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974
字型:
▓撰文:謝惠子
「太武山好風光╱料羅波濤氣萬千╱浯江山水碧連天╱從古早到今天金門精神永淬鍊」。金門縣歌裡,有山、有水、有惕勵。曾經在隆隆砲火中寫下不少戰役史蹟的金門,是保障台澎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金門雄峙閩海、汪洋四環,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等稱呼。金門的得名始於明洪武年間置守禦千戶所,江夏侯周德興築城建垣於此,又因其地位內捍漳廈,外制台澎,擁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因之名為「金門」。
金門縣總面積為150.45平方公里(不含烏坵),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宛如金錠狀。金門除大金門本島之外,尚包括小金門、大膽、二膽、東碇、北碇等12座島嶼,星羅棋布如眾星拱月,現居住人口約有6萬多人。
海上仙山的經建方案
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的金門,島內的基岩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島上土壤多為砂土及裸露的紅壤土,自然條件不佳,以致農產不豐;加上四面環海,淺灘深澳,所以居民或移居台澎,或遠渡南洋異域謀生,因此金門華僑足跡遍布東南亞各地,自古就有「僑鄉」之稱。
所以在民國81年,中央政府指示規劃推動「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期使金門的經濟能夠快速發展,並縮短台金國民所得差距。此經建方案包括:農業、電力、觀光事業、運輸及社會建設等五大項計畫,期將金門建設成為農業與戰地特色並重的觀光遊憩區,經濟建設與國防戰備相結合的海上公園。
之後在民國88年,中央相關部會再度針對金門縣的交通、觀光、醫療及水資源等問題,擬定第二次「金門地區綜合建設方案」,內容根據金門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特性、發展瓶頸,以及政府投資重點方向,研擬發展目標,進而帶動金門地區經濟與民生的全面發展。時至今日,金門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已達9%以上,平均每人生產毛額約為30萬元,顯見了經建方案的極佳效果。
走過戰地政務的金門電力
為了建設金門,先總統 蔣公曾經訓示:若要發展戰地經濟,應以擴建電力為首務。提及金門電力的發展史,確是一段漫長的演進過程。民國39年,金門人在金城成立金門電燈公司,並成立山外、沙美兩個發電所,但是供電時間僅限於晚上7至9點,所以在48年以前,煤油燈仍是金門主要的照明設備。
民國48年,金門縣政府成立金門電廠,並將供電時間延長為5小時(晚上6至11點),但供電區域仍僅限於金城、新市、沙美等地區,且供電品質不佳,時斷時續,影響居民生活。之後金門電廠於49年改組為金門發電廠。51年,由台電撥贈發電機,台灣區水泥公會、台灣區機器公會捐贈水泥及鋼筋,金門始興建莒光發電所,供金城鎮用電。至56年太武電廠加入後,金門全島才開始真正享受到全天候24小時的電力服務。
民國57年,金門發電廠又改組成立福建金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電),至71年陸續完成長江、麒麟、夏興發電廠之興建,使全島擁有5座發電廠,裝置柴油機組共25部,總裝置容量為34,916瓩,達到家家有電、時時有電的目標;但由於發電成本高昂,所以金電在80年時由台電代管,虧損由中央補貼。
金門在81年解除戰地政務後,觀光人潮不斷增長,使原有的發電量已不敷軍民所需,為了進一步滿足用電需求,金電於83年報奉行政院核定,於金城鎮興建塔山電廠。而台電在85年接受金電委託、隔年又接手正式經營金電後,即積極趕工興建塔山電廠,並在88年進行夏興與麒麟兩座電廠的擴充工程。90年10月,長江與太武兩電廠因機組逾齡而報停。
今日,大金門有塔山(64,600瓩)、夏興(22,312瓩)及莒光(4,540瓩)三座發電廠,小金門有麒麟電廠(5,672)一座,共24部、總裝置容量為97,124瓩,年發電量逾2億度以上,為金門帶來燦爛的光明。值得一提的是,身為坑道電廠的太武發電廠在退停後,日前由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台電金門區處達成合作協議,決定將其闢建為電力博物館,期讓老電廠成為金門觀光的來「電」新兵。
富裕金門的油庫計畫
金門目前有6座加油站及2個漁港加油站,平均每月發油量約1,000公秉左右,由中油的油輪在料羅港進行卸油提供使用,所以在料羅灣陳坑以南的海面約2,000公尺處, 設有專用海底輸油管水鼓4個,供油輪在金門卸油時專用。
過去金門在戰地政務時期,係由金門縣政府負責民用油料的供銷業務,那時中油僅補助台灣碼頭裝卸費、海運費等,其餘的油桶包裝銷售管理費及耗損等,均由金門縣政府自行吸收,所以油價一直高於台灣地區。後於71年奉行政院核定之「金馬油價應與台灣地區相同」規條,從此民間用油納入軍艦運補,台、金油價始調整一致至今。
但金門在戰地政務終止後,軍方基於戰備任務為優先考量,所以無法長期支援協運,加上金門地區油料需求漸增,故行政院特指示中油在金門興建輸儲油料設施(金門油庫,又稱金門供油中心)。中油經過多次會勘後,選定金湖鎮陳氏宗親會的一塊土地約3公頃,做為建造油庫之用。其規劃進行的工程包括:興建1,500公秉地面油槽6個,分別儲存汽油與柴油;鋪設8吋油管二條及庫內管線;灌裝設施、營業室、泵房、電機室、油氣回收處理等相關設備。因此該計畫除了加大服務金門地區民眾、進一步帶動地方建設外,也更能提升生活品質。
酒香獅猛的金色記憶
提及金門,酒香四溢的「高粱酒」與隨處可見的「風獅爺」,都是具代表性的產物與傳奇,而太武山上 蔣公所題的「毋忘在莒」勒石,更是金門典型在夙昔的表徵。近世以來,金門先後歷經了「古寧頭」、「大二膽」、乃至於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等戰役,亦在屢次槍林彈雨的洗禮中卓立得更加堅強。如今,砲聲已遠,海上仙山的「觀光立縣、文化金門」新風采,正待遊客造訪!(資料來源:金門縣政府網站、台電公司網站、中油儲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