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鄰避」到「好厝邊」——三峽垃圾衛生掩埋場封閉復育成果

2006/09/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115

字型:


▓撰文:謝惠子 ▓圖片提供: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提起垃圾衛生掩埋場,相信讀友們的刻板印象就是髒亂、惡臭、污染、甚至是蒼蠅滿天飛舞!本文即分享「三峽垃圾衛生掩埋場」封閉後的復育過程,讓讀友明瞭台北縣三峽垃圾掩埋場如何本著「麻雀變鳳凰」的努力精神,成功轉型為兼具「環保」、「經濟」、「社會」、「人文」的「再生能源發電園區」!

約定前往三峽掩埋場採訪的那一天,風雨正交加。落坐在場區辦公室內,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工作人員表示,「雨中的三峽場別有一番風情呢!一點都看不出曾經是垃圾掩埋場的模樣。」真的,轉身看向玻璃窗外的高大老榕樹,串串雨簾下已濛上一層薄霧,看來細緻而雅潔,更何況就在去(2005)年5月,此地還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掩埋場園遊會」,據說參加人數近千人,顯見三峽掩埋場已從人人「鄰避」的惡鄰居,成功變身為大家的「好厝邊」。

從垃圾場到友善環境

三峽掩埋場是台北縣第1座區域性垃圾衛生掩埋場,占地面積達18公頃,實際填埋垃圾面積約8公頃,自1993年4月啟用,供鄰近的大三鶯地區聯合使用,至2000年6月封閉時,累計掩埋垃圾總量達135萬公噸。

之後三峽掩埋場配合環保署「封閉垃圾掩埋場復育再利用計畫」政策,透過公害防治(包括大地工程、地表水、滲出水及廢氣收集與監測系統)、植生綠化及再利用等工程,執行階段性的場區復育計畫,以期達到改善空氣品質、提升生活環境品質、提供生態與環境教育和資源永續利用的目的。

環保公園:美麗「後花園」

三峽掩埋場封閉後初期,考量場區當地氣候、土質、地層下陷及沼氣地熱對植物傷害程度等因素,選擇以「假儉草(窮人草)」進行地被種植。待場址狀況穩定(沉陷、臭味、沼氣散溢處理、場區地熱等)時,於2003年旋即擇定合適栽植的區域,由台北縣農業局無償提供大葉杉欖、南洋杉、海檬果、杜英等2,600多株苗木,實施植木養護以提升綠美化成效,結果復育成績非凡。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往進行土地開發、道路拓寬等公共工程難免需要請「樹木讓路」,而使得許多珍貴老樹「不得善終」,因此環保局本著「老樹無價」觀念,將三峽掩埋場部分場區規劃成「樹木銀行」,提供台北縣的樹木永久植栽之用。繼去年將萬華國中因校舍興建施工而被迫遷移的104棵大校樹,藉由吊車、怪手等重型機具的協助,成功移植至三峽掩埋場棲身後,今年7月,三峽掩埋場再度與農業局聯手合作,將特2號道路(土城環河路)因施工被迫遷移的175棵老榕樹及印度橡膠樹等,陸續移植到場區內。而為了提供這些「綠朋友」最好的生存環境,工作人員使用了客沃土改良土壤,細心的將樹幹切口塗上樹脂,並利用稻草包裹整株樹幹,每天澆水防止水分流失,期使更多清新綠意能夠繼續「森呼吸」下去。未來三峽掩埋場仍將不斷推動「將大樹移植,讓生命延續」工作,讓搶救老樹過程成為一場最佳的生態教育。

在此同時,三峽掩埋場亦依據「環保公園」藍圖,分階段完成培植花木盆栽簡易溫網室,並向環保署爭取補助,設置有培育花卉苗木的「太陽能玻璃溫室」,而栽培出來的美麗苗木,除了供應局內做美化環保、分送參訪來賓外,也讓執行復育計畫的工作更具指標性意義。

