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面對能源緊縮,醫療系統準備好了嗎?--淺談公共衛生如何對應能源緊縮

2013/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80

字型:


▓撰文:商育滿(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圖片提供:耕莘醫院

能源供需緊縮是個可預見的未來,以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衝擊,又必須進行哪些準備呢?或許在思考能源議題時,也必須將這些要素納入考量,畢竟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救命的事總是擺在第1順位,同時也就會對其他的能源使用產生排擠效應。

美國公共衛生報告期刊(Public Health Reports)曾有學者提出面臨能源危機時,「公共衛生」需要著墨的4個面向:醫療設備與物資、運輸需求、電力供應、以及維生物資的供應。而臺灣眼前面臨的能源挑戰則必須納入更多的思考與討論。以下為個人彙整受能源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公共衛生議題,方便各界參考與討論。

醫療設備與物資:進行合理的庫存規劃

能源緊縮下,所有依賴原油產出的醫療品項都會受到衝擊,包括醫療用品的原物料、生產製造所需的能源、周邊物資如包裝材料、以及產品的運輸等,都可能受到嚴重的影響。

例如,常見的止痛藥阿斯匹靈(Aspirin),便是取材自石化原料,透過分子合成而得;就連許多常用的抗生素、鎮靜劑、麻醉藥品等,也都是透過石化原料發酵製成。也有許多藥丸必須由石化原料加以穩定成形,石化高分子材料亦是製作藥罐及其安全蓋的必要材料。不說別的,光是注射針筒、輸血袋、衛生維護及手術用的各項拋棄式用品的缺料,就足以令人恐慌。

在如此高度仰賴的環境中,倘若供應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到整體的醫療系統正常運作,更遑論是引發疾病的大流行了。

有部分的藥廠開始設計以替代的合成原料或方法,此為可行對策,然而由於價格昂貴,屆時勢必考驗民眾的負擔能力,而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再者,新式的合成手法必須經過檢驗單位的認證許可,若平時礙於成本考量,未能取得核可,為了應付緊急需求,將會造成供貨時間上的壓力與混亂。

因此,建議在還來得及時,必須開始準備,短期的對應策略為:找出對能源依存最強的原物料,進行合理的庫存規劃;同時也提出緊急應變措施,例如在健康無虞的考量下,重複使用或減少使用部分物資。長期而言,持續發展替代原物料與製程,同時尋求合格認證,以備不時之需。

減少運輸需求:建置或強化區域性的醫療系統

交通運輸在公共醫療系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當面對能源緊縮,亦將產生具體而直接的影響。例如救護車、醫護直升機、運輸醫療用品之交通工具、乃至於運送器官移植等活體組織的運輸工具等,都高度倚賴油料的充足供應。此外,偏鄉的醫療將受到更大的衝擊,當油品價格上升或供應缺乏,醫療將無法及時提供給需要協助的人,甚至一般檢疫制度也可能因交通成本的緣故,降低或無法發揮原定的效用。

從需求端而言,一些慢性病患將首當其衝受到衝擊,例如一般洗腎患者每週必須到院3次進行血液透析;許多特殊疾病,也必須負擔長期往返的交通運輸成本,將不難想見,面對漸增的運輸開銷,這些人的窘境與困境。

而從供給面來看,問題將更廣泛也更嚴重,包括基礎衛生用品如:衛生紙、肥皂、紙巾等的運輸、精密醫療設施維護的交通、醫療院所的員工交通成本等,乃至於醫療廢棄物的運輸,長遠的來看,全面性的運輸成本提高,將被轉嫁到最終的消費者身上,讓弱勢或脆弱族群的處境更形困難。

建議的作法為:減少或降低交通的需求,例如建置或強化區域性的醫療系統,同時提倡公共運輸及遠端視訊會議(會診)的機制,也可考慮在醫療院所附近建置臨時的員工住所,在能源緊縮時期,減少通勤的必要性。

電力供應:確保醫療單位可以獨立供應

目前臺灣的電力大半來自火力發電,亦即燃煤、燃氣發電,這將導致更多的空氣污染,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二氧化碳加重全球暖化之外,更會產生對呼吸道有嚴重危害的物質,如懸浮微粒、碳氫化合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都直接對民眾的健康及環境產生威脅。

在核能的論戰中,無論結果如何,當電力供應出現缺口,醫療系統不容許失誤,必須即時啟動備用電力系統,而這些電力系統的燃料必須供應充足,尤其是酷熱的夏天,即便虛弱不適的病患可以勉強忍受沒有冷氣空調的環境,糟糕的是,過熱的環境將導致精密且昂貴的醫療設備失常或損毀,於是如何持續性的供應電力,是個極大的挑戰與難題。

再者,從採購、保存、使用到分配等,都代表了昂貴的代價與風險,如前述,這又終將轉嫁到末端的消費者身上。因此,必須確保醫療單位可以獨立供應電力,且確實掌握正常運轉的能力,規劃緊急使用的優先順位;同時宣導節約的概念、設計節能的使用方式與規定、更積極的作法是,改善建築物的能源效能(如加強隔熱絕緣等)。

主要維生物資的供應:保持穩定

除了基礎衛生用品之外,充足且價格合理的飲水食物供給,也是公共衛生必須關注的重點之一。處於能源緊縮的情境下,食物的生產及運輸成本將隨之提高;更有甚者,生質燃料的發展也會使能源糧食的價格產生膨脹或變動,因此如何確保其穩定供應也是一項工作重點。以環境正義而言,弱勢族群的負擔能力較低,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而引發或併發疾病,造成公共衛生維護上的壓力。因此,建議的作法為:醫療院所必須評估己身對能源緊縮的負荷能力,並據以備妥所需物資以及備用系統;同時與當地的供應廠商保持良好的聯繫,提高機動供應的能力。

其他社會性的問題,未雨綢繆做好準備

能源緊縮下,經濟環境勢必險峻,將衍生社會性的問題,包括:

一、社會福利的削減,健康保險的普及率或健全性下降,都將對公共衛生產生極大的負面衝擊。尤其對急診部門更將造成沈重負擔,一般民眾尤其是弱勢族群會選擇延後就醫,或者拖延到最嚴重的狀態才以急診對應。

二、肇因於各項物資的價格揚升,經濟緊縮引起多重的心理壓力,誘發或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三、社會失序,由於不健康的社會環境,將造成區域性的混亂或紛爭,進而引發一連串後續嚴重的公共衛生衝擊。

上述這些議題,可透過適當的防範策略加以預防改善,當我們面對能源緊縮的潛在壓力,必須採取更嚴謹的態度,如同面對其他重要公共衛生議題般慎重。積極收集資料、進行情境模擬與評估、提供短期與長期的對應策略,而這些策略必須定期的檢驗與適時修正以符時效。未雨綢繆,在平時便做好各項準備,嚴陣以待這些日子的來臨。所以,我們準備好了嗎?

<檔案夾> 商育滿小檔案

專長:能源教育政策行銷、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
職稱:博士候選人
座右銘:天使能夠飛,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關鍵字:能源緊縮,公共衛生,能源危機,醫療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