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 鍾嘉雯、謝惠子
點閱人次:
2609
字型:
攝影/劉永祿
605則意見、31次會議,凝聚成「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能源局於4月18日邀請社會團體參與第三階段公民對話會議,透過會議上的踴躍發言與各部會的聆聽,一起實踐「參與式」的能源治理。
玩過密室逃脫的實境遊戲嗎?找人一起組隊,在有限的時間內,互助合作解開一關關謎題,最終逃出生天(或挑戰失敗)。遊戲中,單靠一個人努力是不夠的,必須眾人集思廣益,找出關鍵線索,才有突破關卡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眾人一起腦力激盪,也常常比自己單獨想破頭來得更好。
「能源轉型白皮書」就是基於眾志成城的概念,由全民協力完成。
從第一階段「預備會議」開始徵詢民眾意見,提出創新或重點推動的建議共605則;到第二階段的「共同協作」成立能源治理、節能、電力、新及再生能源、綠能產業科技等5大工作小組,結合產、官、學、研等專家與民間力量,經過5個月共31場次工作小組會議,共同協作產生20個重點推動方案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第三階段的分眾會議,則是期望由產業、社團和民眾分別對白皮書初稿提出修正意見。
經濟部能源局4月18日在台中舉辦社會團體的分眾會議,檢視專家協作會議後所撰擬的白皮書初稿是否納入了預備會議的意見,並請與會社團就初稿提出修正意見或新的提案,以完善白皮書的內容。本次會議近70位社會團體代表出席,包括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等多個社會團體報名與會。
本次社團會議的主持人也邀請到從預備會議就擔綱主持、嫻熟審議式民主的呂家華擔任。呂家華在會議一開始清楚表示,社會團體會議不是現場要求主辦單位急就章回應,而是請在場團體代表們能具體說明意見與修正意見背後支持的理由,讓意見再度回到工作小組進行調整。(呂家華的能源轉型參與,請見能源報導專訪:「從對立到對話:不只是主持的主持人呂家華」)
對此,能源局李君禮副局長表示,由於「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仍需大家的參與,希望能透過公民對話,釐清初稿是否確實納入所有預備會議的意見,並重新彙整公民對初稿的建議。
表/「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20個重點推動方案
資料來源/「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
人才培訓、能源稅、監督機制 能源治理議題最熱門
「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具體呈現我國能源轉型的「願景與目標」,主要重點推動方案共有20個,分別列入能源轉型全民推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動電力結構革新、加速導入再生能源、促進綠能產業科技發展等5個章節。
能源轉型不再是過往由政府擬定政策,令全民配合執行,如今,要達成電力穩定供應、增加再生能源配比,還要兼顧非核家園、節能減碳等目標,更有賴全民的能源意識的提升。因此,在「能源轉型白皮書」第1章,開宗明義強調能源轉型需由全民推動,明訂全方位協助地方能源治理、建構參與式能源治理機制和推動能源稅等重要方案。
能源局綜合企劃組游翔瑋科長說明,地方政府在能源政策規劃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因此能源轉型白皮書規劃「全方位協助地方能源治理」方案,透過建立交流機制讓地方政府間可以互相學習,或藉由試點計畫培力地方人才和團體;另在「建構參與式能源治理機制」方案中,因為公民參與對於在地能源計畫的執行非常重要,期望可以透過資訊面、教育面和程序面讓民眾瞭解如何參與政策,包括2020年前完成20場講座、線上瀏覽1萬人次,並培育200位能源講師,都是為了促進能源知識的普及和對話,建立政府和公眾的良性政策溝通。
其中,針對人才培育部分,荒野保護協會陳雍慧、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施月英則對能源講座線上1萬人次的目標提出建議,施月英認為應進一步提高標準,建議每500人就應有1人接受2小時實體課程,每200人就有1人接受線上能源課程。
另外針對「能源稅」的部分,也同樣是民眾關心及有感的議題。財政部表示,課徵能源稅對人民和產業是有所衝擊的,因此,如何強化溝通、提高政策接受度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部會間的合作,讓外界可以瞭解能源稅的政策效益,將是此項方案未來推動的重點。「推動能源稅計畫」將目標放在2020年完成能源稅推動策略及配套規劃,由於能源稅屬於綠色稅制的一環,預期可以促進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和綠能低碳產業的發展,達到總體經濟成長及環境永續的雙重紅利效果。