「因為種了花草,種了樹木,所以蝴蝶飛來了,蜜蜂也來了,就連松鼠都跑來棲住!」如今三峽掩埋場已是當地民眾休憩的「環保公園」,並是建立起「雙贏互惠」模式之台北縣轄樹木移植的「樹木銀行」,以及培植花木的美麗「後花園」;除了為掩埋場的復育土地再利用樹立「生生不息、資源永續」典範,同時也讓已綠意盎然的掩埋場逐步邁向「環保森林公園」面貌。

減量降溫:沼氣回收再利用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造成現今全球氣候變遷及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但讀友們可能不知道,甲烷對全球溫暖化潛勢(GWP)卻是二氧化碳的21倍,其危害地球環境程度更甚,因此不容忽視;而掩埋場中散溢的沼氣即飽含溫室氣體甲烷(約占一半以上)。三峽掩埋場自2002年初,即著手推動沼氣回收再利用,設置有25口沼氣抽取井、4座沼氣收集站、2部鼓風機組、1座沼氣燃燒塔及其他附屬設備,並於2005年完工全國首座微型氣渦輪機(Microturbine)90瓩沼氣處理發電設施,每月約可節省電費4萬元,每年發電可達約57萬度之綠色電力,因此換算每年在抑制國內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之成果為:回收三峽掩埋場沼氣達580,000立方公尺、削減掩埋場之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達210公噸,相當於替代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約5,150公噸當量,及節省國家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減量成本支出達6,600萬元。

此外,「沼氣發電」亦供給了三峽場區運作所需的全部電力,不僅讓台電退位為備用電力,其藉由先進的工程技術以回收場內垃圾資源方式,更將原本是破壞環境的污染物,轉化成符合世界潮流的再生能源提供「綠色電力」,成功的建立了「環保設施新形象」,也兼具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再生能源發電園區」多方功能。未來三峽掩埋場將持續推動沼氣回收再利用計畫,以達到充分利用場區沼氣之餘裕產量。

資源不浪費:「彈」出一片天

大雨持續叮叮咚咚落下,美好氛圍彷彿正譜唱著四手聯彈的好音樂,而三峽掩埋場的「好」當然不只於此。「三峽掩埋場自封閉復育並完成綠美化工程後,即利用場內舊有的機械維修廠,重新規劃成1座資源回收廠,以收納拆解來自中和、五股、深坑等11鄉鎮市的廢彈簧床墊。」工作人員表示,運用政府多元就業方案人力所進行的拆解工作,除了提供中高齡失業者就業機會、減少環境污染,更延長掩埋場的使用年限並紓緩闢建新場壓力。截至目前為止,共拆解了超過58,000多床,回收廢鐵量約820公噸,變賣後增加縣庫收入近130萬元,避免浪費掩埋場容積約32,800立方公尺,及省下掩埋場闢建成本超過8,200萬元。

由於三峽掩埋場的完善管理規劃,並充分利用發揮了掩埋場的資源及功能,因此三峽掩埋場在封閉復育綠化再利用之成效評估上,獲得全國29座掩埋場評比中的第1名,同時被評鑑為全國唯一A級的封閉垃圾掩埋場。

大哉,民之所欲

「以往政府要興建掩埋場的時候,常常因為民眾的疑慮而時遭抗爭阻擾,或在是闢建及操作時造成當地居民生活上的若干不便。因此為了要扭轉民眾對掩埋場的負面觀感,除了做好規劃讓掩埋場成為生態復育再利用的場所,創造更多環境利益來回饋當地居民,並讓民眾能夠貼近感受外,也好讓今後掩埋場於興建時能夠多一分正面力量,使垃圾掩埋場不再是附近民眾的夢魘。」工作人員如此深切盼望著。

未來,三峽掩埋場將朝向以「環保藝術園區」風貌呈現,逐步達成封場時對民眾承諾的復育藍圖,期以更多元的復育設施功能符合民眾需求,創造更多社區價值回饋給當地居民,真正做到「民之所欲,我欲與之!」(感謝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資料參考)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