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12
字型:
撰文/曾君儒
每每只要伊朗進行軍事演習,揚言封鎖荷姆茲(Hormuz)海峽,禁止運送石油到歐洲和亞洲的油輪通行,全球的能源市場及相關產業都會非常緊張,因為對全球能源市場來說,海上交通的封鎖無異是一顆超大震撼彈,國內的能源產業莫不嚴陣以待。
回來看看四面環海的我國,所需的能源幾乎全仰賴國外進口,而海運即是最重要的運輸方式。在能源載具正式進入我國領海前的海路運輸過程中,你以為天天都風平浪靜、安安穩穩的航向家園嗎?如不是,中間有著什麼樣的風險需要克服呢?
海路運輸的天災與人禍
上一期《能源報導》曾經介紹過,我國的燃煤、液化天然氣、石油都需從國外進口,而擁有體積大、重量重、數量多、長距離特性的原料貨物,適合用船運的方式運輸較能符合經濟成本。以能源的海路運輸而言,常遇到的風險大抵可以分成天災與人禍兩大類:
一、天災
過去航運也算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惡劣的天候與海象可以影響船隻的船期,船隻也可能被迫改變航線;現代科技進步,精準的天氣預報可以讓調度人員有時間調整航線、重新安排船期,降低航行中因天候而產生的意外發生機率,而可靠的GPS導航系統則可以引領船隻航向正確的航線,不至於迷失在茫茫大海中,以現今的科技技術水準而言,天候因素已非海路運輸時,需要考量的最大風險。
二、人禍
除卻不可避免的天候因素,像是貨品洩漏、失火等的「人為疏失」與不可預期的「海盜」也是海上工作時要考量的因素。人為疏失所造成的風險損失,在海路運輸中占比較少,但礙於石油貨物本身的高價值,海盜所造成的風險也逐年提高,新聞上各種海盜劫持人質或貨物以換取高額贖金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無法預測的劫數─海盜
講到海盜,許多人腦中浮現的不外乎是小說、電影裡橫行加勒比海帥氣又神祕的獨臂虎克船長身影,甚至無法想像這些中古世紀的產物竟然也會威脅到現代海運商業的安全,但翻開過去的新聞資料,「全年亞洲海盜劫案呈上升趨勢」、「索馬利亞海盜事件快訊」、「抗海盜開支創新高」等訊息不在少數,為了對抗猖獗的海盜,能源海盜與「索馬利亞」幾乎是等號的兩邊,國際甚至召開反索馬利亞海盜的會議,共同研議如何有效打擊海盜。
統整海盜的劫船模式大致可分為3種,第1種是趁船隻航行中或靠港時強行上船搜刮船上財物,有點類似獨臂虎克船長時代的海盜;第2種是因為看上貨物或是船隻本身的高價值,搶劫或挾持人質後要求高額贖金,典型例子是索馬利亞的海盜;第3種則是看上運載的貨品,例如已經加工過的柴油或其他成品油,搶到油料不愁沒去路,他們可以迅速地轉手銷售以獲利,這類型在東南亞海島海域比較容易發生。若只是搜刮船上財物倒是還好,但若遇上劫持船隻與人質的海盜,影響到的層面就不單只是金錢的問題,這讓所有國家政府都十分嚴肅地看待海盜問題;國際海事組織(IMO)曾於2012年,與索馬利亞的非洲鄰國簽署了協議,承諾資助建立打擊海盜的訓練中心,綜整這些訊息可以看出,海盜仍是困擾航運業的一大問題,而後續延伸、牽連的貿易與貨物載送,就是能源海路運輸所要考量的風險之一。
世界上最惡名遠播的三大危險海域,分別是索馬利亞外海、麻六甲海峽與奈及利亞外海。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雖然航道狹窄、往來船隻繁多,但相較於自西歐繞過南非好望角的路線而言,是一條快速捷徑,由中東出口到西歐地區的石油,有將近7成需要穿過蘇伊士運河,而蘇伊士運河必經之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岸線一帶,就是海盜猖獗的危險區域;麻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航道,也是運送石油到東亞的重要航道,但全長805公里的航線上,與陸地的最窄距離最只有2.8公里,如此近的海陸距離,成了海盜方便發動攻擊的好地點;奈及利亞南部的尼日三角洲,因為生產石油,也吸引不少武裝分子覬覦,是西非外海的一大隱憂。
根據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簡稱ICC)統計的2014年全球武裝搶劫與海盜事件的圖表可以看出,至今這3大海域仍是最猖獗的海盜熱點,凡是需要經過這些地點的船隻,都得小心防範海盜的侵襲。
這些資料是否讓你猛然醒悟,原來生活中的能源,是靠著許多人賣命破除危險,小心翼翼送到你我的身邊,怎麼能夠不好好珍惜使用呢?
關鍵字:海路運輸,能源安全,運輸風險,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