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81
字型:
撰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圖片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氣候變遷,是一個複雜且需要每一個人共同面對的議題,若能喚起越多人關心,越能匯集能量產生改變,為人類以及萬物守護生存的棲地,留下美麗的家園。荒野保護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地球倡議」活動,倡導從生活做起,邀請民眾與企業朋友通過一系列活動,分享生活飲食、宗教習俗的節能減碳心得,呼籲民眾持續關心都市環保與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都市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衝擊
近年來許多國家開始對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對生態圈造成的威脅感到憂心,並積極提出對策,以維護地球的永續發展。根據聯合國人口組織統計,全球有超過50%人口居住在都市地區,臺灣居住於都市的人口更高達80%。人口大量匯聚,衍生出種種環境問題,除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垃圾產生外,還包含溫室效應及生物棲地消失等問題。都會生活型態在與環境鏈交互影響下,與自然生態也息息相關。如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倫茲(Edward N. Lorenz)在1972 年發表的論文中提出「巴西雨林的1隻蝴蝶拍動翅膀,也許最後會引發美國德州的一場龍捲風」的蝴蝶效應論(Butterfly Effect),正由於所有生命的存續,皆仰賴生態系統的健全與平穩,我們更應該積極守護棲地。
何謂棲地?棲地泛指生物生長、生存的環境或地方;棲地可以是海洋、河流、湖泊、埤塘、森林、野地、農田、公園等。從高山、海岸到城市,每一個棲地都具備它獨特的重要性,除了提供各式各樣生物棲息,並且具有調節氣候、淨化水源、防洪保水等重要防護作用。有鑑於極端氣候日趨嚴重,守護棲地也就是保護我們家園免於或降低災害的衝擊,是刻不容緩的行動。身為都市住民,我們要如何通過平時的生活習慣養成,節約能源使用,一起「集眾力、來種綠」(Use Your Power, Green Up),為氣候變遷調適與生態保育盡分心力?
關燈節電、守護地球
2016年荒野保護協會舉辦2 項大型國際倡議活動:「地球一小時」和「世界地球日」,從多面向積極推動倡議活動並與社會各界進行溝通,讓大家能夠更關注氣候變遷,以及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活與自然棲地的影響,以提升民眾環境意識,進而起身行動。在2016年3月份的地球1小時「守護棲地萬物嬉遊走春」活動中,我們邀請民眾與企業,關上燈,走出戶外,透過實際的減碳行動,守護自然棲地,保護臺灣的萬物家人。活動當晚,信義商圈許多商家建築物都加入我們的行列,根據台電公司提供的數字,僅僅是1小時的大樓關燈活動,就能減少約8萬度的用電量,約等於51,04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論是社區、店鋪、公司、學校或機關,只要願意,都能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響應關燈節能,成為推動綠色都市生活的改變力量。
關燈,只是守護行動的起點,更重要的是關燈之後,人類還能做些什麼?比方說,把黑暗還給大地的時間,從1個小時延長到更久。我們訴求的是,關燈不應只是一項活動,應該使之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因此,協會推動「30天節能大挑戰」,希望透過為期1個月的改變,將全球性的倡議在地化、持續化。舉凡屏東縣土庫國小、家樂福、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等不同類型的產業,也都主動回覆願意參與30天節能大挑戰,來延續關燈後的節能行動,其中臺南市培文國小更發起學生不坐電梯改走樓梯運動。
生活小細節也能減緩氣候變遷!
除了關燈節能之外,日常生活也是左右氣候變遷的小螺絲釘。很簡單,從吃開始,選擇當季與當地食材、多吃蔬果、選擇簡單烹調方式等等,不僅能大大減少碳足跡,身體也能更健康。為什麼吃跟節能減碳有這麼密切的關係?食物碳足跡又是什麼?食物碳足跡係指各種食材生產過程中與運送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非當季食材在種植時,需要施予更多肥料、農藥以及額外用水,甚至還需要使用冷藏保鮮設備。採買食物時,可以想想所買的東西是臺灣產的還是進口?由於食材仰賴進口便需要更為頻繁的交通運輸,無形中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國外進口的食物也因此累積了高額的碳足跡。所以,多吃當季盛產食物、食材選用當地農作,不但能支持在地農作物,更能減少蔬果運送時所排放的溫室氣體。
此外,多吃蔬果、少吃肉類也能減少碳足跡的產生,在地種植的當季蔬菜1公斤約產生0.7公斤的二氧化碳,生產1公斤的肉,則會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其中相差了有52倍之多。而且烹飪方式也是一門學問喔!大火煎炒耗費較多燃料,如果能以簡單的蒸煮方式,調味輕淡、少油,每一個步驟的講究,都能減少食物入口前的碳足跡。因此,廚房裡美食的烹調過程,也是身為都市住民力行綠色生活的好著力點。
宗教信仰與時俱進、身心環保面面俱到
宗教信仰活動是許多民眾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根據相關研究,某些宗教活動的舉辦,不僅對環境衝擊頗大、甚至影響民眾身體健康。例如鹽水蜂炮當天,因為各種疾病就醫的人數就會上升;鞭炮的聲響也會達到造成永久聽力喪失的130分貝;高空煙火釋放之後,下風處的重金屬、懸浮微粒、甲苯、氮氧化合物的濃度都會上升。拜香燃燒之後,也會產生懸浮微粒、鉛和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有研究顯示,廟宇工作者的致癌風險是一般人的32倍。
對此,臺北行天宮自2014年8月採取全面禁香,改用「心香」,相信心誠則靈,禁香1年半後年輕信眾還增加了1倍,PM2.5數值更是只有倡導減爐減香的龍山寺的89分之1。不但兼顧環保,更能彰顯神佛慈悲為懷的精神。其實,民眾家中的神明廳比起廟宇,多半處在更封閉的室內,敬拜祖先撚香時產生的懸浮微粒,對人體更會產生嚴重的直接影響。因此,不妨仿效行天宮的作法,改用心香向神佛、祖先請安,還可以將神明廳上24小時開啟的白熾燈,換裝為省電LED燈泡,真正呼應節能減碳的生活,讓宗教信仰也能走在時代趨勢的最前端。
為地球退燒、攜手守護臺灣棲地
儘管居住在都市中,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很多方式默默盡分心力守護生態環境。為了持續推廣相關理念倡議棲地保護活動,今年度荒野保護協會規劃了一連串活動如「棲地講堂」、「地球影展」、「種綠走讀」、「工作假期」等室內與戶外的活動,希望能邀請並帶領更多民眾就近親近生活周遭的自然生態,認識自己身處的美麗家園。我們相信,唯有更認識與瞭解生活周遭才會產生關懷,更將愛化為行動,守衛家園與萬物家人。希望節能減碳從自己做起,一同創造出人與自然共處的「自然生態公園」,讓螢火蟲能夠再度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都市周圍。希望環境保護觀念已內化至心中,落實於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才是守護關鍵。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關鍵字:氣候變遷,節能減碳,地球倡議,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