對此,社會團體期待政府推動「能源稅」的腳步可以更快,主婦聯盟石毓菁專員期望在2020年就能「實施」初稿中的能源稅規劃,和目前的能源轉型同步,提供誘因或處罰機制,且能源稅的設計應結合污染的源頭管理,考量能源種類(如生煤)的含碳量、含硫量或排放PM2.5值等污染程度來課稅。
攝影/劉永祿
工業部門節能減碳尤重具體目標及實際執行力
「能源轉型白皮書」第2章,主要是期待透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來實現徹底的節能社會,規劃民生部門、工業部門、建築部門、運輸部門節電計畫及節能目標暨路徑等5方案。
經濟部能源局節能組林文信專門委員從民生部門節電計畫切入,向在場社團報告棍子與蘿蔔併用的稽查機制,借助節能計畫訂定與達成率,彙整及瞭解能源使用狀況,幫助節電策略藍圖的形成。由於電力使用屬於衍生性需求,受到經濟成長、國內技術水準或產業結構等因素影響,所以在衡量部門節電與否時,是以能源密集度(生產1單位產值所耗用的能源數量)或電力密集度(生產1單位產值所耗用的電力數量),以及能源規範涵概率來表達。
目前能源使用型態與管理思維已從「節約能源」逐步演變為更積極的「提升能源效率」,因此,對於占居用電首位的工業部門如何發掘更大的節能潛力,就是達成能源轉型的重點之一,且「工業部門能效提升計畫」目標設定為:2025年能源效率提升、能源密集度較2005年降低45%。
但王敏玲以工業耗能占比過高的南部為例,認為過去10年節能減碳量並無多大進步,必須設定用電與排碳大戶要承擔更高強度的節能目標及責任。
地球公民基金會李翰林接著補充,能源密集度下降缺少階段性目標,應可於輔導產業製程與設備汰舊或加速使用低碳燃料時,建立過程目標或協助企業診斷,增加預期成果過程目標的設定及達成。再者,許多工業區缺乏資源整合或循環經濟的空間,若要提高區域能源效率,應新增「優先協助區域性能資源整合」。
有關建築部門的推動方案,目標落在2020年提升新建物外廓節能設計基準值10%,每年亦將新增500件綠建築標章及候選證書,除新建物外,也要強化既有建物的節能改善,預期在2025年較2016年累計節能701.7千公秉油當量,相當於節電31.87億度,也獲得一些社會團體迴響。
地球公民基金會蔡卉荀認同把既有和新建物分開處理的作法,可惜研究或協助輔導的成分還是居多,尚未看到具體的目標量,建議在期程與目標部分可仿照國際經驗,至少做到新建的工商大樓必須申請綠建築標章。荒野保護協會則籲請外廓耗能資訊公開要有時間表,並建議賣方應同時揭露耗能資訊,同時由政府提供諮詢管道,評估經濟可行的節能健檢方案,最終得以接軌節能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預備會議收到意見歸整後,白皮書新增了「節能目標暨路徑規劃」方案,明列各部門節能作法與路徑,內容包含至2025年強制性能源效率規範涵蓋率達45%,能源密集度與電力密集度的年均改善分別為2.4%及2%,並以法規管理、節能輔導、與獎勵輔助3大面向來推展。
攝影/劉永祿
公民電廠是在地深耕的寄望
「穩定電力供應」一直是政府及全民關注的事,畢竟1小時沒電就彷彿與世隔絕!因此,涵括穩定電力、推動電業改革、推動智慧電網、擴大天然氣供應與穩定計畫、公民電廠推動等5項方案的白皮書第3章也成為討論的熱點。
經濟部能源局電力組羅蕙琪副組長說明,「穩定電力」推動方案主要目的是達到2019年起備用容量率15%、備轉容量率10%之目標,能源局未來將以氣源及電源多元化、強化需量管理,並在供給面提供供電容量管理的機制,以確保電力穩定供應;「電業改革」則秉持「綠能先行、電網公共化、購電自由化」3大原則下,建構再生能源的長期發展基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陳詩婷認為,能源局應該加強資訊公開的部分,建立每年的電源開發計畫與需求預測資料的固定揭露機制,這些數據資訊將有利於官方與社會溝通;吳澄澄接續表示,就電力系統彈性調度部分,台電身為電力調度業者必須進行滾動式檢討,同時全面盤點傳統電力能否因應未來彈性調度的指標及規劃。
至於「智慧電網」和「公民電廠」,則是很多團體在意且希望可以深耕的主題,羅副組長解釋,智慧電網會在配電端達到輸配電自動化、在用戶端強化基礎建設,並發展微電網技術,以確保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後,仍可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電網系統;而公民電廠則會設立即問即答的窗口,幫助想參與的人隨時找到答案,期許此一推動方案能夠讓不懂的、好奇的人變得有興趣,並提供適當誘因和機制,讓有興趣的人可以變成專家、甚至發電業者或賣家。
社會團體聚焦「公民電廠」提出建議,陳雍慧讚賞目標設定雖佳,但可以再增列打造多少公民電廠試辦社區、投入多少資源來推動、未來多少比例發電來自公民電廠等,把量化目標再說清楚些。主婦聯盟張明純則希望除了提供適當誘因機制與鼓勵推動公民電廠外,應將主責機關圈寫出來,避免陷入責任歸屬的爭辯。
