技術與市場狀況的動態軌跡與現況,並以此為基礎,經由模型的情境分析,提出不同情境下未來目標年(WEO 2009 以前為2030 年,WEO 2010 年以後以2035 年為目標年)的全球能源供需展望。

最新一期的WEO 於2013 年11月12 日發布,年度關鍵字可歸納為—「變」字—,快速變遷的能源世界,則是年度主題。在深入解析此主題重點前,本文首先回顧近年來WEO 所關注的重點議題發展方向,以協助讀者掌握今年度的主題轉折。前幾年的議題重點,簡言之,是以因應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議題為核心,並可溯及2009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 15)中「哥本哈根協議」的簽訂,確立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維持在450ppm,同時使全球均溫的上升幅度不超過攝氏2 度為目標。IEA 在接續數年的WEO 報告中,均以二氧化碳減量議題為焦點,探討包括情境設定(如WEO 2009 擬定的450 情境,WEO 2010 年新增的新政策情境)以及低碳燃料替代等議題。WEO 2010 首將重點置於再生能源的發展應用,緊接著於2011年的WEO 題分析中,針對天然氣開採技術的突破,首先拋出「天然氣黃金時代是否來臨?」的問題,隨之於2012 年的WEO 專題中,以肯定句剖析「天然氣黃金時代的黃金法則」,間接回答了2011 年專題報告的問句,亦昭示天然氣黃金時代的開始。

對照2009年至2012年WEO 的焦點議題,2013年WEO的主題擺脫對個別能源類別,以及化石燃料燃燒衍生之全球暖化議題的關切,而將近年來與能源面向議題動態互動的經濟與環境面向議題,進行整合與收斂,聚焦於以整體能源議題為本體的發展趨勢展望,在「快速變遷的能源世界」中,列舉2 項快速變動的議題發展方向:

改寫能源部門許多長期公認的事實或原則

此一變動,包括:(1) 由於非傳統油氣探勘開採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使得美國由世界主要能源進口國一變而在2035 年以前可達到能源自給自足,特別是其在輕緻密油(light tight oil,LTO)的開採技術發展,不僅為世界覓得新油源,而且其所握有的短期獨占的技術能量,在其他國家及地區暫難複製的情況下,將引領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2) 相對的,原本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地的中東地區,則因經濟持續成長與產業轉型,一變而成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其天然氣需求量預計在2020 年以前成為世界第2 大,而石油需求則在2030 年以前位居世界第3 大,本地區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角色將重新被定位。不過因為中東地區仍是低成本油源的主要供應區,即使未來10 年其重要性將受到新油氣開發技術的挑戰,但預估在2020 年代中期,當各國以新興技術開採的油氣產量面臨下滑之際,全球新增的油氣需求仍須仰賴本區的供應,亦使其供給端的重要性難以撼動。(3) 全球能源需求的動能將轉移至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印度及中東地區。其中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印度則預計在2020 年代初期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東南亞地區亦是世界重要的新興能源需求中心,加以美國在2035年以前達成能源自主,此即意味著全球能源貿易的重心,將由大西洋盆地移轉至亞太地區。(4) 世界石油的需求,為因應運輸及石化產業的原料需要,仍將持續成長,在2035 年達到101 百萬桶/天,而傳統石油的供給量則下滑至65 百萬桶/天,因此非傳統石油(包括LTO)與天然氣(如頁岩氣、煤層氣等)的開採量增加,將有助縮小此一供需差距。

重繪世界能源與氣候關聯性地圖

雖然全球低碳能源的生產與利用技術,近年來有長足的進步,但是IEA 以世界各國具體承諾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政策措施規畫為依據所建立的主要情境—「新政策情境」模擬結果,顯示全球的溫室氣體減量努力,距離450 ppm及平均增溫不超過攝氏2 度的目標,尚有極大的差距,目前的努力方向,將有極大的可能使全球均溫增加幅度介於攝氏3.6 度至5.3 度,但是只要世界各國在2020 年以前密集採取積極的作為,攝氏2 度仍是可行的目標。能源部門以其排放占比居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 /3,因此乃是減量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部門。本年度的專題報告提出「4-for-2」一詞,即是以下列4 項能源政策,換取攝氏2 度目標的達成:(1) 採行包括建築、照明、能源器具設備之能效標準訂定措施(預計提供2020 年減量缺口49% 的減排量);(2) 限制興建及使用低效率之燃煤發電設備(21%);(3) 極小化油氣生產上油的甲烷排放(18%);(4) 加速廢止化石燃料消費端的價格補貼政策(12%)。

正確的技術與政策組合,已證實確實可以弱化經濟成長、能源需求及能源相關之二氧化碳排放間的連結,使能源使用與經濟成長及氣候變遷脫鉤,其中能源效率措施的導入經驗,不僅可以降低能源消費量及能源成本支出,亦能有效的改善產業競爭力。

未來的產業競爭力,一方面取決於個別國家對於能源資源的數量與價格的掌握能力,另方面,則須有效降低對國際能源市場變動高度敏感之能源依賴程度。以美國為例,因握有非傳統油氣的開採技術,其天然氣價格相對於歐洲與日本而言,僅為進口氣價的1/3及1/5 不等。美國的電價亦較日本及歐洲的競爭對手便宜一半,中國大陸的工業用電價格也高於美國,使得美國的能源密集產業如鋼鐵、水泥、紡織、造紙、石油煉製及石化業的競爭力相對較高。可以預期美國能源密集產業產品的未來國際市場占有率,可望提升。

全球能源密集產業的能源消費,約占全球總量的70%,貢獻1/5 的GDP,但是提供產業近1/4 的就業機會,且透過產業關聯的乘數效果,創造可觀的稅收、所得與就業之附加價值,因此仍是各國積極發展的產業領域。資源稟賦的差異,雖然是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但是本年度WEO 報告,特別強調藉由提升能源效率,可以有效拉近區域或國家別的能源成本差距,達成競爭力提升的效果,而廢除各種形式的能源價格補貼,迫使產業面對市場擇優汰劣機制,是達成競爭力提升的重要策略手段。

WEO 2013 的內容,特別是能源價格補貼政策的廢除對能源效率、產業競爭力及氣候變遷議題的政策意涵,以及各國致力爭取能源成本優勢的背後,所隱含的國家整體政策發展方向,對於身處經濟與產業轉型變局的臺灣而言,是否亦可形成經濟、產業、能源與環境間正向循環的動能,是我衷心的企盼。


關鍵字:國際能源總署,世界能源展望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