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撰文:王忠慶(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資深分析師)
點閱人次:
8320
字型: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https://pixabay.com/en/electric-car- car-electric- vehicle-1458836/
減碳、低污染的全球趨勢,讓電動車市場高速成長,也引起汽車產業新風暴!
近一百年歷史當中,使用汽柴油燃料的傳統內燃機主宰了汽車市場,然而化石燃料燃燒後排放大量污染物對環境產生相當程度的傷害,因而尋求替代能源成為汽車產業必經之路,2008年全球油價大漲更加速了電動車的發展。
相較於傳統車輛,電動車不僅能源使用更具效率,由於使用能源為電力,而電力的來源種類廣泛,故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減輕環境負荷,具節能及環保效益的電動車因而愈受重視,各國政府亦努力研發推廣,希望能逐漸替代傳統車輛。
目前電動車的技術在各國仍屬於發展中階段,且多數國家對於電動車的相關法規、制度、基礎設施及消費習性等層面尚未建立完整,但為了未來交通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能取得平衡,當中如美國、日本、荷蘭、法國、中國大陸、挪威以及德國等,都已積極推動電動車的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各國最主要的電動車推廣方式,包含了示範運行計畫、購車補助或稅額減免、低排放車輛配額,以及提升車輛能效標準和CO2排放標準等各項政策。在預期電動車市場規模逐漸變大之下,許多國家也紛紛規劃電動車產業發展目標及推動計畫,協助廠商積極研發,以期在日後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在節能減碳的環保訴求下,2015年以來車輛油耗與CO2排放法規更是明顯趨嚴。在車輛燃油經濟標準(油耗)規範方面,在將各國的測試條件都轉化為歐盟的NEDC(The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行車型態情形下,美國2025年所有銷售車款燃效要提高到每公升行駛20.8公里;中國大陸則要求每公升行駛20.0公里。在車輛CO2排放法規方面,2015年歐洲乘用車排放標準為130g/km,2020年再降至95g/km;美國則是於2025年降為約109g/km。因為各項環保規範更為嚴格,僅靠汽油車將無法達到要求,因此車廠被迫不得不積極發展電動車產業。
《巴黎協定》加速電動車時代來臨
2015年底全球195個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共同致力將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2℃之內。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2017年的〈能源技術展望〉中指出,2014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CO2排放量已增加至343億噸,主要來自能源供給面的電力(40%)部門,以及能源需求面的工業(24%)、運輸(22%)、建築(8%),必須要對這些部門進行實質減量才能達成目標。
為了符合《巴黎協定》的規範,各國政府意識到,與其要求車廠改善燃油引擎的效能,倒不如直接禁止汽柴油車的銷售與上路權,杜絕CO2的排放,以求一勞永逸。因此已有部分國家陸續宣布禁售汽柴油車,甚至禁汽柴油車的路權(表一),其中挪威、荷蘭以及印度早已設立明確時間點要全面禁售燃油車,挪威預計2025年後出售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車輛;印度政府則計劃至2030年其銷售的汽車全為電動車。
2017年7月初法國宣布,擬於2040年禁售任何使用汽柴油的車輛以履行《巴黎協議》,並計畫在205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隨後(7月底)英國亦宣布將在2040年禁售任何汽柴油車,並於2050年禁止汽柴油車的路權。雖然德國未明確指出停售汽柴油車的具體時間,但2016在柏林舉行的第六次「彼得斯貝格氣候對話」,梅克爾宣布2020年德國將把廢氣排放量減少40%,至2050年更要減少80~95%,德國亦表示「禁售汽柴油車是遲早之事」。
在中國大陸方面,中國大陸政府在制定「中國製造2025」時就已將新能源車納入重點產業,2020年中國大陸市場新能源車銷售規模將達200萬輛,2025年則上升至300萬輛,2030年將突破千萬輛。繼諸多國家宣布禁售汽柴油車時間表後,2017年9月中國大陸亦宣布正研究何時全面停止生產及銷售汽、柴油車,可見中國大陸邁入汽車廢氣零排放的時間已不遠。
此外,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奧地利、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丹麥、日本以及韓國已制定電動車銷售的官方目標,在許多國家政策推動下,電動車時代加速來臨。
表一/全球主要國家對汽、柴油車的禁止銷售與路權之時間表
國家 |
禁售汽柴油車 |
禁止汽柴油車路權 |
挪威 |
2025年 |
2030年 |
荷蘭 |
|
2030年 |
英文 |
2040年 |
2050年 |
法國 |
2040年 |
|
德國 |
|
2030年 |
中國大陸 |
已在研議中 |
|
印度 |
2030年 |
|
資料來源/各報紙、台經院產經資料庫整理(2017/11)
全球主要車廠積極發展電動車
