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用「零排放」推動綠色未來——方興未艾的電動車發展

2009/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57

字型:


▓撰文:陳芃

汽車是文明的表徵之一,除代表個人行動領域的延伸之外,汽車工業更是集科技之大成,從基礎的物理、機械、加工技術,延伸至材料、控制等領域,而車用電子等需求,更是資訊與通訊(ICT)產業的一大舞台。然而,汽車也是能源耗用的巨獸及污染的製造者,如何維繫汽車與文明的連結又去除上述的負面影響,是當代迫切的問題。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清淨能源與安全」法案(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雖仍待參議院通過,但昭示著節能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已進一步落實於法律之中。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宣示補助美國電池業者12億美元,期以綠色科技振興經濟,並在2015年前將推動100萬輛電動車上路。如以每年平均銷售20萬輛計算,已占美國汽車年銷售量的1.2~1.5%,市場潛力已經展露。本文將介紹近日世界各國對於電動車輛的發展動態與相關議題,謹供各界參考。

2010年電動車大戰開打

在政策宣示的市場大餅之外,由於電動車規格(如動力、電池)與周邊規格(如充電站)等尚未建立,能搶先進入此一市場並執牛耳者,將可讓汽車工業排名重新洗牌,不但既有的車商積極投入,電池、機電控制整合等廠商也紛紛加入戰局。

在短期的競爭上,通用汽車的混合動力車Volt已在模擬測試階段,以汽油引擎發電帶動車輛,根據美國環保署(EPA)規範測試,每公升汽油可行走83公里,預計售價為4萬美元。同樣的價位,中國比亞迪(BYD)所推出的E6車款,為純電動車設計,採用鋰電池做為動力來源,號稱充一次電可行駛300公里以上,且15分鐘即可充滿80%的電量。

而Nissan則宣布在2010年推出純電動車Leaf,預期銷售量為全球每年20萬輛。Leaf一樣使用鋰電池,充滿電可以行駛160公里,30分鐘內能充滿80%的電力,數據雖比不上E6,但1.5萬美元的售價非常具有競爭力,更提供出租電池的服務,在周邊市場與售後服務上已預作安排。

在整個企業的戰略上,可看出GM先期將以混合動力車應戰,取其周邊服務(加油站)的完整與貼近消費者已既成使用習慣;在這塊領域中,Toyota身兼先鋒與龍頭的地位。而Nissan、BYD等挑戰者,直接開發零排放的純電動車,但周邊服務仍待建立,將有可能影響消費意願。

對於舊車仍堪使用或沒有預算換車的人來說,是否就難一親電動車芳澤?這裡有個簡便的解決方案!前IBM工程師Charles Perry設計出一組改裝套件,將電子馬達裝置在輪胎內側,讓傳統汽車搖身一變成為混合動力車,可使行駛距離加倍,等於省下一半的油錢。目前這項發明正在申請專利與實驗,預估在3年內上市,售價預估在3,000美元左右。

落實關鍵端看充電設施

針對純電動車的充電需求,世界各國的思維則是同中有異。根據柏克萊大學的研究顯示,為服務電動車充電需求,美國未來十幾年恐怕必須投入3,200億美元用於基礎建設。Ford針對此點,提出無線網路加上電力網路的概念,電動車由無線網路連結電網的智慧電表,甚至可設定在優惠電價時段自動為汽車充電。

Better Place是一家位於矽谷的公司,提出兩類型的充電解決方案,其一為透過如同行動電話基地台般的網路服務,將充電站構建在家中、工作場所、公共設施等地點;另一種方式則為電池更換站,不用花時間等待充電,進站後系統直接自動更換電池,為時僅需2分鐘。該公司已與Renault-Nissan集團展開合作,將在以色列、丹麥兩國展開充電網路的建設。同時,日本政府亦補助Better Place的構想,與日本最大計程車業者Nihon Kotsu合作,展開「更換電池電動計程車先導計畫」,在東京市區內試驗落實電池更換站的概念。

德國則以都會區為優先,由政府提供土地,由能源公司在柏林市區興建至少550個充電站,M.Benz與BMW則共同提供1,000輛以上的測試車。同時,德國也提案訂定電動車插座的工業規格,使各車廠的電動車規格統一,目前與VW、GM、Mitsubishi等公司達成初步共識,未來將使用相同的插座與400V電源。

在法國,Renault-Nissan集團與法國電力公司合作,研發汽車充電與資訊系統,該系統能自動計算剩餘電量,並在電量不足時導引至最近充電站充電,並可自動識別車輛身份與收費。

日本方面,Nissan、Mitsubishi、Fuji Heavy Industry與TEPCO(東京電力公司)共同組織技術規格委員會,將汽車充電方式標準化,充電站普及化,以提升日本電動車的推廣。同時,日本連鎖商店協會(JCSA)也計畫將充電站導入便利商店的可能性。

電池發展將左右戰局

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這也使電池的投資大幅增加,除車廠與既有的電池業者外,IBM、NEC等國際企業也跨業進入。IBM投資開發鋰空氣電池(Lithium-air),預計在5年內儲能量超出現有電池5倍,達到家庭房車續航力800公里的目標。NEC則與Nissan合作生產鋰電池,2011年時可提供6.5萬輛電動車的需求,其耐用度超過10萬公里。

綜觀全球,日本是今日投入電池研究最深的國家,可謂舉國競相開發,除相關企業外,研究機構如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所(NEDO)、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等國家級研發單位均投入大量經費與人力,開發高安全性、高儲能力、長壽命的可充電鋰電池。

鋰電池的儲能能力高、壽命長,為目前車用電池的首選,也使得鋰成為最熱門的資源。玻利維亞是全球鋰蘊藏量最高的地方,約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50%,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日本最先布局,但中國的BYD則緊跟著介入,形成一場鋰礦爭奪戰,也是電動車發展所引起的另一場國際商戰。

綠色將使產業改頭換面

電動車的風潮同樣在國內蔓延,已有數十家業者投入產業鏈中的不同部位,台塑集團亦開始參與研製工作,成為觀察未來發展的首要指標。國內ICT產品製造能力強大,對於鋰電池的材料與應用亦有相當經驗,對於發展電動車來說,具備控制、電池方面的優勢,但在整車製造、制訂各項規格的掌握度、品牌與國外市場業務能力上,仍無法與檯面上的競爭者比較,是故電動車的發展,應集中資源瞄準產業鏈中的特定環節,以取得關鍵地位。

展望未來,電力取代化石能源驅動車輛已為既成事實,人類朝綠色永續地球的方向跨出了一大步,而在這個步伐中所隱含的經濟規模,更可能會是未來20年內台灣產業更迭的關鍵。(作者任職於工研院材化所)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