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793
字型:
▓撰文:林偉凱
台灣地小人稠、資源有限,如何積極開發本土自產能源是極為關鍵的,而風力發電正具備這樣的條件。
由於風力發電是十分年輕的產業,與其談論台灣風力發電產業發展之路的阻力與障礙,不如說,再生能源的「前途」雖然可期,但這條道路尚未浮現,亟需政府制訂有前瞻性的能源政策加以扶持。以下筆者即針對我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策略與前景提出建議,供各界參採。
我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策略
一、政府政策性支持
政府過去的政策促成了IT產業的發展,現在支持新能源的付出也將是值得的。在台灣本島,風力發電可以減少燃燒化石能源並降低污染,現在給予再生能源成長的機會,未來才能夠享受乾淨能源。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享譽全球,惟產業結構若太單一集中,風險則相對較大,今若能逐步引進風機製造技術,在政策支持下使風電產業生根萌芽,不但可以減少對電子業的過度依賴,亦可以全球為市場目標,創造另一波繁榮。
二、使新能源提前與傳統能源競爭
風力發電的歷史不長,但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已有令人咋舌的進步,特別是風機成本下降的快速。根據統計,風力發電平均每3年增加1倍的裝機容量,風機成本也下降15%,故隨著風機技術的進步,加上微觀選址專業能力的成熟,使得風力發電的成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反之,傳統能源的成本則由於原料的日益短缺,加上社會對環保的要求提高等因素,成本價格逐漸上漲。因此政府若能持續給予國內風電產業發展扶植與鼓勵,則風力發電在未來5至10年內將可與傳統能源分庭抗禮,進而促進風電產業的發展。
三、採固定電價方式支持風電業者
採固定電價的方式即是:使投資者的回報,得到一定的法律保障,進而吸引投資人繼續投資。眾所周知全世界風力發電執牛耳地位的是德國、丹麥與西班牙,以上三國風電事業成功的主要原因即在於:採用固定電價的方式。德國於1991年立法要求電網應依最終用戶電價的90%收購風電,至2000年4月1日更就此立法再為修正,精神一致,只是再區分風力的強弱,決定電價的高低。目前國內在電業法通過前或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前,依「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再生能源電能收購作業要點」(2003年11月11日起),台電將以總簽約容量30萬瓩為限,以每度新台幣2元收購再生能源電能,即是落實採固定電價方式支持風電業者的具體作法。
四、訂定短、中、長期風力發電設備產業發展項目
由於國內風力發電設備產業處於萌芽期階段,未來在政府法規制度建立、市場推廣、及產業技術輔導升級下,將逐步建立國內本土的再生能源設備產業;尤其在風力發電設備與系統零組件方面,短期上不僅期望達到部分設備或零組件之進口替代,中期更須規劃國內風電設備及零組件可以取得國際大廠的認證,長期展望甚至希望能進一步出口擴張,爭取海外市場商機,成為國際風電大廠供應鏈體系的一員。
持續再造,榮景可期
另就產業展望提供以下建議:
一、引進製造風機技術
在我國,政府常常不遺餘力地推動各種工業技術的引進,若是能有配套的鼓勵政策,那工業技術的發展就會更順利。例如西班牙在引進製造風機技術方面,就做得極為成功,其中國家政策即提供了良好的鼓勵環境,因此加速了風電製造業的發展。台灣目前許多中小企業有非常好的工業基礎,若能引進丹麥或德國的風機製造技術,也可以使該技術在我國生根發展,並且可能成為半導體工業外,另一枝先進的新秀。
二、產業結構轉型
風電廠所在處常是經濟結構相對較為弱勢的地區,若能積極發展風力發電,一方面可以刺激當地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又能增加就業機會,還有風場可做為觀光旅遊一景,又可吸引遊客,成為觀光景點,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當地收入。再者,風機的製造亦可提振上游產業的復甦。例如,2004年德國鋼鐵業的最大消費者就是風機製造商,台灣傳統鋼鐵製造產業,在新製造科技的帶動下,渴望走出景氣遲緩的困境,若台灣能跟上未來的腳步,積極推廣再生能源的使用及製造研發,在新產業的帶動下,台灣的傳統產業相信將可再創另一個台灣奇蹟。
三、輔導廠商積極推動風電產業發展
日前由經濟部工業合作推動小組主導,金屬中心、工研院能資所等配合協助廠商引進風電設備技術專案,即是要引進風力發電設備系統設計與整合關鍵技術,建立國內風力發電設備產品標準規範認證機制,進而擴散移轉技術給國內風力發電設備業者為目標。筆者認為這是最直接並最具成效的做法,希望政府未來在資源與技術上能繼續給予廠商輔導與支持。
四、建立專業網站加強推廣
風力發電在國內有近七成民眾知道這項產品,但是要獲得足夠的資訊選擇廠商及產品品牌卻是不容易的,因此建立一個共通、易懂且又專業的網站來加強推廣是需要的。(作者為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