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美國油價與交通掠影

2008/1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26

字型:


▓撰文:陳曼麗
▓攝影:張展嘉

石油價格高漲,在2008年如同坐雲霄飛車。高價時,1桶飆到140美元以上;低價時,又跌破100美元。台灣的汽機車族,面對油價居高不下,增加生活開銷,紛紛改乘大眾運輸系統,騎腳踏車上班上學的人也增多。

今年暑假筆者去了一趟美國,看到加油站標示的油價1加侖都超過4美元,想起1992年初到美國,1加侖油價99分(cent),4倍多的差距,令人感受到物價飛揚的時代來臨。其實在出國前購買機票,台北到洛杉磯往返,報價超過新台幣5萬元,漲幅的壓力就令人怯步。油價上揚,和石油有關的交通工具價格波動,牽動敏感的神經。

在油價高揚的時代,居住在面積小的國家,其實是蠻幸福的。每天交通距離,不超過10公里,搭捷運、搭公車、搭社區接駁巴士、騎腳踏車、走路,可以採用的交通工具很多,還可以力行節能減碳的生活。但是在面積大而且公共運輸又不周延的美國,在1人1車的文化下,如何面對油價節節升高來解決交通問題,很多人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油價飆漲,美國行不易

美國人口約3億人,卻有2億5千萬輛汽車,汽車擁有量居世界首位,素有「輪子國家」之稱。長期倚賴汽車,建構非常方便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鄉間連接系統網,以致美國每年消耗的石油占世界石油供給量的四分之一,居於全球之冠。

美國面積9,363,520平方公里,是台灣260倍大;加州面積40.4萬平方公里,也有台灣11.2倍。洛杉磯縣面積10,600平方公里,約是三分之一個台灣,居住約1,000萬人口,卻沒有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在洛杉磯的住家和公司之間,開車30英哩是很平常的事,往返60英哩(約96公里)。如果1加侖可以跑20英哩,就要用掉3加侖,若以1加侖4美元計算,1天的油費就要12美元,約等於新台幣360元,1個月光油錢就要燒掉新台幣10,800元。如果家人的工作地點不在同一個方向,或工作時間不一致,家有兩台車,開銷就是加倍。

改變生活,降低燃油費用

美國人喜歡說「改變 (Change)」,要美國人改變生活方式,可能要從城市規劃開始,由於地方面積大,美國城市是向四周擴散的。一般人喜歡擁有寬敞的住宅空間,輻射式的衛星城規劃,居民開車的距離越來越遠。距離的感覺是相對的,台灣人覺得30英哩很遠,美國人卻覺得很近,高速公路開車時速60英哩,半小時就到了。所以,要去拜訪朋友、吃館子、或去瞎拼(shopping),半小時算是很可以接受的距離。以前曾聽說,有些華僑,每週末要打麻將,願意花2小時車程去找老朋友打麻將。

最近有研究發現,為降低燃油費用,美國人減少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度假,度假也會縮短行程;大部分人又開始選擇到自家附近的地方遊玩。另外,到購物中心採購的數量增加,以減少出門的次數。在有公共運輸系統的地方,居民選擇搭巴士或火車的人數,略有上揚。在共乘制度上,徵求同事共乘,或參加共乘媒合的系統,尋找共乘伙伴的人數也增多。很有趣的一個發現,是美國的志工服務減少,有人推估:是因為生活開銷增加,有些志工要回到職場工作,就開始減少公益性的時間和精力付出。

美國的大學校園都很大,很少看到騎機車的人,學生騎腳踏車比較普遍。校園裡有定時定點的巡迴巴士,而且有好幾條路線可以選擇,對於學生而言,是非常方便的。在加州筆者曾有過一種經驗,有些圖書館是24小時開放,學生半夜12點離開時,還可以請校警聯絡校車免費接送。當然都是以校園為範圍,這對於住校生是很貼心的服務,使得自己擁有汽車的需求度降低。

縮短距離,尋找替代方案

在節能減碳的訴求下,美國使用自行車的比例增加,過去5年,銷售量增加5%,在路上奔馳的汽車,體型漸漸變小,以前那種美國3,000cc以上的大房車,都很少看到。如果有人還在開大房車,大概會引起側目和皺眉,而且隨著油價上漲,年輕人喜歡選擇居住在城市。一方面城市的交通機能會越趨完善,另一方面生活便利與文化設施都可就近獲得滿足。面對能源壓力,新生代為縮短上班距離而調整觀念。

在20年前,科學家就預測石油只能再供應50年。現在石油開採越來越有危機趨勢,物以稀為貴,石油的行情只會漲不會跌,除非人們能找到替代的好方法。短距離移動可以回歸走路和騎腳踏車,在還沒有找出中長距離的最佳運輸工具前,大家靠自己的能力移動到一個能負擔的距離生活。現在市面上已推出複合動力車;研究太陽能車的團隊加緊努力中;而英國推出世界最節能的汽車,聲稱1加侖汽油可以行駛6,603英哩,它的車身是採用碳纖維,重量只有30公斤。明日的生活,全靠今日的努力而定。人類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而美國人要努力調適的工作,還更多。(作者為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