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84
字型:
整理/鍾嘉雯 資料提供/經濟部能源局 圖片提供/台灣經濟研究院
經濟部能源局於去(104)年12月10日假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臺德綠色能源政策論壇」,在為期1日3場次的議程中,來自德國與我國的能源領域專家就能源政策的各項議題進行深度探討與對話,並吸引產官學研各界人士等共150人次蒞臨參與。
經濟部能源局與德國在臺協會於去(104)年12月10日舉辦之「臺德綠色能源政策論壇」,上午場次由德國政府「未來能源計畫」能源轉型專家顧問齊辛博士(Dr. Hans-Joachim Ziesing)演講「德國能源轉型經驗:目標、挑戰與初步成果」,下午則分為「化石燃料電廠的潔淨科技」與「再生能源科技」2場次,借重德國的能源轉型經驗,探討我國能源發展的現況、課題與未來。
在全球共同關注及應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趨勢下,能源轉型為重要的解決之道。除了推動再生能源裝置之架設,亦須考量法令設計、民眾參與、產業資本環境、輸配電調度技術及各類潔淨科技,才能更有效率、永續地使用能源。齊辛博士分享德國經驗,在能源轉型過程中,能源的供需系統必須作全盤的改變,這需要政策面與經濟面的配合。有了完整的能源規劃,再配合再生能源的發展與能源效率的提高,與確保能源供應充足、價格合理的前提下,能源轉型才可能成功。而為了使用更潔淨的化石燃料技術,短期內除可提高天然氣的使用外,發電效率的改善亦不可或缺。
齊辛博士表示,能源轉型要達到政府、民眾與業者的三贏局面,可以靠著市場機制去調節再生能源的價格,使能源結構可逐漸調整、轉型。有關我國能源發展方向,齊辛博士認為,提升原有電廠效率、開拓更大的再生能源市場將是首要之務,我國的再生能源仍有許多發展空間,如離岸風力的發電,或許是阻力較小的發展道路。德國在發展風力發電時並不是一帆風順,曾有民眾抗議風力機離建築太近、機組太多,妨礙生活空間。這都需要與民眾協調,讓風力機與建築中間保持一段距離,給予相關的補助,也讓民眾瞭解、進而願意參與能源轉型。
經濟部能源局與德國在臺協會合力促成此論壇之舉行,在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先進及民眾熱情的參與,藉由解析德國能源政策發展經歷,展望臺灣能源轉型之未來道路。與會學者專家就能源政策之各項議題,深度探討德國在能源轉型、綠能融資與智慧電網的經驗與啟示,會後的問答時間,現場來賓與專家熱烈交換意見,探討綠色能源發展的各個面向。臺德雙方期以此次論壇促成未來兩國於能源領域更密切的交流與對話,以共同探索、開拓進一步之能源合作。
關鍵字:經濟部能源局,臺德綠色能源政策論壇,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