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836
字型:
▓撰文:翁鳳英
▓圖片來源:fairkehr
北歐5國之一的丹麥,也許和其他歐洲大國比較起來,對讀友而言較為陌生。事實上,這個國土面積只有43,094平方公里的小國,國土臨波羅的海和北海,人口只有547萬。除了風力機設備和技術輸出享譽國際外,丹麥這個小國藉鼓勵國民多騎自行車,減少開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並進而達到節能的目標,有特別值得學習之處。本文希望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居民使用自行車情形,配以市政府推動的政策,在現今能源供應吃緊、能源作物與民爭糧的時代裡,做為讀友節約能源的參採。
一般人對於丹麥人的印象是他們生活步調平和,樂天知命與世無爭。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哥本哈根市民每人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5公噸,大概只有德國人的一半。97%家庭使用的能源統一從能源公司輸入,20%的能源由風力供應,而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每位哥本哈根市民平均每年自行車的行駛距離高達900公里,大約是德國人的3倍。現在這個人口只有50萬的都市,更設下在2015年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環保都市的大目標。
自行車首都
2007年6月在德國慕尼黑所舉行的「VeloCity自行車會議」裡,現任哥本哈根市長克勞斯˙龐丹(Klaus Bondam)大膽地宣布,哥本哈根將在2015年達到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3.7噸,大約是目前德國人的三分之一,而普遍使用自行車將是達成目標的主要作法。屆時,將有一半以上的市民,不論是上班或上學將會使用自行車,而周詳的都市交通規劃將使90%以上的市民可以在15分鐘內,以步行方式到達公園、海灘或游泳池。
一位市長發下如此宏語,令人不禁好奇,他是活在他的想像世界或真的是在建構一個未來環保城市?哥本哈根真有辦法或要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正如同許多高度發展的歐洲城市,發展環保提倡節能,已成為和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的城市目標,哥本哈根的經濟成長一直以來都是維持在水平以上,而在2015年達到所設下的目標,正是實現城市永續發展的重大企圖。
未來自行車藍圖
過去,哥本哈根市民也如其他市民一樣,愛上館子,愛看電影,也喜歡投資房子和買汽車。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哥本哈根是一個人人騎自行車走向戶外的城市。「自行車印象」已成為這座城市無法取代的部分。人們騎自行車的節奏感很高,對於大城市的交通反應也很明確迅速。一般工作天的午休時間,甚至會出現自行車小塞車的現象。
在這個城市,幾乎所有的街道都被劃分成三線道:人行道、自行車道和汽車道。市政府在大交叉路口,都用藍色將自行車道明顯標示出來,以和汽車道分隔。
整個城市現在總共有332公里的自行車道,在未來幾年內會再增設50公里;另外,也將建造連接公園和海灘的綠色自行車道網路,長達100公里。根據哥本哈根市政府技術與環保局的策劃員尼爾˙洋森(Niels Jensen)表示,該市在所有主要道路均設有自行車道,路面有2公尺寬且為雙向車道,而在過去的幾年,為要讓使用自行車的市民更加體會到使用自行車的好處和樂趣,市政府在建造自行車道時,甚至為民眾考慮到背風和迎風的方向。這些努力就是要做到鼓勵使用自行車,並讓汽車減量的目標。
詳盡規劃,邁向低碳城市
哥本哈根為海港城市,城市規劃以不阻絕民眾的親水性格為優先,除了主要道路因需要而設有自行車專用陸橋橫越,另外港口處也設有類似的陸橋,方便使用自行車的民眾,因為該港口原本就可以讓大家自由游泳,因此可隨處見到人們丟下自行車,隨性跳入水中游泳的景象。由於該城市中自行車道的諸多友善設計,讓騎自行車的速度可以到達每小時15~20公里之間,相較於交通巔峰時間,開車最快也只能到每小時22公里的情形,騎自行車實在不失為一個聰明的選擇。
