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510
字型:
撰文╱林淑娟(中油公司企研處能源經濟研究所) 關鍵字:油價、地緣政治、OPEC
依據《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定義:「地緣政治是關於國際政治中,地理位置對各國政治相互關係如何發生影響的分析研究。地緣政治指出某些因素對決定國家政策的重要性,諸如在獲得國家利益,控制海上交通線,據有戰略要地等。」而能源安全一向是世界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所關注的重要議題,石油更是牽動世界政治風雲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除了受石油市場自身結構性問題影響外,背後隱藏著更為複雜的國際政治與戰略問題。原油產地往往構成全球地緣政治核心,牽動著國家間宗教、種族與經濟發展等相關議題,因此每次油價發生大動盪,皆很難與地緣政治脫離關係,如1973 年「贖罪日戰爭」、1980 年兩伊戰爭、1990 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等4 次國際戰爭都曾造成油價的上漲。
影響國際油價走勢的因素錯綜複雜。石油市場常面臨的緊迫問題多在於原油供應及石油產品的輸送安全等。更為嚴重的是,石油常成為恐怖分子威脅破壞全球經濟的武器。近期影響國際油價較明顯的地緣政治事件包括俄羅斯攻占烏克蘭東部、伊拉克境內駁火衝突升溫致使美國空襲伊拉克,以及伊朗核武制裁議題餘波盪漾等。
俄烏事件:歐盟難擺脫對俄能源過度依賴的宿命
今(2014)年2月28日烏克蘭新派駐克里米亞(Crimea)的海軍司令叛變,宣布效忠親俄的克里米亞政府。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黑海地區控制權,烏克蘭也動員儲備軍力因應,造成俄羅斯和西方國家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僵局。
俄羅斯自2012 年以來為全球第2 大產油國,也是歐洲重要石油與天然氣供應國,其輸油氣管線經過烏克蘭,並且控制重要戰略地位─克里米亞半島。烏克蘭事件對原油價格的實質影響,視俄羅斯透過烏國管道的原油輸出與供應而定。俄羅斯有一條原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通過烏克蘭,最大運量為每天200萬桶。基於地理位置因素,烏克蘭緊張情勢升級對Brent 原油價格的衝擊,甚於以美國本土銷售為主的WTI 油價,或在亞洲地區銷售為主的Dubai 油價。
一般認為俄羅斯如果入侵烏克蘭東部將招致更嚴厲的經濟制裁和更多施壓,但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明確表示,美國及其盟國不會以軍事干預來阻止俄羅斯軍隊。如果西方實施更多制裁的威脅無法遏制俄羅斯,從而讓俄羅斯控制部分烏克蘭領土,除將對本已委靡不振的烏克蘭經濟帶來重創,也會對烏克蘭實現其增進與歐盟和美國關係的目標構成威脅。
長期以來,歐盟飽受能源高度對外依賴之痛,如何儘快實現能源獨立為其未來能源發展政策的核心和戰略目標。烏克蘭危機爆發,讓歐洲不得不開始慎重考慮其能源政策調整問題,堅決降低其能源對外依賴程度是關鍵目標,直接影響歐洲乃至全球能源格局演變趨勢。
伊拉克長期原油產量不確定對市場影響力仍大
伊拉克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第2 大產油國。在美軍2011 年底撤軍後,今年6 月北部與中部地區動亂持續,暴力活動升級,庫德族自由鬥士(Kurdish Peshmerga)控制北部產油重鎮吉爾庫克(Kirkuk),另激進遜尼派聖戰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簡稱ISIL)1 占領北部大城摩蘇爾(Mosul)。
中東為世界上原油蘊藏最集中的地區,供應歐洲百分之70、日本百分之90、中國百分之30至50 的需求。而伊拉克為中東地區曾經最為富饒和強大的核心國家,其情勢發展攸關整個中東局勢。伊拉克2012 年平均每日300 萬桶產量中,3/4 來自南部油田,剩餘產量主要來自靠近北方的吉爾庫克油田。伊拉克目前平均每天可產油320 至330 萬桶,並從波斯灣出口平均每天約250 萬桶的原油。ISIL 組織搶占了伊拉克北部地方,並且威脅著伊拉克南部地區。伊拉克本土百分之90 以上的石油都是從南部巴斯拉(Basra)港口出口,目前未受動亂波及,是油價沒有大幅上漲的主因。
伊朗核武問題餘波盪漾
去(2013)年11 月12 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及中國代表結束在瑞士日內瓦4 天馬拉松式協商,最終仍未達成協定。
伊朗與P5+1 集團2 已將核制裁談判協商由今年7 月20 日的最後期限延長至今年11 月24日,以便使伊朗能就其具爭議性的核子活動,和列強達成全面協議,但伊拉克境內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興起,已使美、英與伊朗之間的利益彼此聚合。
