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最in綠色生活——現代城市交通拼圖

2009/04/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19

字型:


▓撰文:翁鳳英

以鼓吹節能環保交通為主旨的德國fairkehr雜誌,有一期以創新交通工具組合,以達成城市方便快速又環保一文為封面故事,其中說明城市內,符合人性的交通方式有如一幅拼圖般,真正環保的城市,在於如何聰明地將各類交通工具有如拼圖卡片地運用,來拼湊出一幅完美的城市交通圖案。

難道所謂的快速方便就一定代表自己開車?搭乘火車可以省去塞車的麻煩,在城市中悠遊自在行進,騎自行車也可以是不錯的選擇;甚至若是可以走路,也有機會欣賞到平常不會注意到的驚喜景致。響應綠色節能生活是目前最in的議題,本文希望提供歐洲城市交通的多樣面貌,並輔以巴黎和維也納自行車共乘的作法以供參採。

一定要開車嗎?

雖然油價從幾個月前的飆高演變到現在的低價,但在環保的考量與原油蘊藏量愈來愈少的情形下,油價在未來仍會偏高,雖然人們對油價漲價比對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要感受深刻,但是就如同德國烏伯塔大學(Wuppertal Universität)的教授尤根˙格拉荷(Jürgen Gerlach)在去(2008)年柯隆國際自行車展所指出的一樣,即使油價上漲仍無法抑制車輛數量的減少,畢竟對於環保的關心到付諸行動仍有一段距離。

只要是看看德國BMW投注3,500萬歐元,只為了製造007電影裡一次完美的爆破,這種家喻戶曉的電影情節深入每個家庭,而使得擁有一部夢幻汽車成為大部分人的夢想,但是現實是高油價所要付出的代價,塞車時的痛苦與找不到停車位時的懊惱,如果生活觀念未革新,城市未有相關配套交通方式的規劃,則生活在這兩種衝突裡的現代人似乎永遠找不到出口。

尋找出口

許多政治人物以車輛的多少和交通工具的電腦化來界定城市交通是否便利,且不說其論點是否正確,首先不容否認的是城市裡的交通必須讓市民行的便利為第一訴求。曾擔任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長的艾恩克˙朋雅羅沙(Enrique Peñalosa)先前在一次的訪德行程中,表示斷定城市是否為高度文明的標準,不在於快速道路的數量,而是在於這座城市是否能讓孩子們騎著三輪車也能到達他們要去的地方。這個見解和許多政治人物對城市交通的理解有顯著的差異。

在最近5年的發展中,可以觀察到城市的交通規劃總是為開車的人設想,現在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油價上漲的壓力,希望能有機會改變這個趨勢。以人使用方便和節能為出發點的城市規劃現在成為大家熱衷的議題,所關心的對象包括:行人、孩童、老年人和自行車騎士等,另外還配合舒適的巴士或電車或價格實惠的火車套票等,這些都是鼓勵人們少開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是節省油源做到環保的最佳觀念改革。

行的權利

明智的城市交通網必須注意到行人和自行車騎士的需求,也應設想若兩人並肩行走或兩台自行車並騎需要多大的空間,而這種不需要用到能源的行動方式所需的空間,必須由縮小汽車道來爭取。

以英國倫敦為例,都會區以長達580公里的行人專用道貫穿,沿途設有坐椅、廁所和休閒遊樂區供行人使用,人們並且可以利用網路或手機下載路線圖。這個名為「Walking London」的計畫每年花去1千萬歐元的預算,卻幫助這個城市減少因開車而帶來的污染並改善城市形象。

汽車共乘

市政府若能提供設計完善的交通網路,其實也不一定需要高科技的產品輔助才能達到效果,例如以巴士和電車所串聯起來的交通網路就可以深入城市各個角落,建造費用又比地下鐵還要便宜且又方便使用。巴士雖然有時會有塞車的顧慮,但若規劃有完善的連接網路,則是相當具彈性的交通選擇。6年前的東歐大水災淹沒布拉格,也讓大多數的地鐵站遭殃,當時就是靠公車維持該城市行的便利。

