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48
字型:
▓撰文:李正明
亞鄰日本和韓國的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進口量位居全球第1和第2位,2010年兩國總進口量約占全球市場的46%,這兩個國家在亞洲LNG市場上的作為,馬首是瞻。2011年日本遭逢巨變,引發核電議題時,咸認日本需大量在市場上搜刮,將使LNG市場價格及供應激盪,事實上如本刊2011年5月那一期所預測,並未發生。日本震災後核電站停止運轉,火力發電突增,韓國及時雪中送炭,就近換貨(LNG swap)給日本救急,正是促成雙邊能源合作「日韓天然氣對話」的動力之一。日韓天然氣合作方式足可供我國思考能源安全的方向。
日本不愁沒柴燒
日本311地震引發大海嘯導致4座核能發電廠受到影響,除此之外,依規定核能電廠每13個月必須執行歲修停機檢查,核能電廠歲修工作時程加長檢查加密也使得電力供應的缺口擴大,相較之下2011年8月核電發電容量已到達谷底的9.6TWh,震災之前一年2010年月平均核電發電容量都還有23.3TWh以上(詳圖1)。
發電用的液化天然氣(LNG)之消耗量在2011年8月達到新高點:480萬公噸LNG的強度使用(詳圖2),致使LNG現貨購買價格從福島事件當時的10$╱mmbtu(百萬英熱單位)上漲至2011年10月初之17.5$╱mmbtu,漲幅高達75%。業界咸信,往後幾個月會達20$╱mmbtu,然而大規模的核電停機逼使日本發電業者不得不在現貨市場尋求貨源。
核能電力供應缺口除由LNG來補充之外,日本也大量尋求發電用燃料油來補充,如果以2011年前8個月(30.3百萬桶)與2010年同期(24.1百萬桶)相比,發電用燃料油約增加26%。2011年上半年就較2010年同期增加進口燃料油4百萬桶,主要由韓國及馬來西亞進口。如果燃料油的耗用量以震災後的耗用率發展下去,2011年發電用燃料油將超過4,500萬桶(平均3.85百萬桶╱月)以上,這數量還遠低於2007年至2008年的用量(8.5百萬桶╱月);2007年至2008年之最高紀錄是當時東京電力公司位於新瀉縣柏崎刈羽KK核能電廠受震災停機時所造成,在當時LNG現貨價格約在21~23$╱mmbtu之間,最高記錄是25$╱mmbtu(詳圖3)。
LNG現貨價格已超過發電用燃料油價格,目前燃料油單位熱值價格約在15$╱mmbtu,若不考慮環境污染的議題,相較於LNG,燃料油是有價格吸引力,尤其近來石油海運運費特別低落之際。這意味著日本在以燃油發電取代核電上還有很大的空間。若LNG價格繼續上漲,日本增加燃油發電取代部分核電基載是很有可能的。
但據瞭解,2011年12月LNG現貨價格已有平穩的趨勢,報導的12月現貨價為17.745$╱mmbtu,而且日本與韓國為冬季所準備的庫存量已經足夠,基本上LNG現貨價格還會平穩一陣子,當然,要回到10$╱mmbtu的水準恐怕要再等幾年。
日韓探討合作採購液化天然氣
日本和韓國的LNG進口量位居第1和第2位,2010年兩國總進口量約占全球市場的46%。液化天然氣(LNG)在全球需求增長,為探討加強液化天然氣採購合作,日韓兩國官方於2011年11月28日在日本經濟產業省舉行首次非正式的工作會晤,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資源能源廳以及韓國知識經濟部(KE)中階人員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旨在探討加大兩國企業共同採購、開發海外天然氣田等確保權益方面的合作,降低進口價格、LNG運輸船共同使用、尖峰季節互相調度、甚至蘇俄遠東地區油氣活動、北美加拿大頁岩氣的開發之共同參與都有可能在討論之列。
日本311震災後核電站停運後火力發電增多,韓國在當時扮演重要的雪中送炭援助角色,韓國曾就近換貨(LNG swap)給日本救急,正是促成這次雙邊能源合作的動力之一。韓國國營天然氣公司Kogas為全球最大的單一LNG購買者;日本於災後正在全球採購更多的天然氣,而新興市場國如中國大陸、印度等需求也在增長,因此如何對應價格上漲造成兩國貨源及能源供應安全,成為一大課題,形成兩國都有共同組隊採購的意願。
據悉這項會議名暫定為「日韓天然氣對話」,討論包括液化石油氣(LPG)政策在內的議題,每2年舉行1次。然而在訊息萬端變化的能源動態市場與產業裡,該「日韓天然氣對話」每2年舉行1次會不會太過於緩不濟急了些?這或許是雙邊官方的對話時機,實則其工作群應該有經常會商的機會。
結語
由上所述,有兩件事值得我們對日韓建立天然氣對話機制啟發聯想:
第一,蘇俄的經濟發展在歐洲部分與亞洲部分是大有不同,西邊發展如同歐洲各國,但東部則較未發展,蘇俄為使東西經濟平衡,急於將東部的自然資源自濱臨太平洋地區向外貿易。例如:東西伯利亞的原油已輸送到中國大陸的大慶煉油廠區,規模為每年1,500萬噸;蘇俄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在東西伯利亞開發的天然氣有兩個路徑輸送到遠東地區,其中一條管線由產地經40英吋管線送往濱臨太平洋岸的海參威(Vladivostok)之後一線進入天然氣液化工廠製造成LNG,送交日本及南韓;另外一天然氣輸送管線則南下經過北韓—南韓及北韓—中國大陸遼寧省。
事實上,日本和蘇俄在海參威建造每年生產1,000萬噸LNG液化廠的合作計畫,已經由日本幾家大能源公司(Jpex, Inpex, Itochu Oil Exploration)和商社(伊藤忠、丸紅)組成的日本遠東天然氣公司(Japan Far East Gas Co.),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且已送交俄方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
另外,東西伯利亞—太平洋東岸—北韓—南韓及中國東北的長途天然氣管線,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去世,由其子執政後之北韓局勢與動向渾沌未明,是否會使之前的協商徒增變數?這東北亞的新的天然氣地理政治恐怕才是「日韓天然氣對話」的最重要議題。
第二,加拿大擴大天然氣出口非常積極,亞洲的強勁需求不由得加拿大不心動。在此之前,加拿大的天然氣產量遠遠超過本國需求,2010年,在天然氣銷售上,41%的天然氣產量用於出口,做為出口量世界排名第3的加拿大,加拿大把全部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地緣關係,實際上只有1個買家,就是美國。
近年來,美國頁岩氣的開採量和供應量迅速增加,氣價不斷下降,已經能夠與常規天然氣進行競爭。因此,其對天然氣進口的需求自然是越來越少。2010年,美國頁岩氣的產量達1,379億立方公尺,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3%,減少原先預計進口的LNG量。當下的美國不僅不需要增加天然氣進口,而且2010年起開始向世界輸出LNG。加拿大天然氣出口遭受美國冷落後,不得不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獲利更高的亞洲市場。2011年10月13日,加拿大國家能源委員會頒發給基蒂馬特(Kitimat)LNG出口港為期20年的出口許可證,批准其從加拿大向國際市場出口液化天然氣,這為加拿大今後向亞洲國家出口LNG打開了大門。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在地理位置上及市場需求面都非常符合加拿大的期望。相信兩個經濟大國,也是最大的使用國,聯合採購加拿大出口的LNG,應該也是「日韓天然氣對話」重要議題之一。(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顧問)
關鍵字:LNG產業,日本311福島核災,液化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