另外,價格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也被社會團體再次點出,對此羅副組長回應,就工業電價與民生電價問題,其實電價政策一定是成本加利潤除以發電量,而且每年在4月與11月調整電價過程中,都是優先考慮民生,「大家會問,真的是這樣嗎?不妨查看台電2017年電價,工業跟民生電價只差0.1~0.2元」,強調未來調整價格都會把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因素放進去。
攝影/劉永祿
綠電發展受肯定,2050可規劃提升更多
再生能源是第4章的重點要角,在如何提高能源多元化及達成能源永續的目標下,白皮書規劃了「太陽光電」、「風力」、「地熱及其他再生能源」、「新及再生能源」等4個推動方案。
太陽光電部分,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陳芊妤副科長說明,太陽光電裝置量目標為2025年累積20GW,從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有「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目標達到1.52GW;今年則啟動「綠能屋頂 全民參與」計畫,期望促進社區發展自電自發,對於當地空污減量、尖峰用電舒緩都有助益。因為土地對太陽能的建置非常重要,各部會都有單一窗口做土地盤點、詳細的滾動式檢討;饋線的盤點則是請台電每年制定詳細的目標和執行項目,相關的資訊都會公開做檢討。
來自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的陳錦超,以光采濕地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共存」個案,揪團大家一起瞭解發展綠能如何可以兼顧環境。他說,要想做到產電於民、用電於民,並非單純提供屋頂就好,最好有完整的工班團隊,加上不同系統業者的異業結合,提高太陽能的裝置意願。
另在風力發電的推動上,陸域風電目標達到1.2GW,離岸風電目標達到5.5GW,陳副科長表示,將依據風力發電4年推動計畫進行跨部會合作,如由農委會協助開發商研擬漁業補償機制,與漁會溝通協調,並透過電業法對地方的補助機制,讓漁業能夠永續發展。
施月英建議,離岸風機發展有快速上升的趨勢,希望行政院能夠成立風力發電管理中心,一來涉及外商的綠能融資,二來是政策環評,三來應將示範風場的建設過程、營運、甚至是財務狀況公開。
至於地熱、生質能等其他再生能源,陳副科長說明,地熱發電是白皮書的重點推動項目,目前規劃將協助宜蘭縣政府進行宜蘭清水地熱的BOT、ROT招商,也會全面盤點地熱資源,吸引民間投入;生質能需先行評估經濟效益,考量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水力發電則是以小水力發電做為推動目標,在不影響當地原本用水的情況下發展。
最後,陳副科長進一步說明,再生能源是非常貼近大眾生活的,也是在地化的,如太陽光電全民都能參與,風有風力,地底下有地熱,廚餘也能拿來發電,不管是全民綠屋頂能夠透過各地政府與居民齊心推動與努力,或是離岸風機建置為在地帶來產業發展,皆有賴全民共同參與和支持。
潔淨能源、環境永續 更全面的願景與目標
除了20項具體的重點推動方案,社會團體也十分在意能源轉型的整體願景與目標。
對此,「能源轉型白皮書」初稿載明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20%、火力發電占比在80%下彈性調度,努力達成燃氣50%、燃煤30%、及核能發電全部如期除役等目標。
為達成目標,政府也在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等面向上提出個別規劃,節能包括能源密集度、電力密集度分別從2017年至2025年年均改善2.4%及2%、2030年新售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創能目標為2025年太陽光電20,000MW、風力發電6,700MW、地熱能200MW、生質能813MW、水力2,150MW、燃料電池60MW並達發電占比20%目標;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方面,目標為配合再生能源設置佈建儲能設備,並推動智慧電網與智慧電表興建等。
地球公民基金會王敏玲肯定工作團隊的努力,但也認為,「願景」沒有看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改善空污目標僅在「因應運輸電氣化」部分才提及,稍嫌不足,建議增加對再生能源的期許,修改為「達成潔淨能源與非核家園」的願景目標,期望白皮書可以帶動未來台灣能源幾十年可能的改變。
攝影/劉永祿
社團參與和督促 屬於全民的白皮書即將完備!
一整個下午豐富而充實的意見,已由主辦單位彙總,聯同產業會議及公民面對面會議的回饋意見,交給各部會參考並研擬修改方案,第三階段的會議回饋和各部會的修改方案,也將一併提供予工作小組的專家,做為能源白皮書最終定稿的參考。
能源局李君禮副局長表示,能源轉型不只是能源局或經濟部單一部會的事,而是國家共同要走的路,也希望這樣的討論方式成為「參與式治理」的典範。
攝影/劉永祿
關鍵字:能源轉型白皮書,社會團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