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 最新上線 熱門點閱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 近期報導
:::

國際搶奪原油大觀

2005/03/05 經濟部能源局 點閱人次: 587

字型:


▓撰文:廖惠珠

2004年底國際原油價格飆漲,三大國際指標油價之西德州中級原油(West Taxes Intermediate Crude)現貨價甚至於在10月26日飆至每桶56.37美元之天價。此超高價雖然多少肇因於金融炒家之熱錢炒作,但背後實則根源於國際原油供給不足之恐慌。雖然筆者曾於其他文章申言國際原油仍有兩三百年可用,但筆者亦一再指出國際便宜油源日益短缺之事實。目前國際便宜油源集中於中東、俄羅斯與西、北非等少數區域,各主要原油進口國因而積極搶油,本文綜整一些近年世界各國積極爭取油源的事件,盼藉由此文讓讀者知悉國際便宜油源嚴重短缺之事實,以喚起大眾積極落實節約能源之行為。

去(2004)年搶油最上鏡頭的事件,乃中國與日本爭奪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之爭。此兩大分居世界第二與第三大石油消費國家,近年來深受原油過度倚賴中東之苦。其中亞洲溢價明顯指出中東國家剝削亞洲原油消費國,但亞洲諸進口國卻束手無策的現象。亞洲溢價問題,直到最近(2005年1月6日)中國、日本、韓國與印度等四國才在印度新德里召開與中東八個產油國之協調,至於協調成果仍有待觀察。

中國是搶油之戰的主角

中國除了與日本搶俄羅斯油源外,亦在世界各地之油源爭奪戰中,不斷與印度相互競標。兩國爭奪油源之區域,起自鄰近俄羅斯尤科斯公司股權爭奪、伊朗油田開發,甚至擴及敘利亞、安哥拉與蘇丹,以及遙遠之南美產油國。雖然兩國都以極優渥的價格參與多個產油國之探勘或開採權限,但目前多方資訊顯示,中國總是略勝一籌,處處擊敗印度。印度只在利比亞、蘇丹等少數地區爭取得油源之開發。

據悉,中國除了付出優渥之標購價格外,亦附帶許多建設產油國基礎設施之承諾。例如延長對安哥拉20億美元貸款之期限,承諾厄瓜多興建電話網路之無息貸款。目前中國在美洲地區之搶油,除了與南美之厄瓜多、委內瑞拉取得諸多協議外,亦深及加拿大地區,並染指美國石油公司。最近盛傳中國第二大能源集團中國石油化學集團欲斥資700億港幣購入合計黃埔所擁有加拿大Husky全部或部分股權,而得參與加拿大油砂之開採,另外中國第三大能源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亦傳出可能出價130億美元以收購美國加州聯合石油公司。雖然這些傳聞仍多有待觀察,但中國搶油大作戰遍及全球之現象,則是不爭之事實。

搶油讓政治冷戰冰消瓦解

在全球搶油大戰中,雖然因搶油摩擦而有不悅狀況,但有趣的是,各國為了油源之確保,卻也頻頻出現願意放棄過去政治敵對態勢,而改採合作方式之現象。除了中國與日本為了爭取俄羅斯油源,願意在國土疆界問題適度對俄羅斯讓步外,一向與美國相當交惡之阿爾及利亞,近年則一反常態與美國關係良好,積極開發油源。連被美國列為三大邪惡軸心國之一的利比亞也開始與美國能源開發公司多所往來。另外過去一直不被美國重視之西非各國,近年也在油田陸續開發之現實狀況下吸引美國青睞,而有美國總統破天荒參訪西非之行。最有趣的近聞是,美國與古巴敵對狀態的可能消除。古巴與美國一直以來都呈敵對狀態,美國至今仍禁止本土公司在佛羅里達州100英哩以外從事水域探勘活動。近年來古巴陸續之油氣開發案,使得美國公司再度眼紅,不禁抱怨美國政府此禁止政策之必要性。有智之士大膽預言,古巴既有之原油探勘事件,有可能迫使布希採取和解方式,解除兩國幾十年來之敵對狀態。

2004年印度與巴基斯坦之和解也多少根源於能源之確保。由於伊朗擁有全球第二大原油蘊藏,印度對伊朗之油源一向垂涎三尺。偏偏宗教立場明顯差異而與印度有長久歷史宿怨之巴基斯坦卻盤據在伊朗與印度之間。相較於油輪海運之長途跋涉,由伊朗通過巴基斯坦而至印度之輸油管將省下許多運輸成本。另外巴基斯坦本身也需要伊朗所提供之油氣,而伊朗在美國與親美諸國之杯葛下,也樂意與此兩大買主相結合,確保油氣銷路。雖然此通路之具體合作方式仍在協調溝通中,但此三國在共贏的追求下,巴基斯坦與印度幾世紀之恩怨竟逐漸冰消瓦解,而開始了油氣以外之經濟合作新里程。另外,在中東地區一向惡名昭彰、到處樹敵之伊拉克,在2004年也與科威特、埃及等阿拉伯多國協議加入共同天然氣管線計畫,以便輸氣至歐洲。

弱勢國家自謀生計

相較於有錢有勢之大國,國際弱國搶不過他人,自然也有其生存空間。可能擁有油藏者如越南、古巴、阿根廷者拼命巴結開發大國,吸引外資參與探勘活動。另外一些國家則積極發展具該國經濟優勢之替代油源。最著名者乃巴西之甘蔗酒精汽油與生質柴油。據報導,巴西每噸甘蔗可產生之能量與1.2桶的石油相當。目前其酒精生產成本為每公升0.19美元,較歐美類似之成本低了許多。美國以玉米、歐洲以小麥為原料所生產之酒精,美國每公升0.33美元,而歐洲每公升則更高達0.55美元,菲律賓近年也積極利用其所盛產之椰油以替代傳統汽油。

由於2004下半年超高油價之刺激,世界各國無不拼命搶油。相形之下,我國搶油動作不只不明顯,好不容易升格為能源局之政策執行機構卻面臨萎縮為能源司之命運。能源具半公共財之特性,無法由自由市場全面運作,許多如污染排放、能源安全等問題均需靠公部門權利的伸張方得正常運作。過去加州因電力全面自由化,而造成該州能源危機,甚至波及全美之能源穩定供應機制。我國一直以來因台電公司與中油公司均扮演公部門角色,中油公司不僅負責全國油源之管銷,甚至負責石油短缺時緊急動員之運作。在中油公司即將民營化,許多政策性任務正一一解除之際,我國政府應該有個強有力的公部門介入以接管這些工作。值此國際搶油大作戰之際,各國為了搶油,紛紛由國家提供大額政治利益以換取油源之確保。相形之下,我國萎縮能源局之動作,恐不利於國家能源經濟安全之規劃。(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系主任)


文章分類 焦點精選
活動快訊
能源FAQ
能源E觀點

網站選單 關於能源報導 全文搜尋 聯絡我們 友站連結 FB粉絲專頁 網站導覽 經濟部圖文懶人包