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台灣稻作農家轉作能源作物意願分析

2007/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86

字型:


■撰文:黃瀕儀、詹滿色、黃宗煌

台灣加入WTO後,面臨農業貿易自由化壓力,必需開放稻米進口以及削減境內農業總合支持20%;水稻是台灣栽培面積最廣、農戶數最多的產業,但因生產規模較小,生產成本高,且在政府長期管制進口及保證價格收購制度的保護政策下,缺乏競爭力。而目前之休耕政策若只重「休耕補貼」,卻忽視環境管理,長期休耕淪為廢耕,將使農村文化、景觀逐漸凋零,因此休耕政策應該進行調整,讓農村生態得以永續發展。能源作物的推廣與利用,具有農業、能源和生態保育等三方面的效益,並為台灣農民提供另一土地利用的選擇。

生質能的發展需與推廣能源作物種植配合,降低料源成本有助於提高生質柴油之市場競爭力。但對此一議題過去缺乏實務經驗,多數農民也不瞭解其內涵與意義,因此筆者調查團隊於2005年7至8月間,對苗栗、彰化、台中、雲林、台南、南投、高雄及台北縣等8縣農民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土地利用型態的改變是否為農民所接受,而農民願意轉種能源作物所希望的配套措施為何?其願意轉作之面積有多少?茲分述如下。

問卷議題結果解析

全部受訪326家農戶中,約有152戶願意視配套措施及條件轉作,占總樣本的46.63%,仍有53.37%的農戶絕對不願意轉作。其中,台北、苗栗、台中及雲林,願意轉作的比例高於不願意者;其餘地區則不願意轉作者占多數。且願意轉作農家的農場主之平均年齡(58.83歲)較低、平均家戶全年所得(613,613元)及農業所得占家戶年所得的比例(46.35%)、持有土地面積(0.76公頃)、目前休耕面積(0.29公頃)均比不願意轉作的農戶(平均年齡60.97歲,平均家戶全年所得527,776元、農業所得占家戶年所得的比例42.95%、持有土地面積0.66公頃、目前休耕面積0.25公頃)為高。

所有樣本農戶中曾經種植過能源作物(油菜籽、向日葵及大豆)的有180戶,約占總樣本的55.38%,這些農戶中有意願轉作能源作物者有107戶,約占180戶的60%。另外,在152戶有意願轉作能源作物的農戶中,約70%曾經種植過能源作物。油菜籽為最常被種植的能源作物(70%),其次,約有55%的農戶種植過大豆。在這些有意願轉作的農戶中(149戶),有51.68%(77戶)的農戶選擇油菜籽為最優先選擇的作物;另外,約35.57%(53戶)的農戶選擇大豆為最優先選擇的作物,僅12.75%的農戶選擇向日葵為最優先選擇的作物。在3種政府配套措施的選擇中,所有農戶中,約50.34%(75戶)的農戶選擇由政府提供轉作補貼的政策,30%(45戶)的農戶選擇由政府保價收購的政策,選擇自行與廠商契作的農戶非常少。

以油菜籽為第1優先選擇轉作的農戶,其認為由政府提供轉作補貼的最低補貼金額每公頃至少須46,432元,其願意轉作面積為0.64公頃,如果採政府保價收購,則最低收購價格需約每公斤43元,其願意轉作面積為0.9公頃。如果是以向日葵為第1優先選擇轉作的農戶,其認為由政府提供轉作補貼的最低補貼金額每公頃至少須42,000元,其願意轉作面積為0.81公頃,如果採政府保價收購,則最低收購價格需約每公斤91.25元,其願意轉作面積為0.69公頃。若以大豆為第1優先選擇轉作的農戶,其認為由政府提供轉作補貼的最低補貼金額每公頃至少須49,091元,其願意轉作面積為0.69公頃,如果採政府保價收購,則最低收購價格需約每公斤46.91元,其願意轉作面積為0.92公頃。不管是哪一種作物,願意轉作的面積都約為自有及承租土地的95~100%之間。

依稻作農家選擇轉作能源作物與否的選擇行為Logit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農場主年紀越高者,越不願意轉作能源作物;北部地區轉作意願較中部為高,中部與南部無顯著差異。認為目前休耕補貼標準合理者較沒有意願轉作能源作物;曾經有種植能源作物經驗的農戶,越願意轉作能源作物;二期稻作純益越高者,越願意轉作能源作物;最後,認為轉種大豆純益會比現有作物高者,越願意轉作能源作物。

以Multinominal logit模型來區隔選擇不同能源作物農家的特性的結果顯示,偏好種植油菜籽的農戶相對於偏好大豆者而言,其位於北部地區且認為轉種油菜籽純益會比現有作物高,南部地區的農民相對不喜歡油菜籽;另外,就偏好向日葵相對於偏好大豆者而言,其年紀較輕且位於北部及南部地區,但認為目前休耕補貼金額合理者較不偏好轉作向日葵;最後,偏好種植油菜籽相對於偏好向日葵者而言,其年紀較高、有種植能源作物經驗、認為轉種油菜籽純益會比現有作物高,而住南部、認為轉種向日葵純益會比現有作物高者,比起油菜籽而言,偏好優先轉作向日葵。

整合政策開創三贏局面

政策之規劃深深影響土地使用型態及產權分配,各種獎勵及保價收購措施會衍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也會扭曲能源市場;推廣生質能未來可能兌現的成就,以及造成的經濟、環境、社會衝擊,仍屬未定之數,有賴客觀、可信賴、透明化的決策評估系統,針對有關各能源作物的生產成本資料、影響生產成本的因素、各能源作物轉換為生質燃料所需之轉換成本、未來種植能源作物之後,各種能源作物之能源節約效益與環境效益、對農民所得的影響、以及各種能源策略及措施所形成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能源效益等加以評估。期盼在確切的評估與政策整合下,為農業、能源與環境開創三贏的新局。(作者分別任職於: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系、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系、清華大學經濟系)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