近期地緣政治事件對未來油價影響
相較2008 年以來,目前的油價可謂相對平穩。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美歐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制裁,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持續升溫。美俄雙方的緊張關係勢必將對國際石油市場帶來影響。從短期來看,如果美歐持續加強對俄制裁,必將對俄羅斯的石油工業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影響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將對國際油價形成支撐。從長期來看,歐洲經由進口來源多元化、發展替代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多種方式降低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將從根本降低俄羅斯的影響力,對油價將屬利空。
就伊拉克內戰而言,只要南部的油產與出口不受影響,對油市的供給與油價的影響將不大。惟因伊拉克油產擴增將是維繫全球原油供應成長的主要關鍵,若伊拉克境內衝突擴大,且若市場開始懷疑該國原油產能預計在2018 年以後將達平均每天840 萬桶目標是否能如期達成,勢必將帶動國際油價另一波漲勢。
在伊朗與P5+1 集團針對核武及經濟議題的角力方面,原油市場需要伊朗的石油,而伊朗也需要出口石油;石油與核武產業的政治角力已變得錯綜複雜,其未來發展與影響仍需持續觀察。
除了地緣因素之外,油市受季節因素與OPEC生產決策影響,於夏季時轉趨緊繃,已帶動國際油價一波漲勢;惟美國景氣復甦力道似乎不如預期強勁,且本土陸上油產大增,已減少自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進口與Brent 原油等級相近的輕質低硫原油。因此,近期油價上揚應屬心理因素造成之短期波動,對長期油價影響不大,預期進入秋季且俄烏與伊拉克事件未來告一段落後,未來油價在供給充足下呈緩跌走勢之機率較大。
石油史上,地緣政治一直扮演影響油價走勢的關鍵角色,未來也將永不缺席。面對詭譎多變的地緣政治,任何極端而難以想像的結果都有可能發生。
1﹒ ISIL:伊拉克叛軍ISIL(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由蓋達(al Qaeda)於2013 年4月分離出來,約有2萬人,在伊拉克境內約6000人,為激進遜尼派,其目標為依照伊斯蘭教律法,建立「伊斯蘭國」。首領為Abu Bakr al-Baghadadi,成員為敘利亞遜尼、伊拉克遜尼及外國穆斯林組成。
2﹒ 伊朗核制裁談判之P5+1集團係指美、英、中、法、俄等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及德國。
參考文獻:
華夏能源網 http://www.sinoergy.com
世界石油網 http://www.oilmg.com
Fitch Warns of Long Term Output Uncertainty in Iraq,International Oil Daily, 2014.6.13
Iran Sanctions Negotiations : Can an Agreement be Reached ?Chairman’s Carner Issue #65, FGE , 2014.8.23
林淑娟小檔案
學歷: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2012.10 ∼)
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1985.09 ∼ 1987.12)
經 歷:
1985.07 ∼ 1988.02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助理
1988.03 ∼ 2007.01 台灣中油公司企劃控制師負責原油價格預測與石油需求預測,另參與油價預測小組、ERP(企業資源規劃)工作小組及SCA 時間數列軟體技術服務經理
2007.01 ∼ 2008.01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亞太能源研究中心(Asia Pacific Energy Research Center, APERC)資深研究員
2008.01 ∼ 2010.08 台灣中油公司企劃控制師參與浮動油價工作小組
2010.09 ∼ 2014.05 台灣中油公司企研處經濟市場組組長
2014.05 ∼迄今 台灣中油公司企研處副處長兼能源經濟研究所主任
研究專長:
建立計量經濟分析模式,進行原油及油氣產品之供需預測及量價分析
關鍵字:油價,地緣政治,O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