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以「顧客,服務」為導向--國內綠能科系大搜查

2013/05/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98

字型:


▓採訪:羅同勛(特約記者)

據美國的相關研究指出,到了2030年,美國每4個工作者,就有1位會是綠領工作者,而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就曾表示:「未來每個工作,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一定都會轉變成綠領工作,換句話說,綠領工作是未來僅存的工作機會,」顯見這股綠能潮流已是當前就業市場的一個大勢所趨。

因此,在國內除了業界已加緊腳步欲趕上這波新浪潮,就連163個大專院校也都紛紛成立「綠能科系」,為培植綠領人才及早下功夫。

綠能科系:整合傳統工程科系,以綠能出發

這股綠色浪潮,無論是從2005年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生效,或是歐盟3大環保指令的逐步實施,幾乎讓全世界所有的高科技產業,都無法置身於這股浪潮之外。

在臺灣的工學院教育,有關各綠能相關科系的碩士班選讀,也因為近年來快速演變的綠能趨勢,而增添不少「綠領人才」的相關學門(主要源自於政策誘因的引導),並且有了有趣的發展,也進一步使得綠能光電相關科系,成為臺灣高等教育界的新寵。

「綠領人才」最新發展,還有一項就是「跨領域」,也就是整合傳統的工程科系,以「綠能」的概念來貫穿。

例如,臺中的東海大學,就推出「綠能產業學程」。該學程將培育跨領域人才,整合學校物理系、化學與材料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電機工程學系、景觀系、食科系、建築系及工業設計系等相關專長之教師與實驗室資源,設立「綠能產業學程」,供東海大學各科系有興趣的學生選讀,以提升東海大學在綠色能源領域的研究內涵及教學品質。

學院科系:開始有「顧客」概念,發展新領域

「目前臺灣的經濟發展,逐步邁向人口結構老年化、社會少子化的趨勢,當大學、研究所入學都變得容易的時候,以往大學部的課程比較僵化,缺乏連貫,使得學生缺乏對課程有系統性的瞭解,因此需要整合及改變,」臺大副校長趙永茂提出新學程的改革觀點。

基此,切合產業界需要的課程改革成為一個新興的發展方向。例如,為了增進大學有「顧客」概念(像是企業以客為尊而特地量身打造的「客製化訂單」),提升臺灣學術界服務產業的能力,為臺灣培養更多綠色能源教育及產業發展各領域人才,很多大學都卯足了勁,針對「綠能趨勢」改善教學和研究。

尤其是,自從「兩度C,影響北極熊的存歿」口號全球喊得震天價響之後,地球暖化的環境危機,使得能源應用成為顯學,迫使臺灣也要跟進,否則很難與國際先進國家繼續貿易。

工程4大菁英名校:牢牢抓住「綠能趨勢」

臺大的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系有「風力發電」領域的專家林輝政教授,他曾經在民國95年到98年借調擔任澎湖科技大學校長,3年任內,他在澎湖科大的校園內設置了「風能公園」,電力全納入學校使用,1年幫學校省下新臺幣150萬元的電費。

新竹的清華大學,也成立「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這個隸屬清大研究發展處的一級單位,也有開課培育「綠領人才」。透過3大教學管道:能源產業策略學分學程、高階主管在職專班,以及在現有的博士、碩士班增設「能源產業策略組」,清大建立了竹科與大學聯盟,共同打造能源相關的綠色研究領域之專業,培養竹科需才孔急的「綠領人才」。

新竹的另外一個國立工程名校,交通大學,則是以「替代化石燃料」為主要思考主軸,主要是為了預防幾十年後,容易開採的石油資源耗竭時候,人類可以透過「生質能源」來生產另類能源,讓機動車輛繼續運作。

交大福爾摩莎團隊,去(101)年10月底,獲得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iGEM」競賽的金牌,是交大生物科技系教授曾慶平、助理教授李曉菁、陳煜沛等老師,共同指導19位研究生,利用多基因轉移技術,產出「高產量丁醇生產細菌」。丁醇能量密度接近汽油,可以替代汽油,加入汽車使用,發展潛力無窮。

不只傳統的「工程4大菁英名校」:臺大、清大、交大、成大,牢牢抓住這個「綠能趨勢」,連位在府城、傳統「五年制師專」改制的文科重點學校,也勵精圖治,希望分享這塊產業大餅。例如,臺南大學除了已創設環境與能源學系外,5年前還新設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結合環境生態學系與生態旅遊所的師資與設備,培育生態工程、環境生物技術、野生動物保育、環境解說與教育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另外,以工科見長的國立成功大學,在綠領人才的培育方面,除了工學院本就涵蓋機電、土木、水利、海洋、環境與航太等基本學科,特別的是融合了資源開發與利用、礦物材料科學及資源再生的「資源工程學系」,該系除了設有大學部、研究所及博士學程,是屬於完整的高等教育與研究體系,並已培養出許多資源開發方面的高級研究人力。另外,亦開辦有自然災害、國際能源等進階學程,例如:地球科學系、永續環境中心、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同時亦整合所有課程與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意思考、設計、實驗與動手作的能力,而且加強與臺南科學工業園區等產業界合作,以提升綠領人才培訓與服務。

