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日本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對策及檢討

2010/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177

字型:


▓撰文:顧洋 ▓攝影:呂嘉容

我國與日本均位於東亞島鏈,自然環境條件相仿,面對氣候變遷可能造成之衝擊亦類似,因此日本為因應氣候暖化影響的調適經驗值得我國參考。

1997年,日本在京都議定書簽訂後成立了「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本部」,隨即於翌年發表「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大綱」,做為推展相關政策之指導原則與方向,日本國會並於1998年通過「關於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法」,日本地球溫暖化對策的政府架構已大致形成。「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本部」係由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擔任本部長,副本部長則由內閣官房長官、環境大臣、經濟產業大臣擔任,並召集七部會大臣擔任本部員。

日本地球溫暖化對策分析

日本環境省於2007年成立「地球暖化影響調適研究委員會」,分別針對包括:糧食、水資源、自然生態系、防災、健康以及國民生活等領域,進行技術方面(包含技術與情報知識方面)、政策方面(包含法規制度與人才培育方面)以及社會經濟方面(包含社會系統與經濟系統方面)的調適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並於2008年提出「氣候變遷調適報告書」。其具體內容包括:

一、促進區域性脆弱度的評估;

二、早期預警系統的引用;

三、技術性、法制性或經濟性等層面的策略活用;

四、有效活用長期及短期的觀點;

五、觀測結果的有效利用;

六、調適策略的主流化;

七、重視氣候變遷策略對環境及社會經濟帶來的相乘效應;

八、改善社會對保險等系統的調適能力;

九、相關組織分工合作體制的建立;

十、人才培育等。

日本「氣候變遷調適報告書」並提及執行過程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阻礙和困難,可供我國未來建置氣候變遷調適體系之參考。

一、對於氣候變遷的共識形成架構仍顯不足

氣候變遷的影響,與民眾之生活方式、經濟活動等,均有密切的關聯性,因此對於影響的狀況掌握與因應方法,由於區域間、世代間、領域間等差異,而造成民眾想法的不同,以及利害關係的對立,因此有必要建構共識形成的架構。

二、對於決策者及一般民眾,氣候變遷調適之教育宣導不足

因為教育宣導不足,氣候變遷調適方面的知識無法以易懂之形式傳達給民眾,甚至連決策者都不是充分瞭解氣候調適政策之必要性,因此氣候變遷調適相關知識之普及啟發更是重要。

三、氣候變遷調適之專業人才不足

氣候變遷調適政策以及技術方面的專家仍不足。例如在健康方面,傳染病媒介生物方面的專家不足,此外對於個人、社區、事業單位、地方自治團體等,有必要培養相關技術顧問人才,以對脆弱性評估、氣候調適策略進行相關建議。

四、氣候變遷調適相關研究資訊的累積與共有化不足

對於因氣候變遷所造成之影響,例如:傳染病、優養化、大氣污染、與河川流量變化等知識仍然不足,有必要累積相關研究資訊。而既有之相關資訊,亦缺乏有組織的整理,無法以易於使用的形式,提供給政策制訂者,對於擬定實施氣候變遷調適政策,將可能形成重大的障礙。

五、脆弱性評估工具及預警系統開發與利用仍未有具體進展

目前加入區域自然及社會條件的脆弱性評估工具仍不完備;此外對於基礎建設之確保、氣候變遷之因應等不可或缺的災變地圖等預警系統,有必要進行開發及廣泛推動使用。

六、氣候變遷調適技術仍需持續進行開發研究

各領域之氣候變遷調適技術,大多尚未完全確立,需要持續進行開發與研究。例如在糧食領域,對於新品種、栽培方法的開發;自然生態系領域,對於人工林自然林化方式的開發;防災領域,對於災害預報系統之開發、完備;健康領域方面,包含疫苗開發在內之傳染病新治療方法的開發等,今後仍需進一步的開發與研究。

七、既有制度無法有效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

既有之法律制度,若未考慮氣候變遷之調適,可能產生某些障礙。例如現行水利權之設定,可能對於發生缺水危險時,造成實施彈性供水系統的障礙。在防災方面,現行土地利用災害復原等之法規制度,對於建構區域安全,也可能形成障礙。因此在既有之制度加入氣候變遷調適之觀點,進行必要之調整,將成為重要的工作。

八、區域氣候變遷調適所需之制度與架構皆不足

區域氣候變遷調適的制度與架構並不完備,例如以健康領域而言,對於實施高齡人口的有效照護,即必須與既有看護制度建構互動架構,或是與區域內村里民大會、志工等建構合作架構。有助於實施氣候變遷調適工作的新制度、架構,今後應有探討之必要,因此社會科學之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九、無法適當評估氣候變遷調適成本

在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的實施前,應評估對於未實施氣候變遷調適政策時之損害成本,並與避免損害所需之氣候變遷調適成本相比較,將可用來粗略判斷實施氣候變遷調適政策之必要性。

十、氣候變遷調適所需資金之來源與相關制度均尚未完備

對於氣候變遷調適所必要之資金的準備與籌措,以及災害復原之補償救濟等措施,相關補助制度、保險等架構,現階段尚未充分完備,因而對於案例、有效的手法、制度方法,有必要進行研究。(作者為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