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雲德(Jühnde)模式——德國「生質能源村」推動經驗

2010/07/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401

字型:


▓撰文:林子倫、蕭伶玲

近年來,德國政府的關鍵政策之一便是在兼顧「生態目標」與「經濟成長」下,確保未來世代的能源供應無虞。德國的經濟與勞動部在「聯邦政府第五次能源研究計畫」中,提出2010年將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到總電力供應的12.5%,2020年提高到20%,2050年則要達到一半的總電力供應。要達到此目標,德國政府深知必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加速推動再生能源。

雲德模式,打造舉世聞名生質能源村

1990年東西德統一之後,由於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德國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快速成長,主要的發展是生質能和風力。2000年「再生能源法(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 EEG)」公布後,在「保證價格收購制度(Feed-in-Tariff)」及相關政策的領銜鼓舞下,大力推進了德國太陽能、氫能、風力、天然氣和生質能的發展。以生質能為例,2000年後,德國生質能使用在電力、暖氣、交通運輸能源的供應上有長足的成長。2004年EEG的修正案,更使生質能的獎勵金補貼提高,促進生質能電力高達2倍的成長。

雲德(Jühnde)村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脈絡下,從德國下薩克森省(Lower Saxony)一個默默無聞、人口只有770人的小農村,躍升為德國第一個生質能源村落,並且成為舉世知名的「雲德模式」,吸引許多人觀摩與學習。

雲德的改變,在於他們加入一個改造該村能源供應的計畫,計畫目標是將傳統的化石能源,以再生能源和無碳排放的生質能取代,將生物物質轉變為電力和熱能。這樣的投入,不但使他們的能源供應方式改變,連帶他們自己的生活也跟著改變了。雲德的能源系統最終成為一個當地人民自行經營的合作社運作,目前,他們的成功經驗以及know-how也使鄰近的村落開始跟進。

ESTEEM工具模型:以民意為基石,奧援計畫進行

在達到這些成就之前,主要由「應用生態學研究所(Öko-Institut)」提供計畫經理人,帶領村民應用歐盟的「創造社會接受度(Create Acceptance)」計畫下所發展出來的ESTEEM(Engage Stakeholders Through a Systematic Toolbox to Manage New Energy Projects)工具模型,逐漸將與雲德計畫有關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納進討論、充分告知資訊,以及鼓勵其參與計畫執行。

事實上,雲德是從哥廷頓(Göttingen)54個村落中挑選出來的,選擇標準是根據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經濟和社區狀況而定。雲德村可提供足夠供應一個地方農業供應系統的生物質數量,他們的社會網絡以及社交空間也可以提供發展一個新計畫的社會基礎。

計畫初期,研究團隊透過問卷和訪談,瞭解到村落居民所共同期待的願景,包括:保護氣候與資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土壤和水資源,減少對水土的污染和破壞;維護植物多樣性,盡可能讓各種的植物都可以使用於發酵為沼氣的過程;透過銷售生質能,增加地區收入和增加就業率;社區居民都可有實質上的參與,包括投資和運作再生能源;能源的供應可以去中心化,由居民自己運作,風險也由自己負責;生活的品質也能夠維持,並且讓村落居民因為參與生質能源的生產而有新的共同感;地區和國家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可以降低,人們的金錢也可以再投資於地方和地區的設備。

ESTEEM的第二步是瞭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期待。生質能源村的整體目標是以再生能源取代對於化石燃料發電發熱的依賴,且過程中居民是充分參與的。在願景的分享中,首先,由IZNE永續發展的跨領域中心(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發展出第一個願景「生質能源村」。該組織期待生質能源的策略發展必須與地區的社經福利連結。接著,雲德村村長、居民和工程公司也都陸續抒發他們對於社區的願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質能源村」概念的關鍵推動者,也是雲德村的前任村長,奧古斯特布蘭登伯格(August Brandenburg)老先生,他讓村民對於村莊的永續發展有更令人信服的圖像,也讓那些較為保守的農民可以信任他。他認為每一位雲德村民都需要在計畫一開始便瞭解整件事情的始末,並且都能獨立地做出決定。老村長帶領雲德村民去思考:雲德村如何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趨勢下,擺脫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在一次說明會的夜晚,他帶領村民建立了以生質能源做為因應未來的行動共識,以及對於雲德村的遠景。由於老村長的正直品格與說服力,以及與村民之間的互信,使「在場所有村民都舉手贊成這項遠大的行動。」

ESTEEM的第三步驟是參與式的決策,並且協調各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在挑選出發展「生質能源村」的示範社區之前,IZNE充分運用廣告DM、報章雜誌、諮詢、家戶拜訪和拜訪其他的示範計畫等方式,讓各個社區認識到生質能源村的未來圖像。最後經過調查,得知雲德村的居民有將近7成的家戶同意將村落轉變為新的暖氣供應系統,並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家戶願意積極地支援該計畫的執行,同時也有35%的家戶想要投資合作社。基於雲德村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正面支持態度和願意行動的承諾,IZNE最終挑選出雲德村做為示範社區,並且獲得來自聯邦農業部的資助。

生質能源村的合作社於2004年正式開始運作,其財務以及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主要是由2位當地的稅務顧問所研發。合作社中有70%的居民是社員,財務來源包括國家和地區層級,也包括當地居民的投資。

目前,雲德村包括1個沼氣廠,可以生產每年4000,000kWh的能源,以及額外的生質暖氣系統。1座地區的暖氣網絡管線將暖氣送給140家戶。而為了要確保冬天的暖氣系統沒有問題,他們多建造了1座生質能廠,來自鄰近的樹林的木屑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兩個電廠的熱能可以提供家戶用水和暖氣,並且每年減少了3,300噸的碳排放,隨著2004年後石油價格攀升,村民每年可以省下約750歐元的費用,這大大地鼓舞了雲德村民。

雲德村的成功除了政府政策工具的支持外,也在於村落內部良善和持續的溝通,除了老村長的倡議之外,村民也利用嘉年華或競賽等機會,讓計畫的概念和資訊可以在正面且情感的脈絡裡不斷地交流,村民間的口語傳播讓雲德計畫資訊溝通更為加分。此外,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也使得居民可以公平地參與決策。雲德的成功經驗,引發其他鄰近社區的興趣與效法,著實促進了該雲德居民的集體認同感。

結語

「雲德模式」代表了一種逐漸普遍的草根力量,使個人、家庭、社區、公司都可以致力於環境的永續發展。明顯可見的是,人民願意貢獻和參與的力量是推行再生能源政策的關鍵,台灣本身也有許多發展生質能源的優勢,由於生質能的價格與成本較多數再生能源為低,且可同時達到處理廢棄物、農業轉型、創造新產業、提高就業率及能源等多重效益。德國再生能源的推動經驗顯示,如何利用各種民主參與和溝通的方式,納進相關利害關係人的願景和期待於整體的計畫中,並且提高其對於計畫的接受度,將是政策推行的成功關鍵。(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挪威科技大學應用倫理學碩士)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