為了達到在2015年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出門都用自行車的目標,另外也確保自行車意外發生率為零,並獲得8成以上民眾的滿意度,該市已經撥出1,000萬歐元的預算,將用來推廣和美化各類自行車設施。目前已有3位專業城市規劃設計師全力投入此項工作中,而全市政府員工也以推廣使用自行車為己任。
以數據來看,哥本哈根市為達到交通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為每位市民每年所投資的金額為20歐元,而柏林則為2歐元,德國使用自行車最為著名的明斯特(Muenster)也不過為8歐元。
目前,市政府正與其他當地交通公司,合作進行模擬一個電子自行車交通圖,現在所欠缺的是一座巨型的自行車停車場。為要與荷蘭阿姆斯特丹並列為世界著名自行車首都,眼看著阿姆斯特丹正在籌建火車站旁,可容納1萬台腳踏車的停車場時,洋森不禁無奈地表示,哥本哈根城市因為腹地小,因此並不容許建有如此大的停車場。
即使如此,這座城市並沒有減退想以普及自行車來達到零污染的目標,好幾年前便開始「行人/自行車策略計畫(Fussgaener-Fahrrad Strategie Plan)」,綠色自行車車道設計師樂德˙貝許(Lotte Bech)就表示,該城市為減少車輛的使用,一般街道的設計首先考慮行人和自行車,以讓自行車和行人可以無所不至,藉由騎車到達任何地點。
公共交通網
哥本哈根這個城市自1947年戰後以來,市內的交通網即以如同手掌和手指來發展,手掌如同市中心,五根手指如同交通網向外延伸,其中以火車和公車等公共交通工具來串聯,手指和手指之間有無數的綠地和公園,60年來保持原貌,並沒有任何一塊綠地或公園因工業化而遭犧牲。
去(2007)年完成向南延伸至阿而曼格島(Armager)的第6條交通線,在此的老舊工業將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低污染的產業和居住區,預計將提供8萬個工作機會以及可容納2萬人居住的住宅區。
從1989年開始,該城市在考量城市發展時即以建造公共交通網為第一優先,這種如手指般的放射狀交通網有其缺點,就是橫向連接並不方便,最遲在2018年前,這個城市將會改善交通連接不便的地方。
開徵塞車稅
未來想在哥本哈根開車,可得先衡量荷包了。為了要達到零排放的目標,市政府參考英國倫敦的作法,將開始對開車的人徵收塞車稅。為了要在2009年的環境高峰會議裡,扮演好地主國的角色並向世人展現哥本哈根在環保推行上的成就,看來雖然一向給人輕鬆無壓力的丹麥人,在達成目標上可是宣示了無比的決心和創造力。
歐盟國家鼓勵自行車作法
一、德國
與荷蘭民眾使用自行車高達28%的情形比較起來,德國人的10%顯得少了點,為了要擴大使用自行車的範圍,德國以國家層級成立了德國城鄉研究中心,其中確立了自行車使用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重要的方式之一。由各範疇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設法將使用自行車的好處,藉由各項研討會和其他相關交通公司的協力合作,讓城市的民眾們瞭解以親身實踐。
二、瑞士
不產生廢氣的交通,瑞士人稱為「慢式交通」,包括行人、自行車和滑板或溜冰。瑞士推行使用自行車可說是在歐盟國家中最早的,從1972年開始,瑞士政府即以訂定法律保護行人和自行車使用者,而一般開車的人也有責任特別當心行人和自行車騎士。
三、奧地利
宣示將在2010年必須減少30%二氧化碳排放的奧地利,將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歸咎於一般小汽車、大貨車和巴士。由奧地利交通協會所出版的交通環保刊物,明白指出各類交通工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並提供民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所能採取的方式,對於向來普遍已深具環保意識的民眾,做了更進一步的教育。(作者為本刊駐德國特約記者,作者特別感謝哥本哈根市政府技術與環保局策劃員尼爾˙洋森(Niels Jensen)提供並解說資料,有興趣的讀友可逕行上網查詢:www.vc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