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58
字型:
▓撰文:吳福成
※關鍵字:京都議定書 俄羅斯批准 溫室氣體排放
延宕七年遲遲未決的「京都議定書」,終因俄羅斯政府的批准,並於2004年11月18日向聯合國遞交加入該議定書的文件,而使該議定書得以於90日後,也就是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肯定俄羅斯此舉,表示這是全世界對抗氣候溫暖化帶給地球威脅時,所邁出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步。然而,俄羅斯批准「京都議定書」,其內部也歷經一番激烈爭辯,本文將報導俄羅斯這臨門一腳,背後所歷經的複雜過程。
回顧全世界對抗氣候溫暖化所做的努力,最早源於1992年5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該次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並於1994年3月生效,這是人類第一份防止地球溫暖化的條約。「京都議定書」即脫胎於此一國際公約。
1997年12月,面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氣候溫暖化,為了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在京都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並通過旨在限制已開發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其目標是設定於2008至2012年間,將已開發國家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氯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削減5.2%。另外,為了使議定書能真正發揮作用,還規定只有在佔199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5%以上、至少55個國家和地區批准該議定書後,才能正式生效。
雖然目前多達120多個國家批准「京都議定書」,但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與議定書所要求的仍有一大段距離;特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美國(佔全球36%),又於2001年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會影響美國經濟」、「開發中國家也應承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為由,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因此,在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佔全球17%的俄羅斯,對「京都議定書」能否生效就扮演著關鍵性角色。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支持,「京都議定書」可能將無限期拖延下去。
<插入表:「京都議定書」的源起、發展>
正反論辯各有立場
事實上,應否批准「京都議定書」,在俄羅斯內部有著激烈的爭論。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如果簽約國本國不能完成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可以無償援助其他國家改善設備,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此時援助國即可以購買被援助國減少的排放量,也就是通稱的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權(或稱「配額」)。俄羅斯支持批准「京都議定書」的一派強調,自從1990年以後,俄羅斯的經濟一度萎縮,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比1990年減少32%,因此可以把多餘的排放量配額出售給需要達到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的國家。推估下來,在2012年之前,俄羅斯出售溫室氣體排放權即可獲利約200億美元,對國家財政收入有很大貢獻。
另外,俄羅斯批准「京都議定書」,還有吸引外資的作用。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士、「京都議定書」首席專家丹尼洛夫即指出,俄羅斯參與全球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合作機制後,將大幅吸引外資對俄羅斯能源部門,特別是節約能源技術領域的投資,屆時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集團、統一電力公司和鋁業公司等企業將獲得巨大利益。
除了經濟產業利益的考量,批准「京都議定書」對俄羅斯也有外交上的好處。目前俄羅斯正積極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而歐盟(EU)方面即以支持俄羅斯早日加入WTO為由,希望俄方儘快批准「京都議定書」。特別是,近年來俄羅斯在處理內部分離主義車臣獨立運動的手段激烈,引起歐盟的批評,而為緩和歐盟藉此干擾俄羅斯加入WTO,經由批准「京都議定書」,正可凸顯俄羅斯對維護全球生態環境的建設性形象,同時也有助於早日加入WTO。
但是,俄羅斯境內反對批准「京都議定書」的聲浪也很大。主要的說法是,出售溫室氣體排放權賺取利益是短視的作法,俄羅斯再經過10至15年的經濟發展後,燃料使用必將大幅增加,現在為了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符合「京都議定書」的規範,將來俄羅斯恐怕要付出10倍的代價來對相關產業進行現代技術改造,預料將嚴重衝擊俄羅斯未來的經濟發展。普丁總統的經濟顧問伊拉里奧諾夫即持此一看法。
下一代人將感謝俄羅斯
俄羅斯為了是否批准「京都議定書」,雖然在內部造成很大爭議,但是在普丁總統簽字批准後,延宕多時的「京都議定書」總算拍版定案,讓全球合作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得以於2005年2月16日實現,此舉已贏得全球各界的讚賞和肯定。
特別是,「京都議定書」的正式生效,也將啟動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國際交易市場。緊接著,「京都議定書」另一項重要的清潔發展機制(CDM),也可望緊跟著推動,也就是說,已開發國家將可經由與開發中國家進行清潔能源項目的合作,獲得該合作項目產生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來完成本國的排放額度。所以,俄羅斯批准「京都議定書」,不僅是臨門一腳,讓「京都議定書」得以生效,有助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還替清潔能源發展機制奠定實現的基礎。(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副研究員)
<圖說>表1:「京都議定書」的源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