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67
字型:
▓撰文:翁鳳英
▓圖片來源:Karin Appollonia Mueller/Dumont
德國的網路上最近流行一則廣告,廣告的內容是這樣的:一部997銀灰色保時捷奔馳在白色的背景中,之後場景變換,這部保時捷消失在雨林中,畫面取而代之的是綠色樹木。這則廣告是由德國某租車公司製作,主打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租車服務。廣告中所出現的綠色植物代表抵銷汽車行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上述德國租車公司所標榜的這種服務現在到處可見,因為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願意提供預算,支助溫室氣體排放抵銷計畫。這種邏輯很簡單:由企業或個人所造成的溫室氣體將以其他方式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得到平衡,也就是由這輛保時捷所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將由在熱帶雨林所增植的一棵樹獲得平衡抵銷。
這類提供計算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的公司目前在市場上也有相當的數量,全世界大約有60~70家廠商,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國家,他們為客戶綜合公司因開車、飛行或購物等活動,來計算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再換算成金額,由客戶支付。所得的費用由此類廠商安排去援助開發中國家,而客戶則因此得到溫室氣體抵銷平衡證書。
企業得到這樣的證書,都拿來做為向社會大眾彰顯他們對環保的用心,為企業形象加分。所以民眾只要願意多花點運費,特別選擇德國郵政標以「Go Green」或「CO2 Free」圖章來運送的包裹,從2008年4月開始,就可以免費享受在柏林某餐廳的餐點;而選擇德國TUI航空的民眾,可以獲得特惠租車服務和香水連鎖店25歐元的折價券。
值得商酌的作法
這樣的作法,看似企業善盡社會環保責任,願意為節能減碳貢獻心力,但其實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是真心看待這場地球危機,他們大部分只是藉環保之名進行銷售,希望擴增客源討好消費者而已。正如同德國交通協會(Verkehrsclub Deutschland, VCD)主席米榭.加而曼(Michael Gehrmann)所言,所謂的溫室氣體排放抵銷計畫是荒謬至極的,更糟的是,企業傳達錯誤意念為:開愈多車愈好,每開一部車,就多種一棵樹,有愈來愈大面積的林地是因為開車而造成的。
德國漢莎航空和瑞士航空,他們透過瑞士提供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公司的協助,取得二氧化碳平衡機制,但他們卻忘了航空器在空中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將比地面上所造成的環境危害來得大,不再是種幾棵樹就能解決的問題。
再者,對於企業而言,目前所支付的每公噸的二氧化碳費用標準不一,常常是價格偏低,而大家也應該思考,因為經濟所帶來的環境破壞,是否能由簡單的金錢支付來取得復原?常常一旦環境破壞後,很難再回到原始面貌,而所帶來的影響卻是全面且深遠的。
環保節能需要經濟做為後盾
話雖如此,難道溫室氣體抵銷平衡計畫一無是處?若比起什麼也不做,是否這種措施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在艾伯斯瓦德(Eberswalde)的職業學校擔任教授的渥夫剛.史特斯大斯(Wolfgang Strasdas),他也熱心從事於這類活動,表示認真的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公司,會將財力投注在造成較少溫室氣體的環保計畫中,而在現今的環境中,若沒有金錢為後盾,環保計畫也會淪為空談。
事實上,溫室氣體排放抵銷計畫在京都議定書裡早有規範,這類廠商投資由聯合國主持的計畫,進行在開發中或未開發中國家的節能或新能源開發計畫。這類計畫希望從根本解決問題,因為人類在過去的時光中,使用太多的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也有枯竭的一天。
目前溫室氣體排放抵銷計畫都是廠商自願參加,並沒有強制性。雖然京都議定書中有所規範,但市場中衍生出來的標準卻非常多樣化,沒有統一的控管標準。也因為這樣,市場中也有不肖的廠商將植樹當成萬靈丹,殊不知植樹爭議性大,應特別小心。
目前在德國國家環保單位負責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協助廠商尋找優良服務顧問公司的職員安潔莉卡.史慕達(Angelika Smuda)建議說,廠商在尋找提供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公司時,應考量他們所支援的計畫性質,另外也應要求他們提供鉅細靡遺的計畫內容以及其所遵循的標準而所選擇的投資計畫,若公司拒絕提供這些訊息,則就可認定他們並非負責認真的公司,不需要與他們合作。
沒有零污染的交通
再者,提供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公司也有責任和良知,明白告知他們的廠商客戶,溫室氣體抵銷平衡計畫永遠都不是環保問題的最好解決方式。廠商們不應認為花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浪費作風和以前一樣,不知道反省節能。最好的方式是,不要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就可以直接減少二氧化碳而增加能源效率。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公司應讓客戶知道,他們只願意幫助客戶解決無法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不是那些因粗心或惰性而造成耗能,以致於形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米榭.加而曼進一步說明,廠商應投資有聯合國認證過的能源計畫,大致上為風力和太陽能發電計畫,這些計畫不僅在開發中國家,有時也在自己的社區內。他也嚴厲批評許多提供溫室氣體抵銷平衡服務公司,在與廠商的互動中,常常不去宣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車和巴士才是最佳的環保行為,且也常缺乏節能的相關資訊。
結語
根據顧問公司Point Carbon所發布的資料,去(2007)年因為溫室氣體抵銷平衡而抵銷的二氧化碳僅為全球二氧碳排量的0.25%,大約為7,500萬噸。雖然許多評論家認為溫室氣體抵銷平衡計畫可能會淪為一般人認為只要花錢,就可以任意浪費能源的藉口;但只要市場中具強有力的規範,此類措施仍有其可行之處,重點在於大家應該體認到:只要開車,就會排放溫室氣體,世上沒有零污染的交通。如何憑著自身對環保和能源危機的覺醒,而在兩者間做適當的取捨,應是你我應該深思之處。(作者為本刊駐德國特約記者╱有興趣的讀友可逕行上網查詢:www.jiko-bmu.de或www.cdmgoldstandard.org)
許多廠商將錢投資在造林計畫中,首先是新生林並無法立即吸收溫室氣體,而必須等上數十年才發揮功能。當一片森林遭到人為破壞或天然焚化時,環境效應就接著來到。當人們砍伐林地後,進行的植樹只是單樣化的林木,與原始林有著很大的差別;再者,伐木公司所砍伐的木材之後也面臨存放空間的問題,只好再砍伐其他林區來存放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