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波羅的海三小國之愛沙尼亞能源政策

2009/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87

字型:


▓撰文:翁鳳英

愛沙尼亞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國土總面積為45,226平方公里,是三小國中面積最小的國家。愛沙尼亞境內地勢低平,全國有大小湖泊超過1,400個,自然地埋景觀主要為平原、農地和沼澤。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西北臨里加灣和芬蘭灣,東南接拉脫維亞,東和俄羅斯接壤。人口大約為120萬人,1991年獨立後的首都塔林(Tallinn)人口有40萬,瀕臨波羅的海,自古以來就因為交通位置重要而被稱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才於1991年獨立的愛沙尼亞,二次大戰也曾被德國占領3年,成為德國東方的一省,大戰後至1991年則一直是蘇聯的成員之一。長期處於共產主義的統治,愛沙尼亞的農業較工業發達,境內天然資源貧瘠,除了森林資源豐富外,還包括少量的磷礦和石灰岩等。

愛沙尼亞於1998年加入世貿組織,在擺脫蘇聯統治後,一腳進入自由經濟,隨著國民生產毛額(GDP)到達2萬1千美元的水準,成為波羅的海三小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而因地理位置具俄羅斯往西歐輸送能源的重要戰略意義,加上日前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因天然氣監督問題而使得歐洲國家一度陷入供氣緊張,更加凸顯這個國家的能源政策和其他新興東歐國家一樣值得讀友關心。

能源政策制定專職單位

愛沙尼亞能源政策制定專責單位為:

一、經濟部(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負責擬定國家能源政策方向,是最高能源政策單位,同時也是愛沙尼亞在波羅的海國家能源合作盟國(Baltic Sea Region Energy Co-operation, BASREC)的代表單位。

二、環境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專責愛沙尼亞在國際間各項能源環境協議的訂定和簽署。

三、能源市場監督會(Energy Market Inspectorate):代表政府控管燃料市場動態,包括核發證照和調訂價格。

此外,愛沙尼亞尚有一些能源相關單位,包括:

一、能源研究所(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於2002年,位於塔林科技大學裡面,該研究所的前身為國家資源研究所(National Resource Institute),為數個相關研究所的結合。主要的研究範疇為,愛沙尼亞在能源方面的長期發展,為能源廠商研究發展策略,並推廣節能觀念和設備。該研究所也為歐盟推廣綠色能源的綠光計畫(Green Light Program)一員。

二、生質能協會(Biomass Association):成立於1998年為非營利組織,成員都為志工。該協會熱衷於再生能源的研究,能源來源的預測,再生能源的永續發展,並鼓勵政府和民間使用綠色能源。該協會也是歐盟生質能協會的一員。

三、風力發電協會(Wind Power Association):目標在於提供風能廠商和學術單位進行交流合作,當然也包括推廣國內風能,進一步向歐盟提供風能發展建言。

能源政策

愛沙尼亞所擬定的國家能源政策主要內容為保障能源供應穩定安全,改善國內經濟和促進能源開發與使用,增進能源效率,改善投資環境並保護自然生態。

重要的能源企業

愛沙尼亞的電源系統指的是超過11萬伏特的配電網路系統,國內有幾個重要的電源供應商像是:Eesti發電廠(1,610MW)和Balti發電廠(裝置容量1,290MW),Irvu火力發電廠(190MW),工業汽電共生電廠(120MW),風力電廠(0.15MW)和水力發電廠(1.7MW)。

其中的Eesti電廠為國營企業,涉足發電、配電和售電等業務範疇,專管愛沙尼亞輸電線路的公司名為National Grid,是Eesti電廠的附屬公司。

2000年6月Eesti電廠將旗下49%的股份賣給美國的NRG電廠,愛沙尼亞也是東歐國家裡唯一避免電價產生利潤交叉補貼的國家,因此一直到現在,愛沙尼亞的電價一直真實反應電源成本。

其他還有石油廠商的Eesti Kuetus,專營石油產品的行銷和配送,已經民營化,首都塔林和Muuga兩港是自俄羅斯進口油料的重要港口。

國家天然氣公司Eesti Gaas也已百分之百民營化,股權目前的分配情形為俄羅斯Gazprom的37.2%,Ruhrgaz的33.66%和Fortum Oil與Gas OY的17.72%。愛沙尼亞的天然氣由俄羅斯進口,經由超過2,000公里的天然氣輸送管路配送。

能源來源

愛沙尼亞本身天然資源很少,除了油頁岩外,能源來源主要依賴進口,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油頁岩

油頁岩是愛沙尼亞境內唯一的礦物資源,也是數十年來提供該國能源的重要來源。蘊藏量大約有3.8Gt,每年生產量為12百萬公噸(Mt),涵蓋了全球70%的產量。油頁岩產地有1,830平方公里,主要位於東北方,目前地下礦場有6處,每天採出的油產供兩大電廠Eesti發電廠和Balti發電廠使用。

油頁岩礦區僱用眾多的採礦工,礦區的安全和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已引發各類團體的重視,採礦公司也已採取各項措施確保礦工安全,增進採礦效率並降低環境破壞。