在各國政府的獎勵與環保規範下,全球各主要車廠也不得不積極發展電動車,其中福斯許下豪語,2019年起將停產燃油車,全面轉戰電動車市場,欲一雪先前柴油排放造假的醜聞事件。特斯拉為電動車產業最為火熱的名字,Model 3更是造成轟動,雖然特斯拉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因車用電池的問題無法達到原先的量產目標,也讓2017年第三季營運虧損擴大,但其發展電動車的野心仍未改變。
日法聯盟的Renault-Nissan旗下電動車仍是目前歐美市場平價電動車銷售的熱門車款,而中國大陸電動車領導車廠比亞迪則將目光放在低價電動車領域,預計2018年將推出不到新台幣50萬元的小型純電動車,引發市場關注。
在豪華車市場方面,賓士計畫在 2020 年推出 EQ-A 電動車,至2025年將會有數十種電動車型可供選擇,並完整覆蓋所有車型;BMW早已推出旗下純電動車(i3);奧迪則公開展出純電動概念車,預計2018年開始投產。
全球電動車銷售維持強勁成長態勢
在政策的推動下,全球電動車發展快速,銷售量也大幅成長,2016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已突破77萬輛,較2015年成長40%,維持高度成長力道,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市場銷售比重最高(45%),主要受惠於中國大陸政府政策性補貼,尤其中國大陸部分城市對燃油引擎汽車實施限購令,讓當地民眾轉而購買電動車;歐洲則銷售22萬輛,比重達29%。
因此在中長期發展上,政策支持仍是不可或缺。然而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的不斷增長,各國政府也需要重新思考其政策工具,一方面因電動車銷售量擴大,政府的補貼支出也將增加;另一方面,汽柴油車銷售逐漸減少,可徵收的各項稅收也隨之降低,因此未來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也會逐步退場。
目前電動車與充電式油電混合車占全球車市的比重雖然甚低,電動車價格也遠比燃油車高,但在各國政府與車廠推動下,電動車產業逐漸往有利的方向發展,尤其占整車成本相當大比重的電池,2015 年其成本已下降 35%,在此種成本下降速度之下,電動車將會比燃油車更具經濟效益,未來全球電動車銷售量仍將維持強勁成長走勢。
充電設施加快建置
雖然動力電池技術持續進步,但受限於一般電動車續航里程仍不及傳統內燃機車輛,因此相關充電設施的需求亦隨之應運而生,充電設施的完善能夠緩解駕駛人的里程焦慮,有助於電動車的推廣。隨著全球電動車銷售量不斷增加,保有量持續攀升,對充電站、充電樁等充電設施的建置也將加快腳步。
中國大陸於2015年10月公布《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根據需求預測結果,按照適度超前原則,明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至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另外,歐盟要求成員國在2016年11月之前訂定2020年的電動充電設施目標,而法國已經表示至2030年將部署700萬個充電樁。然而鑑於不同地區電動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的相容性與支付問題,會造成開車族的不便,尤其是在歐洲這種多國、多元的地區,因此規格化、標準化的充電設施就顯得格外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https://pixabay.com/en/sign-charging-point-parking-1986440/
電動車發展對電力的影響
電動車的發展可為全球低碳化帶來貢獻,也可產生其他好處,為了因應電動車的充電需求,充電設施也在各國政府支持推動下,加快建置。但成功的充電設施部署策略需要考量消費者習慣,同時電動汽車的充電還會對電網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所需的容量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根據IEA所公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17》的報告顯示,大量導入電動車將使電力需求快速增加,導致用電尖峰時段對電網產生壓力(電力需求增加將容易造成電線與轉換器過載),故需要更多的系統服務。
不過電動車的發展也有助於電網穩定,主要是因為電動車可當作移動的儲能設備,可與電網互通有無。當電動車處於閒置時,可以透過智慧電網設備與之進行聯結,運用車輛到電網的V2G(Vehicle to Grid)、電網到車輛的G2V(Grid to Vehicle)等技術,調節電網的用電。
市場高速成長 電力供應配套不能少
由於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快速成長,保有量不斷攀升,部分國家也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頭羊,其中挪威更為全球電動車占整車銷售比重最高的國家,而中國大陸市場電動車銷售量則高居全球之冠,其電動車保有量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未來的10~20年內,電動車市場也將快速成長,可望成為大眾商品,估計至2020年全球電動車保有量將達900~2,000萬輛;2025年將攀升至4,000~7,000萬輛。
隨著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充電設施的建置也加速進行,但對電力的需求增加,恐也引發電力供應的不穩,故需要更多的系統服務,各國政府在建置充電設施時應將電動車充電模式與技術做深入了解,確保其能與配電網做聯結。
關鍵字:電動車,燃油車,巴黎協定,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