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國際能源安全管理課題及其趨勢演變

2012/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06

字型:


▓撰文:顏君聿

1973年,中東爆發以阿戰爭導致石油危機後,能源安全開始被視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部分。1974年,國際能源總署(IEA)成立,遂正式提出以穩定原油供應和價格為核心的能源安全概念。然而,能源安全的內涵,隨著不同國際情勢發展階段而有所變化,如受到能源生產國地緣政治格局的制約、國際恐怖主義襲擊威脅、中國和印度等大國經濟崛起造成對能源需求的擴增、全球化能源產銷競爭,以及國際市場投機客的炒作等,已使得能源安全的範疇擴大到供應安全、運輸安全、使用安全等。此外,因溫室氣體排放議題逐漸受到全球矚目,其又與能源供應息息相關,如國際間能源使用仍主要仰賴化石能源,且化石能源使用又占總體碳排放相當高的比重,因此,在目前國際間關注氣候變遷議題局勢下,探討各國能源安全管理時,應將低碳課題納入討論。

國際相關機構解釋能源安全

在探討國際能源安全管理課題前,實有必要針對何謂「能源安全」加以檢視與釐清,如此才能針對此一命題提出合宜的規劃。首先探討國際相關機構對能源安全的闡述,在解構出能源安全定義的主要面向後,藉由對各國能源安全政策關注重點分析,確認能源安全管理之重要構面。

表1列出主要國際組織及能源相關機構對能源安全的闡述,又因日韓兩國與我國面臨相同的能源供應環境,兩國的政府及學者皆十分重視此一課題,對此命題亦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因此,將日韓兩國對於能源安全的定義納入考量。

彙整上述機構對於能源安全的描述,各機構對於能源安全的定義大致有以下的看法與描述:

一、在對環境友善的方式下,以合理的成本確保能源穩定供應。

二、為健全及永續的經濟成長及社會發展,以合理的價格確保必要數量的能源供給。

三、能源安全:在穩定性、成本有效性及永續性的考量下之能源供應。

由各國際組織和日韓對能源安全定義來看,可歸納出幾個能源供應安全的共同趨勢:穩定性為各方最重要之考量構面;效率性亦已獲得普遍重視;永續性已逐漸形成能源安全要項。經由這些構面歸納可以看出供應穩定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亦必須兼顧環境友善利用及有效率的應用能源,才是一個完整的能源安全架構。

能源安全定義

根據各國際組織對能源安全的闡述,可做出以下的定義:

所謂能源安全,係指能源供應安全,亦即指在特定時間及需求水準下,如何滿足環境友善、達成能源供應之穩定性及效率應用之目標。其中,環境友善係指能源供應水準在滿足必須之需求水準與資源耗用;穩定性係指能源供應波動(幅度及頻率)能維持最小變化幅度;效率應用係指能源供應效率能符合最大經濟效率之目標。能源安全目標必須透過多項措施構面的進行,包括能源的來源、供應的設施、產銷的供應鏈、訂價的機制等的相互配合方能達成。 理論上,環境友善、穩定供應及效率應用3個目標為等三角型之均衡(關係如圖1),但各國會因其本身發展情勢而對特定目標有所偏重,而能源安全管理也將因各國國情相異而有不同的政策重點。

主要國家能源安全政策與關注面向

本文簡述國際間主要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中國、歐盟等之能源安全發展政策與管理目標方向。

一、美國
美國是能源消費和進口大國,以化石能源做為發電的大宗,確保能源安全及維持多樣化的能源資源,是其長期戰略利益所在。2011年11月美國國務院成立能源局,旨在從國際外交格局角度確立美國全球能源政策,利用其外交資源確保安全、可靠之能源供應。其政策目標主要係透過外交手腕,掌握能源地緣政治,以保障能源供應、維護能源市場穩定;另透過市場力量,推動替代能源及電力轉型的政策。

