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30
字型:
資料來源/國家實驗研究院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相關科技發展方興未艾,各種應用情境所需要的晶片也應運而生。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開發出可應用於物聯網晶片的「一體成形環境光能自供電整合技術」,此技術可採集各種環境光能量,與電池或電容等能量儲存裝置配合,延長晶片的充電週期。
在物聯網的世界裡,藉由設置在大樓牆上、橋梁、水壩、車輛或是人體的物聯網晶片,可形成智慧防災、智慧運輸、智慧居家照護等智慧生活型態,為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便利性與安全性。物聯網晶片主要是由運算晶片、記憶體、無線通訊器、感測器及能量管理裝置(能量採集技術及能量儲存裝置)整合而成,可獨立進行資料處理、儲存及訊號發送,以實現裝置與裝置間可互相溝通的物聯網世界。更重要的是,物聯網晶片可依據需求,裝設各式各樣的感測器(如偵測溫度、煙霧、振動、氣體、位置甚至人體心跳、血壓等訊號),來收集各種環境資訊。
若要增進物聯網裝置使用的方便性、移動性及持久性,物聯網晶片必須輕薄短小又省電,因此,除了持續研發低功耗晶片,開發可採集環境能源的晶片來補充電力、降低更換電池或充電頻率,也是一項可行的解決方案。
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以獨創的半導體三維積體電路技術為基礎,開發出可與物聯網晶片一體成形之環境光能自供電製程技術,將「環境光能採集模組」與「物聯網晶片」堆疊整合。
目前的物聯網晶片與環境光能採集模組的整合方式是將「物聯網晶片」和「環境光能採集模組」分開置放於電路板上,不但整體面積大、電路傳輸距離也較長,奈米元件實驗室的3D積層式製程技術除了有效減少電路板面積外,還能大幅縮短電流傳輸距離,減少耗能,提高了物聯網晶片的實用性。
未來,奈米元件實驗室將積極開發更多感測器與自供電晶片技術,提供設計者開發各種應用於物聯網與穿戴式裝置的相關晶片。
關鍵字:物聯網,奈米,環境光能採集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