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甲」級創造性能源──淺談國內沼氣處理發電運用

2005/02/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626

字型:


▓整輯:謝惠子 ▓圖片提供:可寧衛能資公司

生質能為有機物經各式自然或人為化學反應後,汲取其能量應用,例如由農村及都市地區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包括牲畜的排泄物、農作物殘渣、城市垃圾及工業廢水等,皆可經由直接燃燒運用,或由微生物的厭氧消化反應而產生沼氣後再行利用。目前台灣地區的生質能發電應用有垃圾焚化發電、農漁業廢棄物利用、垃圾掩埋場沼氣處理發電等,本文即介紹國內對於垃圾掩埋場的沼氣處理發電工作。

國內的沼氣處理發電技術,早年即經由農委會及工研院利用禽畜排泄物及農業廢棄物為原料大力推廣,截至民國84年為止,台灣地區已有1,456處畜牧及農業單位設有沼氣發電設備;然而由於當時沼氣收集設備及脫硫技術未臻成熟,致使九成以上之設備發生管線內結晶阻塞現象,導致鍋爐停擺後棄而不用,相當可惜。

垃圾掩埋場的沼氣是由垃圾廢棄物中之有機物質分解產生,成分中約含50%的甲烷、50%的二氧化碳,及其微量的有機化合物。其中,甲烷比空氣輕,很容易散逸到空氣中,除易造成空氣污染並加劇溫室效應,若處理不當亦會產生自燃現象並引發火災。由於沼氣中之甲烷亦屬溫室氣體其一,除要善用甲烷該項能源,達到資源再利用及收污染防制之效益,先進國家長期以來即致力開發垃圾掩埋場沼氣處理發電技術,以期減緩溫室氣體之排放,改善大氣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更有味道的好鄰居

國內由可寧衛能資公司所致力推動之垃圾掩埋場沼氣處理發電計畫,自民國88年起,陸續於台北市山豬窟與福德坑、高雄市西青埔及台中市文山四處大型垃圾掩埋場,已設置完成總發電容量22MW之沼氣處理發電設施,其運用沼氣此一再生能源提供「綠色電力」的同時,亦為國內大型垃圾掩埋場達到沼氣污染防制目標,讓掩埋場不再是當地居民的夢魘,而是成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好厝邊」!

台北市山豬窟垃圾掩埋場設置全台第一座沼氣處理發電設施,於88年11月1日正式啟用,這座結合民間資源、化腐朽為神奇的資源再利用設施完成,象徵台灣環保及能源開發邁入新的領域,也為21新紀元帶來第一道綠色曙光。其沼氣處理發電設施有四部發電機組,發電量每小時可達5,000瓩,相當於5,000度之電力,約可提供7,000戶家庭使用,並終止垃圾場的沼氣污染。

繼之位於南台灣的西青埔垃圾掩埋場亦於89年5月底綠色登場,從過去人人埋怨嫌厭的惡鄰居,搖身一變成為再生能源電力設施。這座歷史最悠久、垃圾量達900萬公噸,並曾爆發垃圾大戰的掩埋場在封場後,被評估為含有全台最多的沼氣蘊藏量,成為國內最大的沼氣處理發電設施,預估其所產生的沼氣量將可供未來20年發電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西青埔垃圾掩埋場更將依計畫復育成「高雄都會公園(第二期)──環保公園」,除了美化生活景觀、提供民眾休閒去處,從而提升居住品質,更是城市呼吸的綠色心肺;且其由原本的沼氣污染轉變成能源應用,在環境保育與能源教育上,均具重大意義。因此西青埔垃圾掩埋場在規劃設計上,是目前國內最完善的相關工作之一,無論是從整體的污染防制、土地規劃、環境復育計畫到提升人居品質。同時更朝資源化的目標邁進,因而被視為環保界的最佳代表典範。

等量緩減的未來課題

截至93年底,國內的四座沼氣處理發電工作共計產生「綠色電力」達42,000萬度,同時亦妥善處理了掩埋場沼氣約26,300萬立方公尺(假設沼氣中含有50%甲烷,約94,000公噸甲烷),換算成溫室氣體計算基準,其成果相當於達到替代燃煤電廠之247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減量。

另外,目前台灣設有21座大型焚化爐,焚化爐政策讓垃圾不再進入掩埋場,導致沼氣處理發電工作產生「綠色電力」正逐年遞減。由於焚化爐幾乎為24小時焚燒運作,亦成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極大的產生源,故政府自94年起推動「垃圾強制分類」之資源回收策略,期達到垃圾「全分類、零廢棄」目標。因此從源頭減量將無用的垃圾化為有用的資源、加強有機廢棄物多元化再利用、減少資源垃圾及廚餘進入焚化爐、設置生質能厭氧沼氣發電設備等,皆是未來垃圾處理工作的重點。(感謝可寧衛能資公司提供參考資料)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