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98
字型:
▓撰文:廖惠珠
隨著全球各地天然災難的頻傳,節能減碳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減緩氣候變遷問題已蔚為世界潮流。各國無不戮力研商有效降低能源使用量的方式。我國政府也已宣布今(2010)年為節能減碳元年,期望透過各種政策與手段,以確實降低我國之碳排放量。雖然行政院各部會努力推動各種節能減碳方案,但不少民眾仍有錯覺,誤以為節能減碳是企業界的工作,一般大眾可節約之能源有限,更不易減碳。這是錯誤的想法,其實一般大眾才是節能減碳的最主要根本,唯有民眾的全力支持,才能真正落實節能減碳。本文茲簡述一些概念,與讀者分享。
生活型態的改變
多數民眾認為節能減碳必須付出相當高的代價,例如花大錢增購太陽光電板或加裝隔熱設施。其實有些節能減碳的方式,不僅不用花錢,還可節省不少錢、甚至帶來更多的快樂哩!除了隨手關燈、少開冰箱外,好好的進行家中減廢,既可節能減碳,更讓住家變得乾淨清爽。
仔細檢視家中各項日用品,會發現一些過期食品必須扔掉;有些衣服從來都沒有機會穿;有些鞋襪因可搭配之衣物已過時而使用不上;有些字畫或擺設早已看膩,但捨不得扔;其他還有捨不得扔的老舊冰箱、老舊電視,甚或老舊冷氣機、電風扇等各項設備。總覺得,丟掉這些老舊衣物,有點對不起老祖宗所強調的節儉美德,但仔細尋思,為了捨不得扔掉老舊電冰箱而儲存一堆快過期的食物,不僅有礙身體健康,更因老舊設備十分耗電而增加不少電費支出。所有老舊電器都有耗電較多的問題。多數人會覺得老舊冷氣機不用實在太可惜,其實用了才更浪費,因為高耗能低效率,不涼爽便罷,還得支付一堆電費哩!民眾若肯花個幾天時間,動手淘汰掉一些老舊電器與商品,不僅可節省一些電費,居住環境也可大為改善。
改變生活型態以節能減碳的方法特別多,筆者試著將一堆可行的方法濃縮於下節,希望喚起共鳴,讓大家一起來節能減碳。
節能減碳的一天
早上睡醒後的盥洗,以一盆水為限,盥洗後之洗臉水留置盆內可用來沖馬桶。接著早餐盡量以蔬果等素食為主(腸胃懼冷者不宜),以減少葷食較多之碳排放量。上班所穿著之服飾可集中少數色系,讓同一件衣服可搭配多款衣褲,可減少衣櫥中之服飾與鞋襪數量。夏天宜穿著節能衫以減少冷氣的耗用。另外,所使用之公事包也應盡量精簡,最好只使用單一公事包,如此既不會疏漏應攜帶之文具或用品,也可省下添購公事包之費用。
上班的交通工具,以公共運輸或共乘方式為主。到了上班地點應盡量走樓梯,若樓層太高,則以搭便車心態處理。例如某人擬搭至9樓,而自己在10樓上班,則可於9樓出去後,再走樓梯至10樓。至辦公室應視當日之溫度與日照程度,日照足夠則少開燈,溫度未達26度絕不開冷氣。打開電腦前,先思索今天所有的工作內容,再有效率善用電腦迅速完成工作。除非必要,少列印以降低紙張使用量,也不擅開網路聊天或查詢系統。據哈佛物理學家Wissner-Gross指出,通常燒開一壼水會產生15克的二氧化碳,而進行一次搜尋就會產生7克的二氧化碳,因此2次搜尋的排碳量約等於燒開一壼水的排碳量。雖然Google曾駁斥此說法,Wissner-Gross也聲稱其研究並非針對Google而進行,但搜尋引擎會產生一些排碳量則是不爭之事實。一般大眾沒事還是少動用搜尋引擎,以免增加無謂之排碳量。
下班搭公車回家後,可繞至附近商場,選購蔬果應考慮食物里程,盡量購買住家附近生產的農產品,以降低運輸排碳量。另外,也要多多採購有碳標籤的商品,以鼓勵廠商積極進行碳足跡追蹤工作,俾利大量生產節能減碳的商品。我國環保署為達低碳家園,已於2009年下半年辦理台灣碳標籤徵選活動,並公布成為全球第11個推動產品碳標籤制度之國家。今年6月4日更舉行第1批台灣產品碳足跡標籤授證儀式,由行政院院長吳敦義頒發證書,共有5家廠商、7項產品經審查通過,獲得產品碳標籤(詳見http://greenliving.epa.gov.tw/GreenLife/)。
晚餐則仍應少葷多素,睡前洗澡宜多淋浴以節約用水,最後冷氣之使用,除應注意過濾網之定期清洗外,亦應選購節能標章之冷氣機(詳見能源局網站:http://www.ecct.org.tw/96cool/files/冷氣不外洩DM_通用版.pdf)。
節能減碳與經濟發展
部分企業擔心上述節能減碳行為可能會降低人們的購買力(例如少購買服飾)而打擊經濟成長,這樣的論點確實有其道理。不過面對地球資源日趨不足,且排碳過多而引發氣候變遷問題,人們也不得不努力節能減碳。為了降低節能減碳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各國除採用漸進方式慢慢淘汰耗能產業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外,也努力思索節能減碳以創造商機的雙贏方式。目前「綠色商機創造就業機會」的成功典範包括有德國、美國加州等多個實例。德國與加州努力發展綠能而聘僱了相當多的人力。筆者於2009年夏天至舊金山開能源經濟會議,與會時就碰到一些失業後經加州政府提供短期綠能訓練教育而尋得綠能工作的人士。我國經建會報告指出,近年德、美、巴西與中國等國家致力發展再生能源,2006年合計已創造230餘萬個工作機會;2030年再生能源將至少增加2,000萬個工作機會。
古聖先賢常諄諄教導人們,凡事應「因勢利導」;常言也說「識實務者為俊傑」。處於傳統能源即將耗竭,且溫室氣體排放過多而引發氣候變遷的新世紀,大家不僅要接受這個事實,更要努力節能減碳。只有大家更積極的作為,努力降低對傳統油煤氣的倚賴,並強化低碳或無碳商品的發展,能源短缺與氣候大災難之噩夢方得去除。其中為了降低對傳統能源的倚賴,民眾應有充分的認知,真的不宜再排斥能源稅,或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徵收。只有充足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方得讓再生能源順利替補傳統能源。如此,才可讓新世紀的人們走的更平順更健康更快樂。
結語
多數民眾誤以為節能減碳是企業家的事,其實民眾才是節能減碳的樞紐。如果絕大多數的民眾肯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除了隨手關燈、進行減廢外,更努力購買食物里程的蔬果,購買節能標章或碳標籤等商品,那麼企業家在有利可圖之下,就會朝向節能減碳來生產。如此,整體社會才能步上未來低碳的康莊大道。(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