二、歐盟
歐盟國家整體而言能源蘊藏量並不豐富,為全球主要能源消費經濟體,具能源供應安全顧慮的問題。歐盟執委會於2010年公布最新10年能源策略方案,在未來10年積極投資研發新能源,主要目的既要尋找當前慣用能源的替代品,以滿足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其並將集資1兆歐元推動,以確保在維護供應安全、滿足社會需要、競爭力的能源服務及環境保護等各構面之間建立均衡的發展,以可接受的成本、安全的和對環境有利的方式,提供充足的能源服務。

三、日本
日本與臺灣同屬天然資源缺乏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下,成為對外能源進口的依賴國家。目前日本是全球第5大能源消費國,第2大能源進口國,其主要能源目標為在環境保護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之下達成能源供應安全。儘管82%的總能源供給仰賴進口,日本致力在合理的價格上確保穩定能源供給;其次是達成在京都議定書中所承諾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6%的目標;最後則是增進日本產業(包括能源產業)的經濟效率,以增加其國內和國外的競爭力。亦即,實現能源安全、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3E(Energy secur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中的每一個因素同樣重要,不可偏頗。

四、韓國
韓國是全球第5大石油進口國家,也是亞洲地區的第2大石油進口國。過去,韓國能源政策主要著重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達到永續的經濟成長。然而,在面對近來能源價格高漲及氣候變遷之下,2008年韓國政府發布至2030年之長期能源政策,以期達到3E目標。韓國能源政策包括4大層面:尋求能源永續發展、能源產業由政府控制轉為市場導向之體制、促進國內市場開放與國際區域合作、支持技術的創新。此外,為降低韓國對於進口石油的依賴性,韓國政府致力於分散能源使用種類及供應來源,以降低風險、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五、中國大陸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於2010年已成為能源第1大需求國,其1993年石油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量,成為石油淨進口國,而2007年中國也正式成為煤炭的淨進口國。目前,中國能源政策係以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能源規劃」做為指導方針,其受到國際節能減碳趨勢影響,訂下2015年降低能耗和CO2排放之目標,在此目標下,推動節能減碳措施。然而,穩定供應面之政策措施如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仍為中國能源規劃發展之重要議題,中國將使石油儲備體系完備,並加強天然氣和煤炭儲備與調峰應急能力之建設。

根據各國能源政策目標及措施在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經濟效率、環境保護等3個面向上的強度進行分析,歸納其對能源安全發展之偏重程度如表2。

由表2可知,較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如歐盟、日本等,在經濟效率方面已經有所成效;而偏重穩定供應的國家,如中國、韓國等,在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率上的政策著墨較少。整體來看,穩定供應為3個構面中最優先被考慮的,然隨著政策的發展成熟,環境保護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國際能源安全管理趨勢與挑戰

由各國能源政策的發展歷程可發現,隨著環境的變遷,其於能源安全各面向的表現也隨著不同階段的國際情勢演變而有所轉變。石油危機後,能源安全管理措施大多圍繞在來源的穩定性,為配合各國經濟發展,各國政府大多採取避免供應中斷的措施,化石能源此時所占之地位極具重要性。因此,許多國家普遍將能源視為民生必需品且關係著經濟發展,而政府有供應之義務,對於能源價格合理性、中斷危機及來源開發等皆負有責任。而後,許多國家體認到能源訂價機制是整個能源改革的核心,由於訂價機制不完善,導致能源價格水準和訂價機制無法反映內外部成本。低價供應下不但無法減少能源之耗用,更增加了節能減碳壓力與環境負擔。

近年來,因國際生態環保意識高漲,各國對能源安全關注重點更超越傳統上僅代表資源之供應充足與穩定,環境保護與效率運用等關鍵因素業已漸漸被考量納入。由於各國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能源安全管理則從傳統為滿足國家安全、民生需求、經濟發展等供應穩定與經濟效率目標,擴展到環境保護、低碳發展等方面。21世紀開始,世界能源體系所面臨的即是滿足在國家安全、民生需求、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等4大構面全方位發展的挑戰。(作者任職於台灣經濟研究院)


關鍵字: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效率應用,環境友善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