因為汽車業不景氣,德國政府在今年提出優惠方案鼓勵人民買車,搶救汽車業顯然高於環境保護,並不是明智的政策。同樣也為德國港口城市的布萊梅,雖然人口增加但車輛卻未增加,因為這個城市有4,800名市民實行汽車共乘(Car Sharing)而讓市區減少了900部私人小汽車的使用,汽車共乘、計程車和出租汽車組成的交通拼圖,讓該城市變成交通方式多樣化且環保的城市。唯一可惜的是,德國政府部門沒能依計畫改善布萊梅的街道,讓汽車共乘能更順利連接各類車站。 但布萊梅至少證明了汽車共乘能真正成為城市的交通方式,並將在2010年於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布萊梅將以「Better Cities–Better Life」為口號標語在當地參展,希望鼓吹大城市也能實現汽車共乘的想法。

全德國目前有12萬人實行汽車共乘,看起來好像很多,但是若以鄰國瑞士只有750萬人口來看,共乘的人卻有8萬人,以德國人口總量來計算,則應該要有85萬共乘人口,距離這個目標,德國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向來以空氣污濁著名的世界大城巴黎,人口擁擠,卻也以自行車出租和嶄新交通計畫而讓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從2002至2007年降低了32%。而現在也以自行車出租為藍圖著手進行電動車輛出租的辦法,只是若是也將設置2萬台電動汽車出租,成本將是龐大支出,至2020年前是否能付諸實現也仍是一個問號。

騎自行車

以「自行車首都」著稱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要達到2015年達到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7噸的目標,將使用自行車列為主要手段。這個城市大刀闊斧地將所有的車道劃分出自行車車道,使得自行車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5~20公里,相較於汽車每小時只有22~23公里,毫不遜色,且自行車可省去走走停停的困擾,丹麥的奧登斯(Odense)甚至沿自行車道安裝了指示燈,提醒騎自行車民眾下一個交通號誌,就靠著這些作法,丹麥騎自行車每年達900公里,是德國人的3倍。

維也納自行車出租

歐洲各大城市目前都有自行車共享(Bike Sharing)的作法,而其中又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實行的成效最為顯著。

全維也納市區目前總共有58個自行車站,600台自行車和1,200個自行車停靠架。這些自行車配有自動感光器可以依光線啟動照明,前後輪煞車和購物籃等配備。

維也納自2002年開始實行自行車共享,剛開始時因為使用者沒有將自行車歸還,而造成虧損。後來在隔年由維也納廣告公司Gewista結合法商JCDecaux取得經營權,將自行車站的部分空間出售做為廣告之用,而取得足夠的經濟支援。

維也納自行車共享的作法以成為3公里內短程交通的最佳交通方式為目標,因此自行車站都位於地鐵站或巴士站的附近。為了避免使用者亂丟車,經營者從借車費下手:第1個小時免費,第2個小時1歐元,第3個小時2歐元,之後每多1個小時就得付4歐元,最多租借時數為120個小時。

97%以上的使用者可以在1個小時之內歸還自行車,也就是說使用自行車完全免費。自行車站都有一個線上即時終端機可方便使用者取走或歸還自行車。即使自行車站的設備昂貴,但是為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政府仍願意投資,而民眾的反應也相當正面且熱烈,2007年時600輛自行車即提供了336,000次的騎乘。

巴黎的作法

2001年當巴黎市長迪拉努(Delanoë)提出,減少汽車用量,並以不同交通型式串聯起這個大都會交通版圖時,曾被反對黨譏笑為荒誕不切實際的舉動。但是在他的推動下,巴黎人現在每年平均騎乘自行車有400公里,大概是8年前的2倍,而自行車停放位也高達25,200個位置,比汽車的停車位3,000個多出很多。

除了所謂的T3電車計畫讓很多巴黎市民享受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2007年7月開始實施的自行車出租,更使得巴黎向綠化節能減碳城市的目標邁進一大步。目前全巴黎共有20,000台自行車供短程使用,單單在實施的第一年9月就已達到每天10萬次的使用率。

巴黎自行車的租用條件為:年租費為29歐元,週票為5歐元,使用後的30分鐘內免費,使用超過2個小時後,每半小時為4歐元。自行車票可在每個車站買到,使用者也可在30個自行車站中自由還車與取車,相當方便。(作者為本刊駐德國特約記者,同時也是台灣公共電視派駐德國杜塞道夫新聞特派員╱有興趣的讀友可逕行上網查詢:www.velib.paris.fr和www.citybikewien.at)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