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孫運璿

2006/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11

字型:


█整輯:何佩芬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於2006年2月15日病逝於台北,享年93歲,本刊僅以此文向這位曾經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之一,並且對台灣電力設施有卓越貢獻的長者,表達深切悼念之意。

相信「孫運璿」對於台灣的「4、5年級生」而言都不會陌生,他與台灣經濟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孫運璿擔任閣揆的時期,台灣面臨台灣美國斷交衝擊、及2次的能源危機與國際經濟衰退,然而孫運璿領導的內閣其經濟成長率平均達7.4%,比較當時的工業國家與多數開發中國家為高,因此締造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

恢復台灣戰後的電力系統

說起孫運璿與台灣的故事,要從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54年說起。當時美國將軍麥克阿瑟下令將所有戰敗的日本僑民遣送回國,台灣電力事業頓時失去3,000位的日本技術人員,他們離去前還預言「3個月內,台灣將一片黑暗」。

當時孫運璿擔任台電公司機電處處長,率領著5、60位工作人員,並號召由台南工學院、台北工專學生所組成的團隊,揹起修復電力的重任,走遍全台,經過5個月的努力,台灣恢復80%的供電容量。孫運璿憑著不服輸的個性,愈遭困難愈要披荊斬棘的精神,破除日本技師的預言,奠定台灣電力設施的基礎。之後,孫運璿就從台電的機電處長、總工程師到總經理,完成數項重大電力建設。

人人有享受電力的權力

在台電擔任總工程師的孫運璿,主張人人都有權享用現代科技,於是擬定長期計畫,在深山、偏遠地方架設電線,他堅持縱使政府超額補貼,也要將電力普及到每個鄉鎮,這項計畫使得全台灣99.7%的人口都可以享受電力,比日本、韓國還普及。孫運璿,綜其一生最被台電部屬讚許的莫過於「與士卒同甘苦,更身先士卒」,他常常挽起袖子,與台電的同仁「撩下去」,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與部屬喝酒聊天,叫出對方的名字,因此當他號召大家動手做時,大家總是更賣力工作。

當時,世界銀行看中孫運璿領導台電的傑出表現,於1964年聘請他做奈及利亞電力公司的總經理。在3年的任期內,他推動公司的管理革新,興建尼日河水力發電工程,將水力發電連成個大系統,共增加奈國發電量的88%,可謂成效卓著。1967年孫運璿回國出任交通部長,任內開始規劃北迴鐵路、中正機場、台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南北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建設。

被稱為「工研院」之父

969年孫運璿改接掌經濟部,當時的台灣經濟已發展到一個階段,要升級,則必須擺脫勞力密集,提升科技水準;因此他瞄準兩項目標,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及製造積體電路。

在孫運璿不斷的溝通、協調下,立法院終於通過工研院設置條例,而「工研院之父」的頭銜也落在他身上。為了製造積體電路,孫運璿、潘文淵、方賢齊擬定出發展計畫,從招人、訓練、建廠房、選擇合作對象,都訂出時間表,經過眾人的分工及不斷努力,為日後進軍大型積體電路及電腦業打下紮實的基礎。在孫運璿擔任經濟部長8年多的時間,台灣面臨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友邦斷交等重大事件。他不但抑制物價的飆漲、通貨膨脹,還全力推動各項經建計畫、拓展貿易,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工業,使台灣經濟持續發展。

1978年當時的總統蔣經國提名其出任行政院長,在孫運璿擔任院長任內,台灣經歷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第2次石油危機等各項內外挑戰。能源局的前身「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亦是於石油危機時,奉孫揆指示成立。但他沉著因應,一方面持續推動各項經濟建設,包括闢建新竹科學園區,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加強培育及延攬高級科技人才方案」,成立「同步輻射中心」,成立中美貿易小組,開放與東歐5國直接貿易等;另一方面,開始策畫研製IDF戰鬥機。由於戮力從公,不幸於1984年發生腦溢血中風,同年5月15日率內閣總辭,爾後受聘為總統府資政。(資料來源:能源局發行之「源起不滅」)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