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中國能源外交策略與兩岸能源競合」研討會

2008/1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104

字型:


▓撰文:呂嘉容
▓攝影:張心穎

鑑於中國能源發展之影響力崛起,在國際能源市場逐漸占有重要地位,台灣與中國具有緊密的經濟貿易及地緣政治關係,自是無法排除於中國能源對外發展趨勢之影響範圍。因此,欲藉由舉辦「中國能源外交策略與兩岸能源競合」研討會,探討中國能源外交戰略與兩岸能源競合兩項重要議題,以深化台灣各界對中國能源外交戰略的瞭解與掌握。

「中國能源外交策略與兩岸能源競合」研討會,係由經濟部能源局主辦、台灣經濟研究院執行,所共同舉辦之國際性研討活動,於今(2008)年10月16至17日假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召開。此次研討會,結合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專家針對中國能源外交議題進行研討、交流。研討會規劃三個議題,議題一為「中國能源安全與外交布局」,議題二為「中國能源外交之戰略與影響」,議題三為「兩岸能源發展之競合」。此外,研討會最後並以圓桌論壇的方式,邀請國內精研中國能源外交議題之產官學研專家進行研討交流,就「面對中國能源外交布局,台灣的因應之道」,提供意見討論空間及具體政策建言。總計此次研討會共有17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

經濟部能源局綜企組科長陳炯曉於大會致詞中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也使得中國從自給自足的能源體系逐漸轉向成為仰賴進口能源的國家。為了滿足快速增加的能源需求以及經濟成長,中國近年來即不斷積極在全球尋找能源供應來源、參與能源投資開發,以確保其國內能源安全。因此,在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之能源政策規劃主軸下,能源成為國際戰略及政治外交之重要籌碼。是以,近年來中國大力展開結合政治、軍事、外交及經濟等手段之能源外交,推動與國際政經情勢密不可分的能源合作,此舉不但牽動世界能源進出口國間的競合關係,也讓全球能源結構進一步重組。

陳科長並於會中向各經濟體代表及專家,簡述「中國能源外交」的策略布局,不但衝擊既有全球能源體系,對我國之影響亦是直接具體,讓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更瞭解我國對於中國能源外交之戰略布局不可輕忽的態度。

中國能源外交策略應納入自由市場的規範、原則及運作方式

研討會首場演講,係邀請政治大學外交系暨國際事務學院國際談判研究中心主任鄧中堅,以「中國石油能源發展與外交策略」為題,進行精闢的演講。鄧教授指出,在中國石油安全方面至少有下列五項主要的問題:第一、進口量連續增長,油價高位波動加快經濟運轉成本;第二、石油進口來源過於集中在地緣政治複雜多變的地區;第三、石油貿易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第四、石油市場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第五、石油預警、預測及應急體系有待建立等。

並指出中國在1993年基於市場經濟的原則將能源部裁撤之後,在中央政府體制下就缺乏一個制訂和執行能源政策的正部級機構。中國政府雖然運用重商主義的方式來協助其所屬國家石油公司獲得石油能源,但是基於雙贏的原則以及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在擬定對外政策時,首要考慮的應該是自由市場的規範、原則及運作方式,遵守民主政治的理念以及如何協助需要的國家有真正的發展。

台灣應注意煤炭供應及與巴拿馬的外交關係

研討會並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五所副所長陳詩豪,分析中國對於台灣能源來源國的能源外交作為,並發現,第一、就台灣煤、油、氣三項主要能源來看,短期階段中國能源外交不會造成有立即衝擊;第二、長期而言,煤炭的情勢最為嚴峻,未來可能面臨競爭,而石油的問題應該最小;第三、雖然對於台灣的能源供應不會有明顯的負面影響,但對於能源價格可能會有衝擊;第四、由於中國極為需要委內瑞拉的石油來源,對於巴拿馬運河的航權將極為重視,可能衝擊到台灣與巴拿馬的外交關係。

兩岸未來進行可行的能源合作,台灣的安全將獲得更多的保障

此次研討會除邀請學者外,亦邀請台灣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執行長徐永耀,發表「兩岸能源合作之發展與機會-以油氣探勘為例」專題,會中指出油氣探勘在中國是國家級的重點項目,中國參與油氣探勘基礎教育訓練機構很多,並且四大石油企業分別結合國內外民間廠商的製造技術,充分提供所有油氣探勘所需的基本設備和服務。因此,中國油氣探勘業務,具有台灣無法超越的人力與技術優勢。

兩岸的油氣探勘合作契機,始於民國82年初,目前的政府傾向支持雙方油公司的積極合作,兩岸公司共同併購世界各地有利油氣礦區或擁有優良氣資產的公司,應是未來可行的合作模式,如此將形成「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共存關係,台灣的安全或可獲得更多的保障,亦是雙贏的起點。

台灣應建立長期穩定的能源安全政策

會議最後以圓桌論壇的方式,探討面對中國嚴謹的全球能源外交布局,台灣的因應之道及具體政策建言。綜而言之,中國為解決其能源供應問題,在能源外交方面以石油為主、中亞為標、資源為要的模式進行有系統、有組織的全球布局,用以有效的分散其能源來源與維護運輸管道。在全球能源情勢變化及區域能源競合趨勢下,國際能源爭奪及主要能源大國積極進行能源外交,對我國能源的採購及投資之排擠效應將更加明顯。

因此,我國必須利用各種可行資源與技術以強化能源供應安全,同時思考規劃及建構整體能源外交戰略。追本溯源,應在掌握我國整體能源供應之穩定性、安全性及成本可承受性下,研議符合國家總體發展之能源目標,就國防、經濟、產業、環境及各項民生議題加以協調整合,建立我國未來能源長期發展策略,才能竟其全功。(作者任職於台灣經濟研究院)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