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油品訂價及其政策意涵

2006/1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1053

字型:


■撰文:吳榮華*、黃韻勳、劉靈彥 ■攝影:吳銘峰

由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顯著,為反應國際油價,2005年至今國內油價已多次調整,油價政策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此外,經濟部於9月25日宣布採取浮動油價調整機制,中油公司將於每週二公布新油價,主要以週一之WTI價格與上週一WTI價格之變動幅度,反應在中油稅前油價。目前預計試辦至年底,並進行全面的檢討與評估。浮動油價機制將有助於未來油價漲跌與非經濟因素、物價脫鉤,並與國際油價連動。

影響油品價格之主要因素為稅前成本與稅賦,因此本文先透過國際間汽油價格與稅賦之比較,以瞭解國內汽油價格及稅賦與國際間之相對水準,最後探討我國油品訂價機制與相關稅賦,期有助於思考油價修訂之方向。

國際間汽油價格比較分析

據資料顯示(Metschies,2005),國際間汽油價格水準差異大,其價格範圍低至土庫曼的每公升2美分(約新台幣0.66元),高至冰島之每公升164美分,其價格差距高達82倍。同時期台灣普通汽油價格每公升為71美分,在172國中排行第105名,顯示我國稅後之汽油價格相對偏低。

若對國際間汽油稅前價格及其稅率進行比較顯示,台灣稅後汽油價格僅高於印尼、美國與加拿大,但遠低於日本、南韓、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以成本而言(稅前價格),台灣並非最低,但加上稅賦後,台灣普通汽油價格顯著偏低。

由上述汽油稅前價格與稅率分析顯示,我國在國際間屬稅賦偏低之國家。反應我國在油品訂價政策上採取低價格政策。短期而言,有助於穩定物價及維持產業之國際競爭力。長期而言,有影響能源使用效率、缺乏節約能源誘因及不利發展再生能源與節能技術之虞。

我國油品訂價與稅賦之探討

一、我國油品訂價機制
影響油品價格水準之主要因素為稅前成本與稅賦,稅前成本主要視原油價格及生產者的煉製、行銷成本而定,在符合法令規範的原則下,促使油價訂定透明化與合理化,為能源訂價政策之原則。以我國石油公司而言,其調整油價之主要理由為反應成本,但購油(長期合約、現貨)、煉製、營運及經營效率等資料宜系統化呈現,以免遭質疑。

台灣油價長期受政府干預,短期內雖有穩定經濟之效果,但也衍生相關後遺症,如:扭曲價格機制、國庫補貼用油者之公平性、影響中油長期競爭力以及影響石油安全存量等。因此合理的油價機制應回歸市場價格機能,並減少非經濟因素干擾。(目前試辦浮動油價符合回歸市場機制精神)

未來實施浮動油價時尚須考量相關配套措施,如:調整頻率、反應實際成本(原油、煉製、行銷與經營績效)、購油成本與WTI之關聯性(因台塑、中油主要進口原油80%來自中東而非WTI,雖WTI與Dubai連動,但市場特性不盡然相同),以及切割企業會計帳。亦宜評估油價與主要油品市場(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而非油品進料(如WTI原油)之可行性。

二、我國油品稅賦之探討
除稅前價格外,合理之油價宜考量使用者付費及外部成本,若能精確客觀的予以推估,並在稅賦上反應,可做為訂定合理油品價格調整方向之參考。

由前述比較顯示,我國汽油在國際間屬稅賦偏低之國家,長期易造成能源配置扭曲,並較稅賦高之國家缺少因應高油價之政策性工具。若對最終消費性之汽、柴油課以較高稅率,影響其稅後價格,可進而引導消費者行為,對汽、柴油之使用產生抑制效果,以達到節約能源與減少空氣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之政策目標。

目前研擬中的「能源稅條例」符合使用者付費及油品外部成本內部化之原則。以汽油為例,目前規劃課徵之能源稅第1年每公升課徵6.83元(原貨物稅額),第2年起每年調高1元。但實際施行上則需詳細評估,宜詳加考量國際油價水準及對物價波動與產業之衝擊,訂定合適的開徵點。另現行汽車燃料稅宜評估隨油徵收之可行性。

結論

國際間汽油價格差異大,同時期台灣普通汽油價格在172個國家中排行第105名,顯示我國稅後之汽油價格相對偏低。稅前價格及稅賦為影響各國汽油價格高低之重要因素,但稅賦差異的影響明顯大於稅前價格(反應成本之價格)。為促使油價訂定透明化與合理化,石油公司宜將購油、煉製、行銷等資訊系統化呈現,以免遭受質疑。油價機制宜回歸市場機制,減少非經濟因素干擾,目前試辦之浮動油價符合此精神。未來浮動油價之實施宜考量配套措施(如:調整頻率、反應實際成本)。另宜評估與主要油品市場而非僅是原油市場連動之可行性。

對汽、柴油可考量課以較高稅率以反應使用者付費及外部成本,藉由稅率管理變動,引導消費者行為,抑制汽、柴油消費,達到減少空氣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之政策目標。目前擬開徵之能源稅條例符合此精神,可將油品外部成本內部化,並鼓勵節約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穩定能源供應、開發替代能源以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但在實際施行上則需詳細評估,宜詳加考量對物價波動與產業衝擊,訂定合適的開徵點,另一方面則須獲得民眾與產業(如運輸業)的共識,共同商討詳細配套措施。(作者為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教授*及研究生)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