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73
字型:
撰文/曾君儒 圖片提供/經濟部能源局
氣候變遷無可避免,充滿許多無法預測的不確定性,也正是這些不確定性,讓臺灣選擇了多元化的能源政策,臺灣除因應氣候異常之調適外,亦需考量因應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減量之國際趨勢。
隨著溫度上升、降雨改變、極端氣候的陰霾籠罩,隨之而來的熱浪、乾旱與森林火災、颱風暴雨與暴風雪除了直接發生巨大的災難,間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朝著能源供給系統衝擊而來。
全球氣候變遷,不可逃避的真相
富比士雜誌與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月刊(IEEESpectrum)於今年1 月指出,面臨全球的極端氣候,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已成為人類生存的關鍵因素。近期國際上已發生過許多極端氣候對電力供需及相關能源設施造成嚴重損害的案例。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遭逢不同的極端氣候狀態時,每一種發電類型的電力設施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難題,這時若過度仰仗單一的發電來源,無疑將增加更多氣候變遷的風險,惟有多元能源的供應,才能有效減緩極端氣候造成的衝擊。
世界各國所處地理環境各異,各自的氣候因素也會影響不同電力來源的發電效率,以電力供需為例,臺灣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溫度上升的衝擊,平均氣溫上升與熱浪,除直接增加用電需求外,另一方面亦間接使得所有用電設備效率、甚至發電設備效率變差,因此,將造成尖峰供電壓力激增,若沒有預留合理的備用容量率,將導致缺電的情況發生。
能源利用多元化,風險分散
臺灣目前使用的能源包含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等)、天然氣、煤炭、石油、核能等,每一種能源都有其優勢與劣勢,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有高低。例如再生能源雖然是無碳排放的潔淨能源,但短期內尚無法成為穩定的供給來源;天然氣雖碳排放量較少,但基礎設施建造的成本高昂,短期內無法迅速擴充;煤炭火力發電成本便宜,但廢氣排放增加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排放物 (NOx 、Sox、PM、Hg 等)也容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核能發電成本相對便宜,雖沒有碳排放的問題,卻有備受爭議的核廢料與核安議題。
因此我們更應該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的優點,調整適當的能源組織結構,保持能源的供應穩定,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生產產品之碳足跡,以維持產業國際競爭力及善盡地球公民之責任。
安全、效率、潔淨,永續發展的前提
臺灣的能源政策是以「能源發展綱領」為主軸,以「安全穩定」、「效率運用」及「潔淨環境」等3項核心思維作為擬定原則。要如何維持能源供應的穩定,並積極推動能源多元化,可以從政府推動各相對應措施看出方向,例如:
一、全力推動再生能源:
1. 擴大各類再生能源推廣: 規畫2025 年累計裝置容量達9,933MW(約占發電總裝置容量18.5%,發電量約占9.0%),2030 年進一步擴大推動,累計達13,750MW 目標(約占發電總裝置容量24.2%,發電量約占11.7%)。
2. 推動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2030 年風力裝置容量合計達4,200MW。
3. 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2030 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合計達6,200MW。
二、促進天然氣合理使用,保障供電安全。
三、建構智慧電網,發展低碳高效率電力系統。
四、擴張新能源及節能科技研發能量,拓展綠能產業。
除此之外,能源局也希望能透過改善電力結構、提升發電效率、開放能源事業等各項工作,推動能源產業的發展。
能源局綜企組組長翁素真表示,「常常有人問我們臺灣的電力備用容量率為什麼要這麼高?這就很像我們買保險,就是為了不可預測的那一刻,我們就是希望在最熱、用電需求最高的那一天,讓家庭、工廠、每個區域、賣場、公司都還有電可以用。」假使不維持多元化的能源使用狀態,若有極端氣候造成的突發狀況,翁素真憂心將可能導致臺灣電力短缺的困境。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道理,同樣適用於能源組合選擇,目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將「能源多元化」視為永續發展、因應氣候變遷衝擊的關鍵,他們認為除了採用傳統之化石能源及核能外,應積極發展包括低碳自主再生能源在內的其他替代能源,臺灣百分之98 能源依賴進口,更應該不偏廢或獨厚某一能源,採取「能源多元化」策略,分散氣候變遷的風險、確保國內能源穩定供給及安全無虞。
關鍵字:氣候變遷衝擊,能源多元化,風險,脆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