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臺灣2050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

2014/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97

字型:


撰文/曾君儒
圖片提供/工研院綠能所

民國102 年11 月18 日,1 場發表會在眾人引頸企盼下盛大地拉開了序幕,工研院宣布能源議題雲端平臺「臺灣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Taiwan 2050 Calculator)」正式上線。

地球上能為人類所用的能源十分多樣,然而,每種能源對不同國家而言,其使用成本與對環境的衝擊影響皆不相同,因此如何在多元能源的組合中做出適當選擇,就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了。

讓每種聲音都能被聽見

長久以來,臺灣一直存在著能源缺乏的問題,如何在能源供需與環境保護間取得平衡,是讓政府感到極為棘手的一道難題。近年來,隨著民意高漲與資訊傳遞迅速等時代變遷下,針對能源政策,國內出現越來越多不同角度與立場的聲音,希望能獲得到執政者關切,進行訴求的闡述。

以決策者的角度而言,他們需要考量到各種面向,但主張相異的團體甚至是個人之間所支持的能源立場差異極大,因此非常需要一個公正、透明的交流平臺,供大家以理性冷靜的態度,共同研擬臺灣最適化能源組合。基於這樣的需求,工研院自去(102)年初引進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 (2050Calculator),這套由英國能源暨氣候變遷部UK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DECC)開發出來的情境模擬系統,正好符合目前臺灣的需要。令人驚喜的是,工研院並非片斷移植系統,而是針對國情做出一系列本土化的改版,甚至新增了優於英國版本的強大量化資料庫支援,開發出獨一無二的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

最在地的改版最本土的情境模擬

多年來,工研院一直扮演著協助政府研擬政策的重要角色,累積了龐大的技術能量與豐富資源,才能在短短半年內,迅速且紮實的執行開發計畫。在建構系統初期,執行團隊劃分出了能源供給、住宅與服務、工業、運輸等4 大能源技術供需部門,再以這4 部門在院內尋找相關的研究團隊,並繼續開展延伸下去。藉由這項「盤點」作業,列出各部門所有相關技術清單後,才進一步與2050 系統結合。

「如果要問這套系統到底有幾種資料庫,我只能告訴你,只要是相關的、能用的,我們通通都放進去了啦!」負責計畫管理與延伸工具開發的李沛濠表示。事實上,目前這套系統,包含了工研院至少130 項低碳能源技術,而部分國內較缺乏的資料,則是另外透過國際上的文獻報告來整合。

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最大的特色,在於所謂的「臺灣版增強功能」,為了更符合國內能源情境模擬的需要,工研院特別加入了許多UK2050 Calculator 所沒有的參數,如GDP、電價衝擊,甚至還考量到臺灣獨特的空調需求、在地實際能源調查結果(例如太陽光電、風力、海洋能、地熱等)、能源密集度、能源系統總投入成本等,都是希望系統能發揮最大效益,盡可能模擬出最貼近國情的能源狀況。

不可動搖的原則:公平、公正、公開

作為一個理性的溝通平臺,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一定要盡可能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化資訊,除了引進DECC 的技術,並放入工研院所有能取得的資料外,開發團隊在開發階段,就舉辦了不下百場的說明會與專家諮詢會,邀請了許多不同立場的團體與聯盟,目的就是希望能在開發初期,就能盡可能多納入不同角度的訴求。

雖然難免有時引起激辯,「但其實每場溝通說明會不僅傳達了真實訴求,也讓開發團隊吸收了專業諮詢與意見」負責模型開發與後續公眾溝通的李孟穎說。例如有博士提出,可以採用雷達圖整合、呈現各種面相,將資訊迅速傳達給民眾;還有聯盟希望系統不要只是以政府、國家的角度建置,也應該考量到個人、家庭的需要。更甚者,部分團體認為除了能源供需是否平衡外,國人的健康與安全因素,應當也要納入計算成本內,「當然,這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之一。」負責核心彙整的朱証達信誓旦旦地保証,他們也再次說明,只有能被量化且有論述依據的數據資料,才可以納入系統內,否則將無法進行合理的模擬分析,也失去公平、公正、公開的立場。

我的情境模擬圖

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共分為3 種版本,有活潑可愛的民眾互動版、專業人士使用的進階版,還有完整計算核心的Excel 模式,提供給不同程度的使用者操作,所有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能源路徑規畫。

截至目前為止,原創者EDCC 已經收到超過2 萬筆以上的路徑建議,對政府來說,除了能成功搭起一座溝通橋樑外,還可以深入瞭解民眾的能源知識在哪種等級,也能由人民的角度重新思考決策的方向;而民眾也可以趁機比較自己與其他人觀念的異同處,重新檢視是否還缺乏了哪些考量層面。

讓人好奇的是,在互動版上方還有一個顯著的按鍵,標示著「MY 2025」。「那是為了幫助制定中、長期目標,所切出的中期時間點」李沛濠解釋,其實是代表著現在所確立的能源發展方向,將會影響到2025 年左右的狀況。因此,假若目前沒有顧及節能減碳的措施,我們很快就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能源問題。而2050 年則代表著一個長期的願景,在這段期間裡,一定會有更多的技術改善與突破,並形成嶄新的局面,所以開發團隊才會切出這2 個不同的時間點,供大家進行模擬,也保留更多彈性選擇與想像空間。

「是情境分析,不是預測。」研發團隊再次強調,2050 系統重點並不在於精準的預測未來,而是針對不同節能減碳技術的組合下,進行情境模擬分析,著重在成本、效益上的比較,作為能源發展溝通的參考。

在雲端與世界同步

「其實等今天的訪問結束,我們就又要跟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開視訊會議啦!」研發團隊難掩興奮的告訴我們,自從臺灣正式引進2050 系統後,英國DECC 就一直對臺灣團隊的品質與努力印象深刻,期間不曾間斷的聯繫表達了對我方的重視,還大為讚嘆的說,其他國家是仿效英國系統製作單一版本系統就需要8 個月,而臺灣 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則是進行大變身,還舉辦了許多專業且仔細的說明諮詢會,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上線。因此在102 年11 月18 日的發表會上,DECC也特地派代表出席,給予臺灣團隊肯定。而英國的系統團隊也希望能透過觀察臺灣的使用情況,回頭去檢視並改善自己系統的不足,經由互相交流與學習,共創低碳能源的未來。


關鍵字:臺灣2050 能源供需情境模擬器,多元能源組合,DECC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