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115
字型:
撰文/林珮芸 文字、圖片提供/黃東厚
大雨滂沱的夜裡,當你窩在暖爐邊、愜意地和家人聊天時,有一群人正在為臺灣的每一度電、每一分能源燃燒生命與熱情,他們記不起上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更早已忘了晝夜的分別。
20多年前,中油決定在高雄市永安區的海濱填海造陸,興建臺灣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除了必須投入大量經費與技術外,施工造成民房龜裂而引起的抗爭也是當時面臨的難題,在地方士紳奔走下,最終達成接收站運轉後進用當地青年的共識,從此,永安這個小漁村變成了臺灣能源供應的重鎮。
犧牲健康與天倫,守護24小時不斷電
在地青年黃東厚就是在這樣的機緣下,一腳踏入了天然氣接收站的工作,轉眼間已超過1/4 個世紀,現在是永安液化天然氣廠氣化組D 班的輸氣總領班。在接受採訪時,他時而自信、時而嚴肅地娓娓道來工作中不為人知的辛酸。
「長年不分晝夜的輪班歲月,稍不注意身體健康就會亮起紅燈,血壓飆高與肝指數竄升,都是輪班同仁的普遍現象,」黃東厚坦言,「我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病症,經過多年的磨合,才慢慢適應了輪班生活。」
輪班影響的層面不只個人,還必須徵得家人的諒解,「因為和家人的作息不同,小孩放學時我正在工作,每隔8 個星期才會碰到周休2 日,與家人好像是各自發展的2 條線,與親朋好友互動的機會更是少的可憐,」黃東厚苦笑著,「太太偶有怨言,我也只能自我解嘲,笑稱自己是『天涯輪落人』。」他接著說:「碰上颱風天或是狂風暴雨,即使各地方政府宣布停止上班上課,需要輪班的我還是必須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風雨交加置之度外,去面對暗夜工廠不可預期的風暴。」
「記得有一次,才冒著風強雨驟接班沒多久,就發生大停電。待緊急發電機啟動後,輪班弟兄顧不得外頭惡劣的天候根本無法站人,也顧不得積水盈尺,一心只想著儘快把各級加壓泵、海水泵、海水氣化器及BOG 壓縮機重新開機,將天然氣持續的供應出去,等到漸漸穩定下來,只見大夥渾身濕淋淋的狼狽模樣,分不清身上是汗水還是雨水。」回想起那個擔驚受怕的漫漫長夜,歷歷在目的畫面讓 黃東厚仍心有餘悸。
繃緊神經,25年不敢鬆懈
身為在第一線生產單位,每日供應天然氣給下游使用的現場輪班總領班,黃東厚特別注意工作中的安全問題。「儘管25 年來已對工廠操作十分嫻熟,工安事件也已鮮少傳出,但我每日還是戰戰兢兢,」黃東厚謹慎地說,「因為過去其他班發生的幾件事故,迄今還是讓我難以忘懷。」
其中一件,是發生在多年前的一個颱風天,一陣越過防波堤的滔天巨浪,將一位工程師和輸氣操作員連人帶車推入海中,最後在12 公尺深的海底找到車身遺骸時,已經是天人永別。
此外,利用液化天然氣升溫時以冷媒(丙烷)為媒介,將冷能回收發電的冷能發電系統,也有可能因為貝殼阻塞海水管路中的熱交換器,造成管側內海水流量不足而結冰擠破熱交換管,導致丙烷外洩氣爆。曾經就有工程師因為意外大面積灼傷,最後傷重不治。
同仁的殉職曾讓他感受到不可承受之重,「眾人皆睡我獨醒」的輪班生活曾讓他錯失了陪伴孩子長大的機會,但黃東厚堅定地說,「我以身為中油人為榮」,他希望能繼續為提供潔淨又安全的能源盡一己之力,也期盼永安接收站在中油巨大火炬的旗幟下,邁入下一個更耀眼的25 年。
關鍵字:永安液化天然氣廠,冷能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