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我心裡柔和謙卑——王順美的綠色成長

2009/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30

字型:


▓撰文╱攝影:何佩芬

從一開始不知道「環境教育」是什麼,到後來獲得美國環境教育博士、成為綠色學校計畫的掌門人及推動者、也曾經擔任台灣師大環境教育所的所長,到目前積極推動「環境生態」的王順美教授,從訪談中感覺到她對大自然的謙卑與尊重,及對生活中種種的感恩,在3月春風徐徐的屋頂農場,聆聽她的成長過程。

位於汀州路四段的台灣師範大學分部,行政大樓的一樓隱藏著一片「人工濕地」,當3月初春筆者為了採訪王順美走進師大分部的人工濕地,含笑花香撲鼻而來,潺潺的流水聲、鳥叫聲,更奇妙的是好多蝴蝶翩翩飛舞,聽說入夏以後,還可以聽到蛙鳴,猶如卡通影片哆啦A夢的任意門,剛剛還在水泥大樓林立、車輛穿梭廢氣排放的馬路,瞬間進入充滿著甜甜空氣及瀰漫花香的「小森林」。

生物多樣化,師法大自然

師大分部這片人工濕地園區,主要是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補助計畫,由環境教育系教授王順美接洽而成,「當時這裡是一片公園,但是,不是生態濕地,因此我就與另一位老師坐飛機至成大請教在綠建築很有研究的林憲德教授,很感恩後來得到了內政部的補助。」王順美表示,希望藉著這片生態濕地,可以實踐美好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所謂的保護環境是要更謙卑地學習與自然環境的相處之道,並應該盡量嘗試對環境友善的生活形態。這片人工濕地及行政大樓建築利用植物的遮陽及自然導光、收集雨水澆灌植栽花木,並利用屋頂農園隔熱,提供都市生物移動時所需的停駐所。

這片人工濕地園區的水源來自於師大行政大樓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因為如果大量的污水沒有妥善的處理,將造成自然環境的負擔,這座仿效自然淨化的人工濕地重複利用了水資源,減少環境的負擔。另外這片濕地也成為校園內鳥類昆蟲密度較高的區域,有許多小生物悠遊其中,另外,也採植物多樣化,園區內喬木、灌木、花草及水生植物超過50餘種,在生物多樣化做了很好的詮釋。

大學校園內的屋頂農園

除了人工濕地園區之外,在環境教育系的頂樓,還有一個「屋頂農園」,一塊一塊的菜圃,種著各種不同的蔬菜水果及花卉,「除了本校的學生之外,我們也開放給社區的居民來種菜。」王順美指著牆上貼著的照片,照片中有老、有少、有的也像是一個家庭的成員,笑得開心的分享著自己種的蔬果。很少學校的屋頂會分享給社區的居民做植栽,然而師大環教所卻大方的將屋頂分享出來。

在採訪的過程,有學生不斷的穿梭在農園中關心自己植栽的植物,也有老師帶著學生解說如何使用太陽能烹飪。屋頂農園設備齊全,不僅有廚房,還備有沙發、椅子,具有交誼廳的功能,但看得出來都是舊的、二手家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乾濕分離的馬桶,人的廢棄物也成為大自然最好的堆肥。「環境教育就是要去動手做,在動手做的當中,許多的創意就會出現,乾濕分離的馬桶就是一個例子。」王順美表示。

系統性的綠化教育

王順美在民國88年提出「綠色學校」的概念,在教育部經費的支持下成立「綠色學校夥伴網站」,以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為基地的綠色學校開始了「綠化」全台學校的工作。「綠色學校」鼓勵全台國中小師生自發性地進行校園自評、提出朝向綠色學校願景的改造計畫,提報網站分享經驗。

王順美說,「綠色學校」沒有強制性,也沒有利益,一開始參加的學校多半是對於環境教育有所期待,也願意學習的學校。民國91年,教育部開始推動「永續校園」計畫,第1年挑出20多個學校,許多是參與綠色學校伙伴計畫的前期學校,每個學校帶著綠色學校的願景及濃厚的環境教育分享熱誠,積極展開校園及建物的局部改善,成為永續校園計畫的行動列車頭。

「我們強調全校式的綠化行動,許多老師一聽到綠色學校這4個字,就想到綠化環境是總務處的事。其實綠色學校是要把所推動各項環保、能源、生物多樣性,以一個願景引導串連、整合起來。所以總務、教務、訓導、校長的工作要相互呼應。全校式經營主要從『校園政策』、『學校教學』、『學校生活』以及『學校設施』四個方面推動環境教育,而且這也代表參與者『全人』的參與,『心』能夠關懷人與自然、『頭』有生態的思維,『手腳』有環境行動的能力,所以這是內外呼應全人的改造。」王順美表示。

KEEP能源教材

目前王順美已經將「綠色學校」交由「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執行,直至97年底加入綠色學校夥伴的學校,已經接近4,000個。另外,也經由台達電公司的經費補助,成立「能源學校」,該網站(http://energyedu.org/keep-course)有一套KEEP能源教材,此教材是美國威斯康新州發展了十數年的能源教育教材,架構全面且完整,提供從幼稚園到高中各領域老師,一種容易使用且兼具思考與體驗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能源素養為目標,是一套非常有趣、生動的能源教材。而這個能源學校就是從綠色學校概念延伸出來,實際上在課程、設施、建築落實開來,參與的學校逐漸獲得當中省電、省錢的好處,甚至學校的能源意識也在提升。

「能源可以用任何形式呈現,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能源?還有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能源嗎?」這是王順美最後結束訪問時丟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省思。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