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50
字型:
整理/張心紜 資料提供/台綜院
我們的寶島,美麗卻脆弱,一旦暴雨洪災發生,家門前原來秀氣的那條河、身後原來青翠的那座山都可能瞬間化身為奪命殺手。當氣候變遷已成定局,為了守護家園,我們除了要想盡辦法減緩衝擊外,或許也該試著發展與它共處的調適之道。
近年來,大自然的反撲改變了我們對地球氣候原有的認知,不斷創新紀錄的災難幅度,對具有高度脆弱與易致災特性的能源產業及設施造成了莫大的威脅,也突顯出強化能源設施耐災能力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為了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趨勢、逐漸提高的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與衝擊程度,多數國家除持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以減緩(mitigation)可能引發的衝擊外,目前更積極發展降低氣候變遷影響的調適(adaptation)策略,企盼能藉此減輕不可避免的損失。
預防勝於補救
屬於海島型氣候的臺灣,具有高溫、多雨、多颱風的季節性特徵,災害(土石流及洪澇)潛勢地區更分佈全島,在這樣的氣候環境與地理條件下,巨大天災的發生勢必將對電力和油氣供給系統造成嚴重的威脅及損害。因此自民國99 年1 月起,臺灣即由前經建會(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開始進行氣候變遷的調適工作,並於101 年6 月完成「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分別成立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及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等8 大調適領域推動工作分組,建立起整合性的運作機制,以做為政策架構與計畫推動的實施基礎。此外,為了能在政策綱領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各領域的調適策略轉化為具體行動,已研擬出各領域的行動方案草案,整合完成「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02-106 年)」(草案),作為未來政府各部門推動調適工作的依憑,以具體落實政策綱領,健全國家調適能力,達到「建構低氣候變遷風險之永續臺灣」的政策願景。
根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能源供給及產業領域的調適總目標為「發展能夠因應氣候變遷的能源供給及產業體系」;此外並訂定了:建構降低氣候風險及增強調適能力的經營環境、提供產業因應能源及產業氣候變遷衝擊之支援、掌握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新產品及服務、加強能源與產業氣候變遷調適之研究發展、通盤檢討能源、產業之生產設施與運輸設施之區位及材料設備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適宜性等5 項調適策略。
依照上述調適目標與策略方向的要求,能源供給及產業領域內各機關已提出50 項相關行動計畫,而在有限的資源與經費的適當配置下,為使計畫執行更具可行性與效率,以國發會建議的篩選原則,選出「能源部門氣候變遷調適成本效益分析與經濟影響評估」、「製造業氣候變遷調適指引編制及宣導」、「能源供給設施極端氣候事件早期預警暨緊急應變資料庫與網路平臺建置」、「中小企業開發因應氣候變遷衍生新產品或新服務輔導」與「各能源供給設施及其所在區位氣候變遷之衝擊評估、脆弱度盤查分析與調適能力提升計畫」等5 項優先行動計畫執行。
雙向並進,雙面兼顧
身為國內能源部門主管機關並負責協助能源供給及產業調適領域計畫推動工作的能源局,在規劃國內能源部門氣候變遷調適工作的架構上,採由上而下(Top-down)與由下而上(Bottom-up)雙向並進的推動概念;同時兼顧整體能源供給系統面與設施面的調適工作,加速完成整體能源部門的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成效斐然。除102 年已針對火力、核能、水力電廠及超高壓變電所等53項供電系統重要設施完成強風、暴潮、洪澇、土砂衝擊因子的風險評估及因應調適策略外,並提供供電、供攝影:劉簿金氣、供油系統事業單位氣候變遷調適規劃指引,具體協助能源系統事業單位執行相關調適工作,進一步提升整體能源部門的氣候耐災能力。至於在個別能源設施與廠家的部分,自100 年起即開始針對個案進行氣候變遷調適輔導,迄今已相繼完成興達、大潭、星能彰濱(民營)、尖山火力電廠;中屯、湖西風力發電站;新桃、花東供電區營運處、鳳山區營業處;台灣中油永安液化天然氣廠、高雄煉油廠、蘇澳供油中心及基隆安樂加油站等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業及氣候變遷調適相關之策略建議,藉此提升個別能源廠家自身的調適能力,及早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能源部門兼顧系統面與設施面的調適推動規劃,透過整體能源系統氣候風險脆弱點的識別與調適策略的研擬,進而得以針對該項高風險設施進行調適輔導,並依據系統面的調適策略規劃出具體的推動方式。可在主管機關、能源供給事業單位及轄下能源設施或廠家間形成良性互動,有效利用調適資源,擴散調適工作成果,期盼能達到強化能源部門氣候耐災力、減少甚至避免氣候變遷衝擊的損失,打造免於氣候變遷威脅、能源供給安全無虞的家園。
關鍵字: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氣後變遷,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