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43
字型:
隨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公布的第4次綜合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暖化現象主要係由人為因素所造成,專家宣布「後全球暖化時代」來臨,面對無法彌補的傷害,人們開始「減緩」與「調適」。
除了「減緩」與「調適」之外,歐美學界提出「小就是美」的理論以因應「全球暖化時代」,建議回到人類生存與自然的關係,從目前的「隔絕」變成「共生」,從大型的電力供應系統、大型的水庫,回到社區式、小型、分散而多元的方式,結合太陽能、風力、生質能供應社區的電力,並且利用雨水回收、湖泊分散供水,以減少耗費龐大資源、破壞生態及運輸時的耗能。不僅能源的供應,從食物、建築、消費產品均強調「距離越短越好,循環率越高越好」,也就是循環、多元、小而分散的資源管理理念。
本期本刊的封面故事專欄介紹「後全球暖化時代來臨」,除了顧洋教授撰寫之「後全球暖化時代——因應地球暖化調適策略之發展」,另外,李堅明教授觀察2008年底在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4屆締約國大會(COP14)對台灣的啟示。「能源之旅」專欄則是作者走訪日本東京都墨田區,觀察墨田區如何一步步打造為節能的城鎮,並且宣示2015年可以比1990年削減8%二氧化碳的排放,值得借鏡與學習。
另外,「能源與生活」專欄則介紹各國能源郵票小故事,作者認為郵票就像「國家的名片」,反映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民俗風情,藉由各國發行的「能源郵票」訴說當時發生在各國的能源故事,相當有趣。而「能源油蹤」專欄由台灣中油公司的李正明高級顧問,用實驗及證據告訴消費大眾,如果在我國國家標準(CNS)的管理之下,台灣兩家油品供應商都是相當不錯的,並呼籲消費者不要用地下油行的油品。文章篇篇精彩,值得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