二、石油

愛沙尼亞的石油全為進口,境內並無任何的原油礦藏,再者該國也無煉油廠,主要由俄羅斯進口,還有少量由白俄羅斯、芬蘭、立陶宛、挪威、瑞典、哈薩克以及亞塞拜然等國進口。

三、天然氣

天然氣的市場大致上為開放市場,2007年7月法律通過開放200,000立方公尺以下的天然氣用戶市場,之前該市場由Eesti Gaas占有。

四、綠色能源

目前愛沙尼亞的綠色能源供應國內總能源的12%,根據2008年才訂定的再生能源發展綱要,必須在2020年增加至25%;另外也依歐盟2001年訂定的歐盟再生能源電力指導方針的目標,愛沙尼亞必須在2010年使綠色能源供應5.1%的電力。愛沙尼亞重要的綠色能源為生質能,但風力發電、生質能瓦斯和小型水力發電仍有發展空間。

五、水力發電

雖然愛沙尼亞境內河川眾多,但因為地勢平坦,落差不高,大多數都不具備良好的水力發電條件,因此要建立大型水力發電廠幾乎不可能,但是小型電廠可以考慮。主要河川有3條,分別為東南的Vohandu、西邊的Parnu和中部的Poltsamaa,那瓦河(Narva)同時也是該國和俄羅斯的界河,是愛沙尼亞最大的發電河川。

主要水力發電廠有2座,分別是Linnamaee和Keila-Joa,發電量為1.1MW和0.365MW,主要經營公司為Eesti電廠的再生能源事業處。

六、生質能

愛沙尼亞境內有46%的國土被森林覆蓋,生質能為該國極具潛力的再生能源項目之一,只是目前實際蘊藏和開發量尚未有充足的資料。有9成以上的柴木供應家計部門使用,柴木、木條和木片都是一般家庭常用的燃料,能源木粒的廠家主要有2家,每年產出68,000噸的木粒,多用來出口。

七、風力發電

愛沙尼亞目前有1座150kW的風力發電廠,目前正在著手進行總裝置容量為76MW的風力發展計畫,包括自2005年起有Pakri風電園區每年產量的56GWh。風力是愛沙尼亞另一項具潛能的再生能源,根據愛沙尼亞風力發電協會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全境已有數個地方在超過海拔10公尺的情形下風速到達每秒7~8公尺,比起一般在50公尺高才有每秒10公尺風速的條件下,該國可以說風力發展環境相當良好。

愛沙尼亞政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達到110MW的風電裝置目標,Nelja能源公司負責5個風力發電計畫,其中有2個已在運作中。自2005年起,也是愛沙尼亞於2002年10月14日簽署京都議定書之後,Pakri風電園區是第一個藉由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而獲得的財務計畫來維持營運。

八、太陽能

因為地處緯度的關係,愛沙尼亞的太陽能利用強度並不強,只能季節性的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建立小型的太陽能光電廠。

再生能源鼓勵方案

愛沙尼亞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處理油頁岩所產生的灰塵,大致占80%以上的空氣污染,不過隨著設備現代化,相較於1980年代,如SOx等空氣污染物排放已在2000年降低了4.6倍。

根據簽署京都議定書的規定,愛沙尼亞必須在2008至2012年間依1990年的標準降低8%的溫室氣體排放,其實在2005年該國就已宣布降低了52.6%的溫室氣體排放(1990年的43,584ktoe和2005年的20,658ktoe),這麼大幅度的降低原因在於,官方說法為愛沙尼亞在蘇聯解體後,能源需求降低的緣故。但是邁入自由經濟的愛沙尼亞理應有更強大的能源需求,如何因為脫離蘇聯統治後而能源需求降低呢?因此可能的原因在於油頁岩發電廠設備更新或關閉舊式共產時代的電廠所致。

為了要鼓勵使用再生能源,愛沙尼亞政府從18%的增值稅著手,若是使用木料產生能源供應個別戶則可享受5%的減稅,而原本可享受零稅率的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則會依市場取得方式而被取消,相當可惜。再來企業若使用生質能,則可以享受二氧化碳稅減免。

波羅的海輸配電路整合

愛沙尼亞境內共有131座變電站,11萬、22萬和33萬伏特的輸電線路總長達5,078公里,若加上3萬5千伏特以下的售配電線路則有17,000座變電所,總長為59,100公里,其中有52,000公里為架空電纜,地下電纜有6,200公里。

為了完成和其他波羅的海兩小國的電路整合,這3國在1998年訂定波羅的海之環(Baltic Ring)計畫,該計畫與其他東歐國家完成線路整合上同等重要,完成後可由波羅的海三小國向瑞典和芬蘭輸出電力。

名為Estlink的計畫則是在2003年要興建聯接芬蘭的海底電纜,歷時3個月要鋪設51海哩的線路,總費用為1億美元,電力輸送已在2004年開始,該計畫由Eesti電廠占20%的股權,其他還有赫爾辛基能源公司和瑞典Graningeverken AB等其他能源公司參與。(作者為本刊駐德國特約記者,同時也是台灣公共電視派駐德國杜塞道夫新聞特派員╱有興趣的讀友可逕行上網查詢:http://www.eva.ac.at/enercee/est/index.htm)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