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74
字型:
▓撰文:蔡學儀
為因應極端氣候的問題,各國意識到必須採取行動,致力全球溫室氣體減量,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中國大陸一開始就投入國際社會對於減緩地球暖化的努力,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合作有關的各項行動和談判,另方面也提出各項政策和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本文旨在討論中國大陸氣候變遷政策形成的內部因素,以瞭解中國大陸氣候變遷政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沙漠化問題
中國大陸是全球生態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又以沙漠化最為嚴重,平均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發展。從1950年代迄今,超過300萬公頃草地變成沙漠。目前中國大陸有3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直接面臨沙漠化的威脅,另有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經開始沙漠化,情況非常嚴重。
沙漠化的結果不但造成每年平均500多億人民幣的直接損失,近4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受到影響,預估在未來10年之內,由於缺乏可耕種的土地和水資源,將有3,000萬受影響的中國大陸農民被迫遷離原先居住的地方。另外,伴隨沙漠化問題而來的則是沙塵暴,影響所及不僅包括中國大陸數十省份的上億人口,鄰國韓國、日本和臺灣也受到危害。
空氣污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2010年全球10大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大陸就占了4個:北京、重慶、廣州和香港。這些城市的懸浮微粒、硫化物、氮化物和其他空氣污染源含量都相當高,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12~14倍。尤其隨著工業和交通的發展,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每年有將近35萬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超過60萬人因此患病住院。
此外,中國大陸城市全年空氣品質正常天數比例平均為66.7%,這也就是說,全年有三分之一的天數處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狀態。若以受調查的585個城市來看,只有220個城市空氣品質符合標準,但有39個城市空氣污染程度非常嚴重,其中又以產煤的山西省和鋼鐵製造重鎮遼寧省最為嚴重。
水污染
除了中國大陸北部水資源匱乏,經常面臨缺水的問題之外,水污染也是中國大陸生態環境很大的挑戰。儘管中國大陸城市污染控制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平均也已經增加為63.42%,但每天仍有大約3億人口沒有乾淨的飲水,70%以上城市的水源遭到污染。
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
早在1950年代,毛澤東就鼓吹大量開發天然資源以發展重工業,缺乏科技及經濟建國理念,盲目推動大躍進和土法煉鋼等災難性政策的結果,導致森林樹木被大規模濫砍濫伐,水資源缺乏,並造成環境污染。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惡化與這時期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快速的人口增長,也是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1950年代起,在政府鼓勵生育以提升國力的政策之下,中國大陸人口快速成長。儘管1979年起實施一胎化政策,但每年平均仍增加約1,000萬人口,估計2020年將會逼近14億,龐大的人口不僅使得各項資源的需求提高,也加重生態環境的負擔。
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惡化的第3個原因就是經濟發展。1979年起中國大陸採行改革開放政策,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大陸不僅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也是全球外匯儲備第1大國,而且國內生產總值(GDP)也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2010年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22%,僅次於美國,儼然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開發中經濟強權。
然而,快速的經濟發展也使得中國大陸的生態付出龐大的代價,因為改革開放的初期以低階製造生產為主,這些製造業通常也是重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對環境傷害很大,加上各省為了加速經濟發展,枉顧生態保護和平衡,造成環境嚴重破壞。中國大陸為追求高經濟成長率而犧牲環保的結果,對生態環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經濟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大陸在2009年已經超越美國,躍居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消耗22.52億噸石油當量,超越美國的21.7億噸,油當量涵蓋石油、煤炭、天然氣、核能與再生能源。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中國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升高。根據2007年公布的《中國大陸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指出,中國大陸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為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0.7億噸,甲烷約為7.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氧化亞氮約為3.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其次,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公布的報告指出,2007年中國大陸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2008年中國大陸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0億噸,約占當年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22%。1990至2008年期間,中國大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3倍,最大的排放來源除了經濟和工業發展所帶來能源消耗之外,還包括火力發電和交通運輸。
儘管中國大陸宣布將採取各種措施,在2020年之前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二氧化碳排量(以2005年為標準)降低40~45%,但以目前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成長的情況,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的效率來看,這個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仍不無疑問。
結論
影響中國大陸氣候變遷政策的主要因素為本身面臨的生態威脅,這是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和民眾長期以來缺乏環境保護觀念所致,改革開放之後的快速經濟發展,更加速生態環境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越來越頻繁的極端氣候事件,讓中國大陸政府不得不積極採取更多政策和措施,試圖改善國內生態環境,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者為醒吾技術學院教授)
關鍵字:氣候變遷,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