而從法商起家的國立臺北大學,在培養綠領人才方面則著重在培育出兼具現代科技素養及人文社會關懷的未來世界公民,強化跨域專業學習與統整課程教學,例如:開設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及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培養兼具綠領科技專業及有全球永續概念的綠領人才。

環工、水利、土木、營建科系,變身綠能

同樣看上「能源短缺、替代能源興起」的趨勢,校園位在彰化縣鄉間的明道大學也設置了罕見的能源工程學系,以研究發展高效率與潔淨能源的使用技術,以及再生能源與先進氫能源利用等技術。

環境、水利和土木工程系是3個和人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科系。隨著這波「綠能趨勢」,國內各大環工、水利、土木、營建相關科系,也開始培養「綠領人才」。

像是在私立大學中,位於臺中的逢甲大學即擴大土木工程領域,成立了建設學院。逢甲之所以成立建設學院,目標是希望能夠像老牌的東海大學一樣,強調「跨學院整合綠能學程」,因此,逢甲也整合土木、建築相關學系,讓建築、土木學門具有的專業性和互補性,將規劃、設計、施工乃至管理都做整合,研究所學生因此除了本科的工程領域外,還可以學到管理和藝術人文面向的建築設計與營建管理。

「這中間,能源規劃與建築施工,甚至大到整個都市計畫等,也可以考慮進去,」逢甲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劉曜華指出。

事實上,逢甲大學的確抓住了一個重要的「科際整合」概念和潮流,連位居臺灣大學入學考試龍頭地位的臺大土木系,也看到了這個整合的新趨勢。

綠領人才:技術基本工外,仍須人文社會專長

在人文取向方面,留學日本東京大學的中央大學環工所教授王鯤生,他的專長之一就是循環型社會的研究。但是身為工程博士,王鯤生對於環工所的碩士生,還是非常強調要會「科技技術」,尤其實驗室做出來的:有機廢棄物裂解資源化技術、無機廢棄物資材化、自熱反應技術應用研究、熔融處理技術等,都是基本功夫。

「綠領人才」還有一部分是和人文社會專長者有交集,而臺大也有類似人文社會面的研究。

臺大環工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組」課程,除了空氣、水污染防制、垃圾工業廢棄物回收、污染控制,還包括了環境生態學、經濟學及區域計畫概論等社會人文科學。

綠領人才還有一部分是關注於營建管理,因為適當運用綠色思維的營建管理,可以運用更多的綠色再生能源,減少環境的衝擊。

創立長達38年、長期培養技職人才的臺灣科技大學,也設有營建工程系所,這是國內最貼近實務界營建業的研究所,也是臺科大招牌系所之一。

綠領人才:不要忽略水資源與永續農業

「綠領人才」還有一個比較被主流忽視的領域:水資源與永續農業。這個領域,以臺大和中興大學的農學院為主。「不過臺灣目前比較重視的,還是製造業的層面。」臺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指出。

不過,「農業」與「能源」的交集也在醞釀發酵中。例如我國在嘉義縣民雄工業區就建置有全國第1座「生質柴油示範廠」,它將廢食用油轉製成生質柴油;或者是利用甘蔗、稻殼、向日葵等做為發電料源,都是未來很重要的綠能科技發展方向,也體現了綠領與生態環保間的關聯。

新興綠能領域,實在很多。臺灣的「綠領人才」可以在這個大趨勢中,找到更多就業機會。

回饋母校,搶救地球 林憲德、鄭崇華的「綠色魔法學校」

臺灣綠建築開疆闢土的學者,要屬臺南成功大學建築系的林憲德教授。

留學日本的林憲德教授,2011年1月12日,於臺南成大力行校區落成啟用的「綠色魔法學校」,為臺灣第1座零碳建築,也是全球首座亞熱帶綠建築教育中心,本刊在2011年8月號專文報導介紹過。

身為林憲德學生的「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指出,「林教授這幢綠建築,不僅榮獲臺灣最高鑽石級綠建築標章,還取得了美國LEED最高級綠建築認證,更享獲世界立體綠化零碳建築傑出設計獎。」

地上3層、地下1層,總樓板面積4,800平方公尺的綠大樓,是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捐贈1億、成功大學出資6千萬,及國內多所企業捐獻相關綠色科技約2千萬所共同打造的奇蹟。鄭崇華表示,透過「綠色魔法學校」期許他自己的公司集團,與母校成大,都能以實際行動,建造一座零碳建築以減緩氣候暖化,並喚醒全球正視生態危機。


關鍵字:綠領人才,綠能科技,綠色魔法學校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