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今天我減碳了嗎?——從1天減1公斤碳足跡開始

2012/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758

字型:


▓撰文:何佩芬

根據學者專家的研究,如果每個人每天的碳排放量只有5公斤的話,人類有機會在21世紀末,將暖化溫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如果每人開始瞭解碳足跡,從今天開始,每天問自己「我減碳了嗎?」至少1天減1公斤,讓減碳成為最IN、最夯的公民活動。

依據環保署提供國際能源總署(IEA)於去(100)年10月發布2009年全球主要國家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09年燃料燃燒CO2排放量為250.11百萬公噸(較2008年減少5.4%),占全球排放總量下降至0.86%,全球排名下降至第23位;人均排放量為10.89公噸(較2008年減少5.6%),全球排名第17位,亞洲排名第9位。

根據以上的數字顯示,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近年有減少的趨勢,但是人均排放量仍然在全球排名第17位,此排名前面的幾乎都是中東地區生產石油的國家,石化工業排碳量高,所以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也相對高,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每人每年平均碳排放量高於鄰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國內除了公部門努力的節能減碳之外,如果再加上個人節能減碳的努力,相信會有可觀的減排成效。

減碳是雙贏的利我利他主義

相信這是許多人的疑問,個人的節能減碳是否會妨害經濟發展?如果大家都不消費、不購買,是否企業會沒有商機、失業率增加,國家競爭力會減弱?其實從一些歐盟國家的經驗來看,個人或國家的減碳行動,並沒有使他們的經濟發展衰弱,國家競爭力也沒有減弱的跡象。反而因為節能減碳的倡議,而使得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綠色就業,因著消費者的綠色購買,企業越來越多的綠色設計,達到友善地球環境。

因此減碳是利他主義,而不是妨害經濟發展的禁慾主義,國內有幾家有綠色概念的廠商,率先綠色設計、生產綠色商品,在國際對溫室氣體制約的貿易條款中,不僅不受影響,而且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與青睞,股價不斷上漲;反觀個人的減碳行為也是一樣,多走路、多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不僅減碳而且運動健身。居家生活隨手關掉電源不僅省荷包也對環境有益,另外,再舉一個例子,如果為了節能減碳倡議少喝「保特瓶飲料」、「鋁罐飲料」,而請大家自備飲料容器會不會對製造商產生減產的影響?不過相信這是好的影響,藉此可以督促製造商使用符合環保標準的容器並做好回收的工作,不僅對大家的身體健康有益,並可達到友善環境的目的。

輕鬆做到,1天減1公斤碳足跡

根據調查,臺北市的居民每日人均的排碳量約為16.7公斤,每人每天如何做到減少1公斤(1,000公克)的碳足跡?環保署的綠色生活網Ecolife的計算,最快的方式是「1天有1餐不吃肉,只吃蔬菜水果」這樣就減少780公克的碳足跡,接下來減碳最快的是「不開車」,如果是開車族,1週如果1天不開車,以10公里來回的里程計算,1次可以減碳2,360公克,換句話說每天如果都開車的話,以同樣的里程數計算,開車族就比非開車族每天增加了2,360公克的碳足跡,夏天如果每天少開1小時的冷氣,也可以減少637公克的碳排放,而令人驚訝的是回收1份報紙,可以減少61公克的碳排放、拔掉插頭也可以減少53公克的排放,另外更換省能的燈泡、家電也是很重要的減少碳排放作法,更多碳足跡的訊息可以上綠色生活網Ecolife查詢(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default.aspx)。(作者任職於台經院)

英國政府前陣子在研議,是否由政府統籌發給每人一張碳信用卡,每個人有一定的額度,超過了就需要付錢,因為減碳不單單是公部門、政府的事,也是每個人應該做的事。

自帶容器、勿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

在以往物資缺乏的年代,瓶瓶罐罐都是重複使用,買菜要帶菜籃、買熟食要帶菜盒。然而幾曾何時塑膠袋、紙容器、塑膠容器大量使用,使得垃圾量暴增,對環境產生很大的負擔。過度包裝的產品也是使垃圾量暴增的因素,請不要選用過度包裝的產品尤其是喜餅、禮盒。


關鍵字:碳足跡,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綠色購買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