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33
字型:
▓撰文:張為詩、呂嘉容
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在1973年第1次石油危機後開始受到世界各國重視,被視為確保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隔年,國際能源總署(IEA)成立,正式提出以穩定原油供應和價格為核心的能源安全概念。然而隨著環境的變遷,能源安全的內涵也隨著不同階段的國際情勢發展而有所轉變。21世紀開始,能源發展議題不再只是能源價格波動及供應短缺之問題,而是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及經濟成長等三大挑戰。
綜觀全球能源安全議題演變過程可發現,從最初期的建立石油儲備,以確保石油供應的穩定;接著朝向能源多元化,提高煤炭和天然氣占比,以及積極投入發展新及再生能源;一直到近年來著重能源供應永續課題,並且重新審視核能之使用。多數國家的能源政策中,確保能源安全之主要基本原則始終沒有改變,不過依據經濟發展不同時期而制定不同的能源策略,能源結構也隨之調整。
追求3E均衡發展
過去我國在「開源重於節流」的觀念下,所規劃的能源政策,大多以能源穩定供應及經濟發展為主要考量。近年來,環境永續性已經不再是經濟發展與能源供應之限制式,取而代之的是要追求能源(Energy)、經濟(Economy)、環境(Environment)等3E均衡發展為主要目標。然而所謂的永續,不是完全壓抑經濟發展而僅以環境保護為唯一依歸,而是「能滿足當代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子孫的需求為發展模式」。為此,我國應進一步從頭檢視永續性議題下所面臨的挑戰。本文提供以下5個可行方向,期以我國能源安全政策可兼顧永續發展邁進。
一、積極調整和不斷優化能源結構
如同大部分之石油進口國,我國受到1970年代石油危機之波及,政府推行能源多元化的政策,降低石油占能源供給的比重,近年來已降至50%左右,未來預計將進一步降低至30%左右。在能源結構配置上,政府規劃之能源政策朝向降低對石油依賴,提高低碳能源(天然氣)、實現非核家園,以及積極開發再生能源。
然而,高碳能源(煤炭、石油)機組新設受限,加上環境議題的衝突,因此必須加強發展潔淨煤炭技術;而低碳能源(天然氣)現階段安全存量設施不足,加上長期合約即將到期,系統調度風險較高;另外無碳能源(水力、核能)比重仍持續下降,目前占能源供給的比重不及1成;在非核家園目標願景下,無碳能源發展僅限於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但其供應比重、穩定度及可靠度仍相對有限。此外,我國目前高耗能的傳統產業及高科技產業比例仍然偏高,造成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調整產業結構,也有助於降低能源的消耗與使用。
二、重視節約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
上一世紀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後,日本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結構的輕量化,大力發展節能、高效率、高附加價值的技術與產品,積極推行各種節能措施,鼓勵開發節能技術和產品。我國與日本相似度高,是一個能源貧乏的國家,對於進口能源的依賴度很高,政府必須把節約能源及提高使用效率的「節約政策」視為與開源同等重要,不但能減少環境的破壞,亦可增加永續性的使用能源。
三、加強投入新及再生能源發展
臺灣由於過去曾經將重點放在以核能來取代火力及水力發電,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生質能、地熱能等再生能源投入較慢。近年來,政府開始大力提高再生能源占比,以取代對化石燃料之依賴。臺灣發展再生能源發電的障礙主要是電價太低,加上提高再生能源轉變效率及設備利用率都很困難,能源穩定度相對較低,因此存在與其他競爭能源相比成本較高,加上系統聯網產生的電力品質問題,使得政策推動不易,但因全球石油減少及溫室效應,再生能源發電是一條必經之路。
四、加強能源科技研發
根據IEA指出煤炭平均還可開採155年,為化石能源中開採年限最長者,並預測全球消費量在2030年時將達到70億3千萬噸。加上美、日的能源政策,以及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方向可發現,未來煤炭仍是各國主要利用的能源,但面對溫室氣體減量的壓力下,開發潔淨的煤炭利用技術已成為當今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此外,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如規模化風力發電、生質能高效率轉換、太陽能電池以及氫能與燃料電池的技術發展,都是未來我國必須通盤考量與規劃的重點。
五、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在世界經濟相互依賴日趨密切的現今,能源安全已不是單一國家的事情,在國際領域展開多邊合作才能解決能源安全最根本的問題。各國不應互相爭奪能源,而應為了確保能源生產、運輸與消費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合作建立供應框架並加以共用。以上,透過長期能源政策目標的制定,方能宏觀地檢視國內能源安全問題,在執行上更為明確有所依歸。我國以往多注重能源短期策略的規劃,未來若能擬定中長期願景下的戰略計畫,對於我國能源安全會更加有保障。(作者為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