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節能減碳制度篇

2011/08/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49

字型:


■撰文:廖惠珠

節能減碳是目前全球各界關心的重要議題。為了達成2050年地球上升溫度不超過2~3℃的目標,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出了能源效率、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以及核能使用等措施。其中能源效率的提升是諸多因應對策中,成本最低且最有效的方式。一般人對能源效率的認知,多集中在技術面,認為能源效率就是機器設備在相同的產出下,可以使用更少的能源耗用量。其實廣義的能源效率還包括,整體經濟社會制度改進而促使能源更有效利用的方法。例如我國電價偏低,筆者曾經呼籲多年,商店夏天不關門讓冷氣不斷外洩的現象,至今仍然到處看得到。合理的電價制度,可減少人們浪費電力的現象。以下先說明全球面對的能源難題,其次申述制度的重要性,並介紹一些國際制度面節能減碳的有效方法。

全球日益惡化的能源問題

最近參加上海論壇,與會的多位氣候變遷專家,提出各種警訊。原本就擔心地球過多碳排放的筆者,聽完後就更加憂心。尤其是看到現今上海大樓林立、處處電梯與空調,比諸10年前筆者印象中的老上海,更讓人感受到現有經濟發展模式加重能源倚賴,從而增加碳排放等溫室氣體,惡化氣候變遷的問題。

雖然國際能源總署(IEA)已規劃出全球應執行的能源開發與使用等因應方案,但這些方案耗資不斐且技術擴散不易,很難落實於開發中國家。倘若這些方案成效不佳,則全球化石能源將大幅增加,碳排放十分驚人。表1數據指出,若中國大陸與印度的每個人使用OECD歐洲或美國等量的石油或電力,則全球之石油與煤炭的總消費量將大幅成長。就表中「初級能源╱人口數(每人公噸油當量)」這一項目而言,2007年中國大陸每人使用美國的0.19倍。換言之,若中國大陸擬與美國相若,則初級能源總量將需增加至目前的5倍。目前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碳排放最大的國家,約占全球20%,若能源的使用與碳排放不脫鉤,那麼中國大陸的碳排放將增加為5倍。就算不考慮溫室效應問題,光是全球能源之供給就嚴重不足。

制度具提綱挈領之功效

面對能源供應即將短缺與過度碳排放的問題,努力節能減碳是大家的共識。只是執行時,多數人常因不知如何做起,或欠缺誘因,於是就不了了之。這樣的現象尤其常見於非個人擁有之公共區域。例如,有人覺得公司冷氣太冷了,但卻不知向誰反應,就算反應後省下來之電費也與個人利益無關。又例如社區大燈整天開著,看了雖覺得浪費但卻常常疏於通報。另外,就算是與私人荷包有關之節能行為也不易推動。許多公司行號明明知道換掉耗能設備可以節能減碳,但一想到新設備的回收年限過久,就失去更換設備的誘因,仍舊繼續使用耗能設備。類似的能源浪費不勝枚舉。

這些能源浪費的根源在於「事不關己」或「無明顯利害關係」。為了誘使人們杜絕上述諸多能源浪費現象,許多需量反應規劃(Demand Response Programs)紛紛出爐。例如國外頗盛行的節能折抵券,筆者早年在美國求學時就特別喜歡買可節能折價的電器,印象中每次收到美國能源部寄來幾十美元的折抵金就超高興。為了賺到這幾十美元,許多人都與筆者一樣,特別會挑選節能的器具。這兩年我國推出之節能減碳節電競賽與省電折扣也都是不錯的需量反應策略。利用一些具誘因的制度設計,往往可讓民眾發揮明顯節能減碳功效。良好的制度具有提綱挈領的效果,抓住人們能源消費習性的源頭,再衡量成本效益狀況,就可訂定出行政成本有限,但卻可產生大量節能減碳效益的制度。

世界銀行的機構治理會議

世界銀行(以下簡稱世銀)扮演著全球融資節能減碳計畫的龍頭。為了把錢花在刀口上,世銀於2010年10月找了主要融資國家進行一場能源效率機構治理(Institutional Governance)的諮詢會議,目的就是瞭解各國節能減碳制度之推動概況。此會議簡報綜整出7類機構治理模式。前3類都由政府來主導,有的國家全面主導所有能源需量反應計畫(如美國與丹麥),有的國家只偏重清潔能源,有的則偏重能源效率議題。另外4類,則分別是由獨立機構(如英國Energy Saving Trust)、國營事業、公私立合營機構,以及非政府組織(NGO)等單位來主導。不管這些治理機構是否隸屬政府部門,有效的能源政策,一定要有政府的充分支持、強而有立的組織架構、好的治理方法、有效的落實機制、監督機制與可達成之目標。雖然這次會議算是個起頭,有關能源議題之機構治理仍有漫長的路要走,但會中直陳能源制度之重要性,與制度落實所應注意事項。這些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國參考。

哈佛大學的綠色校園貸款基金

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所面對的一大難題,就是初期設備投資金額過大,回收年限又太長。許多有意願從事節能減碳的人往往因而卻步。美國哈佛大學看準此一問題,成立綠色校園貸款基金(Green Campus Loan Fund),訂定了一些規則,讓有心想建設哈佛綠色校園的單位免除初期資金的困難。此基金條件要求回收年限5至10年,任何可降低碳排放、能源使用、裝置再生能源等有益建設哈佛綠色校園的構想,都可申請此基金。經過審核認可後就可逐期撥款,回收金額則取自於綠色投資所產生的效益,例如每月所省下來之電費。藉著此基金的運作,哈佛大學不僅得到不錯的投資成效,還替該校園贏得一個永續校園的標章。檢視此制度成功的原因,可發現此綠色基金不僅規構良好,且有合適的治理方法與落實機制,最後並有明確的監督機制與可達成之目標。此一實例十分值得仿效。

結語

有鑑於全球能源短缺與碳排放問題日益嚴重,大家都應努力節能減碳。依據2010年能源統計手冊資料,我國2010年的進口能源依存度高達99.3%。這樣的數據讓我們難逃國際能源價格動盪之宿命。雖然政府一直努力推動再生能源以降低能源倚賴度,但再生能源因先天不良,受區域特性之限制難以大量開發,就算是國際再生能源推動最力的優等生,德國也力有未逮。依據IEA所出版之數據顯示,2008年德國再生能源占總初級能源的比例為8.1%,但風力僅占總初級能源的1%,太陽光電則更低為0.1%,其餘之再生能源仍須來自水力、廢棄物與木料燃燒,以及酒精汽油與生質柴油。現階段想要抑制國際能源市場對我國的干擾,大家都要努力降低對能源的倚賴,其中制度面的節能減碳頗值得大力推動。本文簡介一些制度面的設計實例,但盼多少有益於各界訂定有效且便宜的節能減碳方式,以杜絕大大小小之能源浪費。(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