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大學驅動的區域創新系統──以奧地利Guessing再生能源城為例

2011/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219

字型:


▓撰文╱圖片提供:周麗芳

大學的傳統角色多被定位在教學與研究。然而,近年來各國紛紛倡議,強化大學的第三重角色:「服務」,特別是參與區域發展,落實在地貢獻。希冀藉由大學的知識資本與人文社群,驅動區域創新,帶動社會成長。在今(2011)年7月初,筆者率領跨校研究團隊,在我國國科會與奧地利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在奧地利與維也納大學共同舉辦低碳實驗區域研討會,就兩國低碳社會的推動進程與挑戰進行熱烈討論。同時,研究團隊親赴奧地利Guessing再生能源城進行實務座談,見證大學如何發揮影響力,讓原本死寂且蕭條的城鎮活化,躍升為低碳又富裕的生態城典範。

Guessing再生能源城的蛻變

Guessing位於奧地利東南方,隸屬Burgenland邦,為邊境山區小城。Guessing縣的總面積為485平方公里,居民約2萬6,500人。其中,Guessing鎮的面積計49.31平方公里,居民約4,300人。1990年以前,Guessing以小規模農作與林業為主,並無工業與商業活動,工作機會缺乏,交通建設困頓,年輕人口大量外移,70%工作人口通勤至鄰近大城市上班,屬奧地利最貧窮區域。當地不僅開源無方,節流亦屬不易。奧地利與台灣能源條件近似,能源多仰賴進口,隨著進口化石燃料成本逐漸上漲,民眾生活負擔與政府公務支出益形沉重,電力、暖氣、交通等花費節節攀升,以1991年為例,當地進口能源支出達620萬歐元(約新臺幣2億5,730萬元)。從而,Guessing陷入貧窮、基礎建設不足、人口持續外移的惡性循環中。

為徹底脫離貧困,於1990年代初期,Guessing重新檢視自身機會與條件,決定就地取材,以大自然賦予的豐富林木為資產,發展在地生質能源,矢志成為100%能源獨立城,擺脫化石能源依賴的高額成本束縛。如何突破現況,達成綠色城市目標?首先,需克服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與商業化瓶頸。Guessing積極尋求周邊大學的協助,在維也納科技大學的專業奧援下,開啟雙向雙贏的產學合作。由大學提供知識技能與研發人才,以Guessing做為大學的生活實驗場域,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思索如何價值創造,研發尖端生質能產製技術及設施設備,將當地廢棄木料加值變成閃亮黃金,驅動區域再生。於2001年,Guessing在維也納科技大學的輔導下,成功將木材高溫加熱,粹鍊出生質能,現正大規模量產,已設置數十個發電廠,更進一步規劃以整廠輸出方式,將成功經驗複製、擴散至國內其他區域與國外。

Guessing模式與大學驅動區域創新系統

經過產業體質的調整,Guessing已脫胎換骨,不僅100%自給自足供應當地電力及熱能需求,成為世界上第1個能源獨立的城鎮,甚且將生產過剩的電力對外輸出,為當地創造可觀經濟營收,每年電力輸出收入超過1,360萬歐元(約新臺幣5億6,440萬元)。目前已設立50家以上新公司,創造1,100個以上綠色就業機會,一方面吸引外移人口回流,另方面網羅各地有志之士投入綠能產業,發揮群聚綜效。Guessing成功走出自己的路,建立自有品牌:「Guessing模式」。今日的Guessing已超越自我目標,不僅成為全球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聚集地,更是歐洲再生能源發展中心與示範基地。

借鏡Guessing生態城的成功經驗,歸納大學驅動區域創新系統需具備兩項核心要素:創新思維與在地導向。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社會與環境變遷急遽,若欲維持知識城市的永續發展,需尋找一股新的成長動能,而創新是必經的路徑,大學則是區域創新的引擎。藉由大學導引平衡型創新,兼顧技術創新與社會制度創新,可將整體區域包絡到創新網絡中,帶動區域再生與全方位成長。另一方面,創新需以在地為導向,注入人文關懷,具體回應當地需求與社會問題,並融入未來生活脈絡,善用在地素材資源,創造當地工作機會,打造城市特色風貌,方能創造公共價值,提升民眾幸福感。

大學參與區域發展的國際趨勢

探究國際經驗,大學驅動區域創新系統已為發展趨勢。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積極推動大學參與區域及城市發展。自2005至2012年間,分為3輪,由各個區域自願響應,OECD籌組專家團隊協助診斷與提供建議。目前已對19個國家、29個區域完成大學參與區域發展的調查報告,希冀強化大學研究與區域創新的連結,定位大學教學在人才培育的角色,發揮大學對當地社經文化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化浪潮下,深化大學對區域資本累積的能量,創造區域與大學的雙贏局面。除此之外,歐盟也自2010年起,資助大學參與區域發展合作計畫(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ces, UNICREDS),希望找出大學協助區域發展的可能成功模式,將大學在產官學合作上的成功經驗加以擴散,配合在地特色,建構區域研發與創新群聚,進而轉化為經濟轉型助力,帶動弱勢區位同步成長。

我國未來展望

環顧我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設有「整合型產學合作推動辦公室」,協助統整政府各部會產學合作資源及擴大創新育成綜效,希望縮短產學落差,使產業資金支持大學研發,大學知識創造產業價值。另教育部亦建構產學合作資訊網,包含區域產學合作中心、聯合技術發展中心與技術研發中心等3張網絡。惟檢視現行政策,仍多以技術突破為導向,較著重單點思考,由大學協助個別廠商或特定產業發展。

從而,我國未來應加強整體區域的系統化宏觀布局,促進大學與區域連結,釋放全國176所公私立大專校院的研發能量。各校依其專業優勢與能力強度,由點、線擴大到面,以大學為核心,進行知識網絡組合,激發創意創業熱情,驅動區域創新系統,建立城市自有品牌,方能因應環境挑戰,帶動社會整體成長。(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兼綠色能源財經研究中心主任)


關鍵字:再生能源城,Guessing模式,區域創新系統,大學參與區域發展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